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娟
【摘 要】家道家风是家庭和家族中重要的部分,是反应一个家族的状态和内涵的重要标准,家道是根本,家风是气象。本文介绍了家道家风的含义,分析了家道家风在治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列举了以孝治家、以礼治家、顺其自然治家的案例,说明了以家道家风为核心进行治家的作用。
【关键词】家道家风;治家思想;研究
引言:以优秀的家风家道为核心的治家思想从古代就有了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家族家庭形成了各种明确的或者默认的家风家规,这些对于调节家族矛盾,促进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虽然各家的家风家道核心不同,但在治家上都有行孝、守法、懂礼、勤俭等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传统文化继承和社会精神文化建设有重要价值。
一、家道家风的概念
家道家风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是精神、文化层面上的传承和发扬。有的家庭通过家训、家规将家风家道流传了下来,有的通过家庭、家族的口耳相传保留了下来,在长时间的积累和变迁中形成了默认的、独特的习惯,作风。人们在家庭中生活,受到影响会自然而然的接收家风家道的渲染,从而慢慢的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契合家风家道的要求。
二、家风家道治家的作用
优秀的家道家风能够帮助人们建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处理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组成单位,一国千万家,千万家成一国。家教,是人们最贴近的课堂,家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家族的兴衰和社会的稳定。树立良好的家道家风,对培养高尚的品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忠厚诚信的品格
我国的儒家思想要求人们做到光明磊落、诚信正直、宽以待人,在当前社会诚信也是最被看重的一点,家风家道都很重视诚信原则,原因在于诚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维持关系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诚信,相关的道德、法律也就无从谈起。儒家文化强调和睦、诚信的处事原则,推崇仁爱、恭敬、和谐的思想。古人家风家道中还特意强调交友的慎重,不与有诚信问题的人来往,体现了家风家道对于诚信这一品格的重视。
(二)培养节俭的治家思想
勤俭节约是家风家道中的重要部分,从古时候起人们就把其作为治家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子女勤劳俭朴的美德,形成勤俭朴素的家风,对于提高家庭的和谐,建立文明的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好学勤劳务实精神
古时候人们认为学而优则仕,因此家风家道对于学习非常的重视,认为人们并不是生来就是圣人,只有不断的学习、钻研、完善自我才能有所成就。家风家道不仅只对知识的学习予以重视,同时还更加注重品德的修养。唯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胜任更高的位置,读书不是为了炫耀高人一等,而是从中学习做人的哲理以及修身养性。传统的家风家道将勤学、务实作为求学、为官的重要因素,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风貌有重要的影响。
(四)培养修身养性的立身之道
家风家道推崇以仁为本的治家理念,即宽、信、敏、恭、惠等做人的品德,培养人们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教育人们要想要修身,先要修心养性的哲理,这点在许多名人的家训、家诫中都有提到。
三、家风家道治家的思想实例策略研究
(一)曾国潘家风家道的治家思想
曾国潘作为晚清重臣,可以说是以家风家道为核心治家的典型,其一生写过1000多封家书,从各方面叙说家事,教育子孙。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坚持事亲和行孝,把孝作为家庭关系中的首要,对长辈以孝回报,以使长辈欢心为行孝的准则。对同辈则以德来爱之,认为兄弟关系和睦是家庭兴旺的前提,但和睦不是不讲原则,违法乱纪,而是互相支持,互相监督,兄弟之间要及时摒弃前嫌,共同建设家族。而在生活方面,曾国潘竭力主张耕作、采摘等活动,认为一旦步入仕途家族中很容易出现骄奢淫逸的情况,而只有坚持作农事、纺织、辛勤劳作,才能确保不会忘掉根本,戒掉穷奢极欲的缺点。在教育方面,曾国潘继承了传统家风家道的特点,认为大多数人生来就是差不多的,圣人和愚者都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培养品行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在修身养性方面曾国潘主张坚持良好的生活节奏,不仅仅是通过饮食、作息来调养身体,还要求家人注重心性的培养,戒骄戒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上种种都随着其1000多封家书流传,并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家风家道,其核心在于以孝、德、宽来处理家庭关系,以勤俭节约来保证品德的高尚,以规律的作息、生活以及心态来修身养性。
(二)司马光家风家道的治家思想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但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礼学家。其家风家道中无不体现他以礼为先,以礼治家的思想。在治家的过程中,司马光要求家人做到谨守礼法,在其家范中认为遵守礼法,才能家道正,继而使社会和国家正。司马光家风家道中所说的礼指的是传统的纲常礼教,在生活中对于如何侍奉长辈,如何与兄弟相处,如何教导晚辈甚至如何指挥下人都有具体的规范。司马光提倡以先贤为榜样,不断的向其学习靠拢,在教育上要以德为本,通过各种繁琐的家规来约束人的各种行为,使其符合礼仪规范,在读书之前先培养优秀的品德,司马光还认为早教对于子孙有重要意义,提出“凡子始生,若为之求乳母,必择良惠妇人稍温谨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倡恩威并施,既要对其施加恩爱,感化内心,同时也要适当严格,提高子孙的严谨性,同时树立长辈的威望。司马光还注重过程的深入,针对不同年龄的人要进行不同的教育,从最开始的孝,到后面的常识、礼仪、历史最后到哲理和诗书。在生活作风上司马光要求家人“衣取蔽寒,食取果腹”,由于当时的生产能力有限,加上社会上的奢靡风气,因此司马光对于勤俭节约的要求非常严厉。总的来说,司马光的家风家道核心在于以礼治家,使家族的人知礼法、守礼数,重视早教,提倡德教,要求生活中以节俭为本,家族中人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共同维护家庭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范蠡家风家道的治家思想
时间再往前推算到春秋时期,范蠡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实业家,前半生辅佐勾践灭吴,后半生弃官从商,激流勇退,成为后人进退自如的典范。范蠡看到自己的计策成功治国,于是将治国的实践用在了治家上,其家风家道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计然之术”,其核心在于关注民生、发展经济。范蠡治产积聚、农商立家,在治家过程中始终秉着以农为本的原则,建立自己的富豪之业,多方面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辛勤劳作,积累财富。同时范蠡在生活中尊亲和家,没有传统的长辈做主的风格,而是发扬民主的作风,这在古代是非常少见的情况,范蠡任人唯贤,做事顺其自然,即使积累了巨大财富也不忘告诫亲人居安思危,趋利避祸,对于他人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将美德流传到当时的各国人民耳中。总的来说,范蠡治家如治国,做到艰苦劳作,戒骄戒躁、居安思危、顺其自然、择时而动、发扬民主,体现了他自然、随和的治家思想。
四、结束语
树立家道家风,对于人的培养是润物无声,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弘扬优秀的家道家风,可以确立人生目标,丰富精神文化,构建书香门第,涵养贵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推动国家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祖红.浅谈宋代家训的治家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7):212.
[2]马方超.曾国藩家风之治家思想研究[J].山东青年,2017,(3):176-177.
[3]言午,雨晓荷.家风家训[J].晚霞,2014(23): 4-7.
[4]黄德锋,潘洋.新时期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思考[J].中國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9(3):95-101.
[5]黄建军.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J].湖南教育A,2014,(4):50-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