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研究

2018-01-19 18:18叶键飚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

叶键飚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于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德育生活化是在校园教育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提升教育的真实性,帮助初中生了解德育教育的实质。但目前,初中有关的德育生活化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將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一一阐述,并总结相应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一,更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以及初中生思想品德修养成型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强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初中的教育工作的不理想,效果差强人意,若不及时的加以改进,很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将德育教育与生活结合,是一项正确的选择。

一、当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忽略个体间的差异

我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由此也不难看出德育的价值是一种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当代德育教育过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了其个体间的差异。导致德育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轨道,无法满足个体发展的要求,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的束缚,对于德育课的兴趣不佳,更有部分学生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内容的严肃性,致使学生对于德育的相关知识产生一种畏惧的奇怪心理,教师错误的把社会当作教育的主体,把学生对于社会的贡献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本主义思想,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德育教育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课堂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教学内容更是偏离现实。

(二)重理论,轻实践

德育生活化,顾名思义,就是以生活为载体来进行德育教育。但就目前的情势来看,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仍然以校园教学为主,生活化不过是一个幌子,教师不重视,学生也不理解。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初中德育教育课程每周占4~5节,但基本都是在室内完成,教师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硬性指标,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未来一定更多的出现在试卷上。这种思想导致教师将教育重心放在了理论教学上,初中生的分数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升学率,学好理论知识才是王道,因此初中的道德教育很难走上正轨[1]。

(三)家庭与社会缺乏关注力度

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的通力合作。家庭对于德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素质差异很可能导致学生与家长间产生隔阂,影响到家庭关系的和谐。学校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初中生接受的是义务教育,学校便是他们第二个家,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同伴的行为、教师的思想等都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中国家长过分的看重学校教育,将培养子女的重任都托付给了学校,教师的压力巨大,即便他们想要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也无法避免社会与家庭带来的影响。

(四)过分看重显性评价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会在课堂上公布学生的成绩。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斗志,殊不知这种行为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同理的,学校永远按照能力对于学生行等级划分,教师的操行评语中也时常会出现“一好”、“二好”、“三好”等词语,这种显性评价的方法往往难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道德水平,更是忽略了其真实的表现,促使初中的校园风气不佳,教师的评价缺乏客观性的分量等,严重的影响到初中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明确的德育价值观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受益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德育与生活的结合,使学生明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德育生活化教学任务的制定应当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为依据,因此教师应当摒弃当前的功利化、政治化德育教育内容,注重德育的生活化与实践化等。带领学生参与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并了解社会,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意识的创新发展,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活动当中,从生活走向德育,使德育成为提升自身素养的思想武器。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但并不代表它是一种必须遵循的制度。笔者所采访的几个初中都已经制定了针对性的德育学习计划,并确定了本校内的德育价值观,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或多或少的否认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这种单纯的强调集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想法致使教育内容不切实际,更是阻碍到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生活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也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历练。多姿多彩的生活经验会使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可以说德育生活化教育十分符合现代教学工作对于学生个性化的要求。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初中德育教育往往偏离实际,给学生一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感觉,德育课变成了“玄学”课,科学也变成为空想。想要使德育教育发挥效益,就应当加强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师生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通过沟通,使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到德育生活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主动的融入的学习当中,加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在生活细微处找寻道德内容,从而使学生真正的领悟到德育的重要性。

(三)注重生活与德育的结合

教师可将德育分为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以及信息技术伦理学内容,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例如:网络道德、性教育知识等,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从而实现生活与德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多媒体等等现代先进设备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德育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初中生的内心敏感,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时也时常会产生逃避现象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科学手段,切实的为学生排忧解难,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确保德育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2]。

(四)实现多项评论机制的有效结合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应当将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为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将学习重心放在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教师应当切实的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结合学习成绩、表达能力、思维转换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为学生评分,使教师的评价更加的客观,对于学生也更加的公平。

教师应当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德育教育更加顺利的进展。

三、结语

德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将教学工作与生活有效的结合,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更快的参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泽龙.浅论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7(08):228.

[2]李逸钧.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5):1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