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人格培养下语文教学渗透至善教育的思考

2018-01-19 13:42郑丹平
考试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文

摘 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求真”,教育求真的本质又在于引领学生向善,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教学在引导学生向善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笔者从课前、课内、课外着手,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至善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积极人格;语文;至善教育

两千多年来,“止于至善”一直是我们的理想育人目标和教育的完美追求。作为社会文化传承阵地之一的学校教育更应该有“止于至善”的理想与追求。学校教育的各学科中,语文学科在引导学生向善、培养积极人格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所以,利用好语文教学这块阵地,必将对至善教育大有裨益。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地达到向善的目的呢?

一、 课前演讲中渗透至善教育

至善教育不局限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好课前的时间也能为之助一臂之力。因此,执教者可以充分利用课前的三分钟,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基于这个理念,我坚持在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童话故事或者寓言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们是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优秀的素材。每每学生讲完故事后,其他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做,于无形中就感悟到了“善”。比如有天,某个学生讲了《鹬蚌相争》这篇寓言后,学生们一边津津有味地聊着河蚌和鹬简直就是傻瓜,争来争去最后谁也没有成功倒是给渔翁提供了便利,真是可悲可叹。学生嬉笑畅谈,却也说到生活中千万不能这样因为一件小事而斤斤计较,互不相让,要放眼全局,“得饶人处且饶人”。学生就是在听了诸如此类的小故事谈感想中不知不觉感悟了善的品质。

二、 情感体验中渗透至善教育

语文教学最好素材就是语文书,书中的内容绝大多数内容都会激发学生某种情感,所以执教者要用好这本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國大好河山的;有展现人民生活、赞美人情风俗的;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做人道理的;还有描写国际仁道主义情感的,这些都是善的内容。这些素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产生了无形的熏陶作用。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四年级下册《放飞蜻蜓》等课文都是讲述了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经过教学,学生感悟了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会以此标准来衡量自己,潜意识中也会鞭策自己向“他”的品质靠近,向善的方向前进,进而达到向善的目的。

三、 榜样学习中渗透至善教育

名人的影响固然很大,但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凡的小人物,语文教材中的这些小人物,也各个都有鲜明的个性,也值得学生崇拜和模仿。他们或刚正不阿,或仁义忠孝,大义凌然……教学时,教者可以抓住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人物的优秀品质,还能从人物身上受到榜样的感染。这对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更为有利。例如:教学《掌声》一文时,执教者要讲清同学们掌声所表达的意义,这掌声不仅仅是拍手这个动作,更是对小英的鼓励与赞美,这掌声中折射出同学们的善良和宽容,对小英之后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重大作用;《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他虽然身患艾滋,但是他丝毫没有放弃,不仅坚持和病魔殊死搏斗,更是积极参加各种抵抗艾滋的宣传活动带动全世界的患病儿童乐观坚强起来。无声的“爱”贯穿着这些课文,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指引了方向。学生学完课文后,又往善的方向迈了一大步。

四、 课文表演中渗透至善教育

“灌输式”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收效不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自身的实践所带来的收获,由此,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让学生亲身实践,这样更有助于他们对课文情感、人物品质的理解。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实践方式就是课文表演。课文表演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感情。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一直很自卑很忧郁,是同学们的掌声让她勇敢地走上了讲台,完成了演讲,而后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同学们的对他人的尊重和包容,也说明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表现《掌声》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在课堂中生成善的教育,我请学生扮演小英,模拟文中的场面,把学生带进文中的情境,亲身感受小英的感情变化,从而引起大家感情上的共鸣,进而达成了教育的目的。又如《九色鹿》一文,学生通过表演,更能切身体会九色鹿的善良,认清调达的凶恶,对比过后,更加明白做人要善良、信守承诺。学生的灵魂受到洗礼,从而达成了至善教育的目的。

五、 语文活动中渗透至善教育

至善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学中的向善教育也不应该只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执教者找准机会,不论是一篇短文的讲解、一首小诗的赏析、还是一次作文的训练,这些都可以成为进行爱的教育舞台。生活中除了有爱国、奉献这样的大爱,更有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这样必须具备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语文教师应该及时抓住任何一个可以给学生适时教育的机会。可以说,善的教育既是老师给予的教育又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既要做到“教书”又要做到“育人”,这样,教学才算成功。

总之,善的教育不局限于课堂。不论是在课前、课内还是到课外,语文教师都需要及时捕捉各种教育时机,将善的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才不会使善的教育成为空洞的说教,也会使语文的学科教学和善的教育真正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作者简介:郑丹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纸恳切书,一段语文情
语文的“理”性
美读让语文阅读充满活力
让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语文的使命
语文的重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