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古文经典承载中华文明的精髓,古文经典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文经典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更能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古文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对于传统文化和古文经典的认识,提高古文经典诵读的比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古文经典诵读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文阅读;文化素养
一、 提高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
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古文效果的好壞,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地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古文的教学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专业文化素养要十分过硬才能使整堂课应付自如,课堂氛围才能更加和谐有趣,在上课前,教师对所讲古文能够精心设计语言,活用典故,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教师可以用谜语,对联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气氛的调节,古诗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经典诗文都是古诗文的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美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所以,经典诗文诵读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积极创设古文学习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古文最大的推动力,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古代教育智慧表达的也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待古文的学习,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迎合当前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过程也是享受知识的过程,只有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去对待古文,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汲取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营养,塑造自己的人格。
二、 开发课程经典诵读课程资源
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文书籍,开设丰富多样的古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多积极参与。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举行了中华成语典故知识竞赛、国学基础知识竞赛、汉字趣解等演讲活动,让学生从侧面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对中华文化有比较具体的感性认识,不断培养学生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意识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积极参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下活动的感想之类的东西,为古文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拓展古文学习空间的方法还可以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古文的内容本来就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客观上与学生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援引当前的影视资料等现实材料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古文学习之间的距离。新课程改革要求,就是要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拓展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的情感教育。在古文的教学过程中,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教学载体,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教材,那么就会失去古文学习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 尽可能挖掘经典诵读的教育效果
传承文明最基本的载体,博大精深的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优秀的中华人民,铸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然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中,对国学经典诵读的观念非常淡薄,回顾中国历史,关于文化的改革一直经久不衰,从五四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文化的根基已经就开始不断地动摇了,西方文化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国市场,外来文化的迅速普及和网络时代的垃圾和低俗文化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致使国学经典不断遭到侵蚀,许多炎黄子孙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无所知,不但不觉得可耻,反而引以为荣,相反的,把不会使用电脑和不会网络称为文盲,现代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细心的教师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越来越空洞,错别字也越来越多,文史知识越来越欠缺,有些学生连基本的文章格式都没有掌握和了解,进而造成了学生思想道德的缺失,尊老爱幼、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的国学经典在中小学甚至成人眼中都是嗤之以鼻的。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家庭中不懂得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心理脆弱,对自己的行为毫不负责,所以,如果缺失了国学经典,就等于失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社会发展将会陷入困境,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中小学教育中重视国学经典诵读,让它成为新一代中国人成长的思想道德基石。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门语言教学,所以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古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当时创作的氛围,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眼神或者动作的提醒和引导,帮助学生领略古代文字和语言的美妙,如果教师一直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无味,用小组讲故事、或者知识抢答、辩论等不同形式展现古文的教学,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为教师进行古文深入的讲解奠定基础。
积极创设古文学习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古文最大的推动力,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古代教育智慧表达的也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待古文的学习,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迎合当前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过程也是享受知识的过程,只有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去对待古文,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汲取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营养,塑造自己的人格。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文书籍,开设丰富多样的古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多积极参与。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举行了中华成语典故知识竞赛、国学基础知识竞赛、汉字趣解等演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银申.如何搞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3).
[2]桑哲,林焘.借鉴传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访北京大学语言学教授林焘先生[J].现代语文,2006(02).
[3]赵旭.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0).
作者简介:
张慧,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