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

2018-01-19 12:51张瑜
考试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语文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语文老师要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创设恰当的语言情境,导出词句,从品词入手,理解文本,感情朗读,从而激发兴趣,弄懂含义,达到升华,掌握词语,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语文

发展儿童的语言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又是语文学科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语文阅读课堂中成串的理性分析,把一篇美美的文章划得支离破碎,语言成了冰冷的文字。岂不知语言是美丽的,她有色彩、有声音、有个性、有情感。成功的语文阅读课堂应紧紧抓住语言文字,带领学生到美丽的语言世界中去,让学生感受母语文化精髓,最终因语文而幸福起来。

一、 还原生活,给语言以生命的本真

教学实践证明,语言只有融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与精神同构共生,才能真正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成为学生精神的元素。在教学中,我们始终要铭记生活才是语文之源,要尽可能地调动与课文相似的背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经验回忆,这样的语言就具有了生命的温度。

如苏教版《“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中“涟漪”一词的教学:

师:孩子们,课文中讲什么划破水面泛起涟漪?

生:鱼儿划破水面泛起涟漪。

师: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圈圈涟漪)我们看到圈圈波纹荡漾开去,这细细的波纹就是——

生:涟漪

师:你平时见过涟漪吗?

生:下雨天,雨点儿落在水里,水面上有一圈圈涟漪。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水面上泛起的涟漪,其实,我们心里有时也会有涟漪,你能说说吗?

生:那天,我犯了错,我心里泛起了涟漪:要不要向爸爸承认错误呢?后来,我主动承认了错误,心里的涟漪就没有了。

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是以生活者的丰富多彩做保证的,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才能保证每一位生活者生活的独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要面向的生活世界也应该包括学生的内心世界。自然界的“涟漪”通过学生的观察形成表象,由表及里,让学生顺向牵移到心理活动的“涟漪”。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这才是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 强化体验,给语言赋予情感色彩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叶圣陶先生说过:“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自主探究中,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思维强化为训练程序,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研究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长,进行想、说、做、看等多种方法,进行体验和表达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先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瀑布一泻千里的景象,接着老师在真实的情境中适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看到如此气势壮观的瀑布,听到回响在天外的涛声,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生1:我想用最美的诗句赞美它,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生2:我想用课文中那些词赞美它……

生3:如果我到了那里,我一定会用相机把它的美拍下来,用画笔把它画下来!

教师给了一个大大的问题空间,并且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选择,学生尽情地体验,张扬着学生的学习个性。

在师生共同的探究中词语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个个灵魂的颤栗,在这样的语言教学中,给语言赋予了情感的温度,渲染了生命的色彩。

三、 表达运用,给语言以美的启迪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对学生而言,通过阅读教学,感受语言的美,提高语用能力,实现由阅读向写作的过渡和转型。

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把文中“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句话作为一个说话训练点。首先让学生读句子,在读中产生探求的欲望:这么多的白荷花有哪些姿势呢?这时再播放一段荷花池的录像,一朵朵姿态各异的白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引人遐想。优美的古筝乐曲、形象生动的动态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他们睁大眼睛尽情观赏着,情不自禁地赞叹:“真美啊!”录像结束了,屏幕上留下了一幅幅各种姿势的白荷花照片。教师趁热打铁,“这么美的荷花,你能把它的姿势描述后,再说说你的想象吗?可以用有的白荷花……好像…… 的句式说。”学生纷纷发言,想象新奇合理,描述生动而具体。教师在这段教学中,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巧妙设计,精心安排,步步深入,让语言赋予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表達,生动具体有条理。

在教学《秋天》这首现代诗时,正值秋季。预先布置了“观察秋天,写一个小片段”的作业,提示学生在校园内、大街上、公园里去看一看秋天都有哪些景,哪些物。学生经过观察,实事求是地写出了他所看到的景物,有的同学写道:“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仍然是绿色。你瞧,松树穿着绿袍挺立在校园花圃内。冬青树像穿着绿色军装的士兵,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花圃四周。而校园里的梧桐树还没脱去夏天的绿衣裳,只是又绣上了一些黄花,偶尔调皮地跑下树来,在空中跳舞……”“菊花开放了,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而枫叶却还没有完全变红……”“稻穗点头哈腰,似乎在欢迎我,也似乎在期盼快快成熟……”这些描写,有的看似不符合秋季的特征,但却符合今年气候偏暖、干旱少雨的特点。这是他们自己眼中“秋”,通过他们的观察,体验到了秋的特色,以此为“起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自己眼中的秋天和文本的秋天比较,那么理解相关句子的内涵和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就水到渠成了。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多品词析句,多阅读语言文字,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而文本的意韵、情感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或明或暗地表达出来。只有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情感熏陶,对那些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不断提高学生语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才能发挥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效。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以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世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作者简介:张瑜,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