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苗族地区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1-19 21:26龙建海段炳和
考试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龙建海++段炳和

摘 要:语文是语言的教学,同时也是思维的教育。在我们苗族地区农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教给学生善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激趣——质疑——求异”中得到培养,进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对课堂的有效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苗族地区学生;小学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我认为这就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特别是我们苗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地域、习惯和环境的影响,学生思维是固化和机械的,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习不主动,教师授课一言堂,学习成绩难以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就结合笔者20多年来一直扎根苗族山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 巧设课前导入,孕育创新思维的萌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地激发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天性“好奇”,而“好奇心”是发散思维的潜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重视学生的好奇心的培养,学生才能主动地去探索语文知识的奥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的兴趣,从而诱发创新思维的萌芽。

1. 巧设谜语导入,叩开学生创新的心扉。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在课前的导入上老师要下一番功夫,教师要以学科生活化的优势,以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设疑、提问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画风》一课时,我通过出示“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谜语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在讨论猜想中各抒己见,积极探讨,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接着,我因势利导地出示了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导入效果。

2. 善用语文的趣味性故事,创设“新异”情境,诱发创新思维的萌芽。任何孩子都对故事感兴趣,我们苗族山区的孩子也一样。为了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我经常给他们设置问题悬念,通过问题质疑、故事引导、图片展示、影视播放和苗族趣味性文化故事等方式,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然后给他们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求答案。例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运用了周恩来总理回答西方记者的一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钱?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有18元8角8分”的故事顺势导入新课。学生惊叹于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巧妙的回答,对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诱发创新思维的萌芽。

二、 创设问题情境,在质疑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敢于质疑能激活创新思维的灵魂,而拥有创新和发散思维能力的人必须具有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以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

1. 创设情境,促进质疑信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成功的教学情境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例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时,面对他大义凛然的抉择,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除了牺牲自己,别无他法了吗?经过一番互动式的讨论,权衡一下利害得失,以及当时的时间和条件限制,董存瑞最后还是得为解放隆化而英勇献身。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对烈士的献身精神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使学生对英雄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2. 培养质疑习惯,激活创新思维。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因此,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1)对课文题目提出疑问。如《金色的鱼钩》——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呢?(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质疑。“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对课文人物的怪异行为提出疑问。如《晏子使楚》一文中,楚王为何关闭城门,让晏子从城门旁边开的一个五尺来高的洞入城呢?(4)对课文题目加标点符号提出质疑。如《“打扫”森林》的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等质疑方法。在质疑中,不自觉的就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在求异和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迪生曾经说过:“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鼓励学生求异,在求异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之弊端,所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止限于求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求异,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1. 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和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答案。

例如,我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我提问:“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神奇的灵性来自哪里?”结果同学们的思维都很活跃起来,大家都发挥出了浓厚的想象。有的说这神奇的灵性来自安静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说这神奇的灵性来自安静的一双粘满花香的双手;有的说安静的诚心感动了那只花蝴蝶,花蝴蝶甘愿落入安静的手掌。通过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各抒己见。在学生进行回答后,我再进行归纳总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样多向思维的训练,广开思路,使学生渐渐形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激活想象,在发散思维中培养创新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激起学生的自创性和探索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不断创造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余地,使他们大胆想象,灵活变通。如我教学《触摸春天》这篇课文后,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体验一下盲童的生活,然后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接着我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盲童安静如何触摸春天,进而帮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總之,语文是语言的教学,同时也是思维的教育。在我们苗族地区农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教给学生善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之一。通过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激趣——质疑——求异”中得到培养,进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对有效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3]周昌忠编译.《创造心理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5月.

[4]《略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谈开去》[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10).

[5]吕荣好.《论问题意识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0期.

[6]陈瑞芳.《小学生“言语动机”的培养与激发》[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陈国永.《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J].新课程(小学),2010年10期.

作者简介:

龙建海,段炳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平寨乡六合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