论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式教学

2018-01-19 09:02伍志军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设课文情境

伍志军

【摘 要】 情境式教学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儿童带入一个与生活贴近的环境、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语文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力求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带入情境的方式主要有:1. 实物演示创设情境;2. 以多媒体再现情境;3. 以音乐熏染情境;4. 以语言描绘情境。

【关 键 词】 小学生;语文;情境式教学;主动学习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有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就在下面努力记、拼命记。这种“满堂灌”的方式往往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取代了学生学的主体位置,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挤占了学生思考、交流和发言的空间。本来生动、灵巧、鲜活的语文学习在教师程式化、繁琐的分析讲解中,变得索然无味,失去了浪漫情调,人文关怀、高尚情操、审美陶冶变得飘渺起来,美好的情感体验也演化为干瘪枯燥的苍白说教。这完全与现在的新课标背道而驰。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人文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式的教学也就非常必要。

一、情境式教学的理论根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而且,众所周知,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再现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把形象与词语、句子这些语言符号沟通起来,促进语言与思维的融洽。儿童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似乎看到了那一幅幅活的画面,听到了人物说话的声音,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情境都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影响师生实现教与学的目的行为和力量。这种自然情境可以为主体对情境获得心理的满足而产生正诱发力,促进目的的实现。这样,主客观一致,智力和非智力和谐,整个教学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奇怪,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二、情境式教学的运用

(一)结合教材的实际,营造适当的氛围,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教材的学习中去,使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激发动机

带入情境的方法:

1. 实物演示创设情境。上课时,教师配合教材内容,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以說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方法。

2. 以多媒体再现情境。现代电教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对创设一定的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放录像,播放课件,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以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表达人类思想、灵魂的艺术加工品。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音乐进行思想、语言的交流,它是隐性的,需要细细的品味。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音乐可以说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最好的桥梁,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它。我们可根据课文的背景、它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文章的整个基调,选择相应的音乐来烘托气氛,从而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的美感中,去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以语言描绘情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生动有趣、富有情感的朗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发挥语言感染力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言:100多年前,由于沙皇政府的残酷统治,社会非常黑暗,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深受老板的剥削压迫,连儿童也不能幸免,文中的主人公凡卡就是被爷爷送到城里一家鞋铺当学徒的童工,他才九岁,比同学们还小,本应该像你们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在亲人的呵护下生活。然而,他却没有你们的一切。那么凡卡的生活和心情怎么样呢?然后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很自然地会被带进教师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创设语言情境有着音乐一样的作用,通过语言所创设的意境提示其美的,揭露其丑的,教师不需要过细解释,学生便处于和主人翁同一角度,置身于当时当地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性,也促进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把握好尺度,适时强化情境,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螺旋上升

1. 以角色扮演强化情境。在学生学习完一篇文章后,知识架构、内容在大脑中只是形成一个机械的主观的映像,还缺乏实践的真实性。我们可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再现文中的情境,强化其主体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孩子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角色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教师围绕课文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担当或扮演一定的角色,利用角色效应,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深化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角色扮演能够使情境更全面地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促其加深感受,进而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境界。

2. 把握好尺度,适时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讲过:“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如果事物的发展超过了原来最好的点,那么就会适得其反。情境教学也一样,有效的情境设置已经令学生能很好地投入到课文的内容中去,在这时候,老师应看准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而不是让他们一味地沉浸在自己漫无边际的思维世界里。这时,我们可以用提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调动。

3. 发挥学生的想象激情,升华情感体验。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当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翱翔。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情境。

在老师巧妙设置的情境中,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因之而愈显生动。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 高爱莲. 浅议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24).

[3] 王小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 课外语文,20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设课文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端午节的来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背课文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