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升温,“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微课”能够将多媒体与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晋升为小学教学的主流。本文将以《倍数与因数》一课为例,探析微课热现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造成的影响,并对该现象给予冷静的思考。
关键词:微课热;小学数学;倍数与因数
一、 前言
微课就如同微博与微信一般,一经研发就广受推崇,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学生更热爱微课的新奇与快捷。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教育想要求发展,就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快速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氛围,不盲目跟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微课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
二、 “微课热”现象带来的影响
(一) 放松学生的自律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但微课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所涵盖的知识点却极多,学生稍不留神就可能错过关键的信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对于学生的注意力要求更高。但由于微课的种类多,学生的选择性也随之增多,对于电子产品越来越依赖,在课堂上学习的自主性程度不高,表现懒怠等。由此也可看出科学运用微课的重要性。
(二) 比赛活动缺乏新意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微课教学为了有效地贯彻这一理念,创办微课创作比赛、微课作品展览等活动。但纵观当前的教育局势,“微课热”效应更加反映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比赛变为“借鉴”甚至是复制,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各种形式化、功利化的表象促使微课的实际价值无法得到发挥。
三、 “微课”优化设计追踪
(一) 设计微课内容
在大部分学生眼中,微课就是课堂教学的浓缩版,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始终将侧重点放在内容压缩上,争取以最短的时间,讲解最多的知识点,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致使微课无法带来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微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课”,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并通过微课来满足这种需求。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一课中,主要包含三大块的知识,即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倍数的特点与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因数的特点与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其中概念是基础理论知识,方法则是概念的延伸,是一种理论的实际应用,如果将概念比作是大树的根,方法就可以比作大树的叶子。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应当选好侧重点,笔者认为应当将“方法”作为设计的要点,突出主体,简化其他方面的內容,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二) 尊重学生认知
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他下一步的计划,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来进行。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师若占用了本该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学生就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更应当注意方式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而非强制的指挥学生。
例如,倍数与因数一课相较其他课程而言,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针对其中易于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应当进行分类与细讲,列出每个知识点的不同,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倍数、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排除0的问题,乘数与积等等,实现形—数—式的逐步提升,创建结构清晰、内容完整的微课教学模式。
(三) 选择适合学生的微课方式
好的设计能够抓住学生的心,许多教师忽略了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每段视频的内容都千篇一律,学生感到乏味,对于教学工作也越来越不认可。笔者认为,想要创建独特的微课,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独特的魅力,可能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可能是绚丽的出场等等,使学生能够印象深刻,如此一来,教学工作也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微课的优势在于一对一,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段、学习环境等,不用顾虑其他学生的感受,也不必担心教师的进度等,充分的做到了因材施教。但微课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频繁使用网络,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缺失,与教师间的沟通不良,书写功能逐渐退化,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下降。因此,微课的设计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教师也可在细节处彰显数学思想,实现教学的深化。比如,在学习《倍数与因数》一课时,教师可做课程延伸,要求学生利用有序思想与观察比较等方法分析15、16、36、12的因数关系,感受不同方法的侧重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四) 其他因素的改良
教师作为微课的制定者与传播者,应同时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视频编排等多项技术,为了顺应微课的发展,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借助优质资源,鼓励骨干教师等成立工作室。发挥示范性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到其中,促进微课教学的健康成长。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热”现象已十分普遍,但我国教育机构对于微课的使用仍然未形成体系,面对这一现象,相关教育人员更应当冷静的思考,探析这种“拿来主义”造成的教育工作营养不良与水土不服等现象,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后燕.对小学数学微课“热”的冷思考[J].新课程(上),2016(07):117.
[2]孙春育.对微课热的“冷”思考——以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04):19-21.
作者简介:
高金花,山西省朔州市,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六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