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亦斌
美国洁蕊堂藏品中有一件五彩盖碗,纹饰以绿调子为主,间以红、黑、黄、紫诸彩。盖碗由底下的撇口碗和上面的穹顶碗盖组合而成,近似两个半球合体,碗盖口径小于碗的口径,稳稳地镶嵌在其折沿口内。碗体周正,弧壁外撇,深腹高圈足。圈足内底平整无瑕疵杂质,足脊圆润,民窑的原料和技术很难企及如此高的水准。青花双圈内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仿款。碗壁外一周绘3只展翅伸腿、俯仰翱翔的仙鹤,仙鹤之间由折枝桃花桃实隔开,形成3组大同小异的鹤桃图案。深绿色桃叶,叶子背面浅绿,叶脉清晰。桃子以绿松石彩涂堆,为不施轮廓线的没骨画法,桃尖点红,成熟可爱。桃花用黄红色过渡,更像现实中的石榴花。仙鹤腿长、颈长、喙长,头顶醒目的红色肉冠,舞姿优雅,形态各不相同;翅膀边缘的硬飞羽涂绿松石色,近身体处覆盖黄色软羽。碗口折沿处一周绘方形雷纹;碗里施釉,碗心以相同色彩和风格绘一折枝桃实。古代很早就有鹤为仙人所骑乘的传说。例如,唐代类书《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曰:“鹤,阳鸟也,而游於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宋代诗人黄庭坚曾作《倦鹤图赞》:“伟万里之仙骥,羾九关而天翱。”虽然实际上鹤的平均寿命为五六十年,但是由于和仙人并提,就成为长寿的一个象征。在古代中国,桃子也被视为“寿桃”。明代成书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土地神告诉孙悟空说: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中“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因此,含有仙鹤与寿桃的纹饰就成为定烧祝寿瓷器的图案首选。然而,洁蕊堂所藏盖碗上不仅装饰有仙鹤与寿桃,仔细观察,可见鹤嘴中都衔着一根长签。这一特殊标志物表明此纹饰另有来历。
答案可以在洁蕊堂所藏的一件康熙青花碗上找到。这件青花碗胎体厚实,撇口浅腹,口沿略外翻。足底青花双圈内以两行六字楷书题“大清康熙年制”官款,碗内满绘人物故事图纹。右下角为近景,海岸一角,浪涛拍岸,古松遒劲。沿着逆时针方向向上,隔着一段庭园栏杆,是一块巨岩上凿出的平台,平台后面是依山而筑的一间厅堂,厅堂以大块方砖铺地,深浅相间,形成有规律的四方图案。平台上临水站着3位老人,两人一前一后面朝大海,另外一人背朝觀者。与老人隔海相对,可见海岬一角,山岩兀立,一侧露出中式建筑,凸显的是座两坡硬山顶房屋。房屋正面两侧柱子和上方牙条构成壸门,中央有葫芦嘴形尖突。壸门内挂帷帘,帷帘八字分开,下方栏板后面摆一件圆柱形容器,器内插签筹。海岬上空飞来一羽仙鹤,鸟喙同样衔一长签。这幅绘于康熙瓷上的图像表现了记载于《东坡志林》一书中的传说:曾经有3位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吹牛,问起各人的年龄。第一位说:“我活了多久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儿时与盘古氏做过玩伴。”第二位说:“每一次大海变成桑田,我就放一根筹码计数。如今筹码已经积满10间屋子了。”第三位说:“我吃蟠桃,就把桃核丢在昆仑山下。如今我扔下的桃核已经堆得与昆仑山一样高了。”(“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 ,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东坡志林·三老语》)元代诗人沈禧作《一枝花·寿人八十》套曲,其中有语“庄庭椿老枝偏盛,海屋筹添数倍增”,可能是“海屋添筹”成语最早的用例。这个成语撷取了原文中第二位说话的内容,加以浓缩。成语中“海屋”同“添筹”相联系,很可能是因为“海屋”已经是个传说典故,指“海上仙屋”,因而与当前语境相配。唐代诗人卢照邻有《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诗曰:“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而且,《东坡志林》中同时提及“海水变桑田时”,遂使“海屋”顺理成章地进入这个成语。后世即将此文学典故绘成图像,作为祝寿题材呈现在绘画、年画、刺绣、瓷器、漆器、石刻、玻璃器等艺术陈设品上。
英国巴特勒家族藏品中也藏有一件康熙青花碗,两相对照,可见两碗出自同一作坊。背面辅纹山河渔艇和落款肯定出自同一双手。再对照碗心画面,也几乎完全相同。相差最大的细节在于3个人物的刻画,特别是五官和毛发:洁蕊堂碗上的笔划较多,更为精细,例如,最右侧老者的络腮胡子根根清晰,另外两位的头发也笔笔不苟。另外,生长在岩石周边的灌木和拍打堤岸的海浪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以文学原典对照洁蕊堂藏青花碗,可见图文基本契合。原文中所提及的主要人物3位老者均在场,用来计数的筹码设计为容易辨认的长签,屋内可见盛放筹码的容器。仔细观察人物造型,可见3位各怀抱两支筹码。这个细节是粉本或者祖本流传过程中或者瓷画匠摹写时的画蛇添足,因为原典中只有第二位与筹码有关联,其他两位一位声称与盘古氏是发小,一位吹牛说自己吃剩的桃核已经堆得有昆仑山那么高。在明清两代,“海屋添筹”成为流行的祝寿用语。文人墨客写祝寿戏曲诗文都离不开此典,例如,明代李开先曾写“欣逢日吉时良,海屋添筹,南山寿祝无疆”(《林冲宝剑记》第二出);王錂也用“愿筹添海屋,算跻冈陵”(《春芜记·庆寿》);无名氏所撰《鸣凤记·严嵩庆寿》中有“樽倾倒,看海屋筹添,旭日云高”。吴承恩的《寿金月艇六十障词》中仅用“海屋”(“北斗摇辉,指灵云於海屋”);李东阳的《崑山毛翁百岁》诗则进一步联系上“沧海桑田”的内容:“海筹仍不一,桑陆看量沙。”
康熙青花碗还有明代嘉靖年间烧制的祖本,现藏于日本的一件红绿彩碗。在这件比康熙青花碗早一个世纪的明代大碗上,3位大胡子老者占据画面中心位置,身后也可见帷幕以及后面的厅堂一角。三人中只有体型最大的一位—身穿红衣半袖的美髯公手中拿一根长筹。空中有一仙鹤衔筹飞舞,不过,画面左侧有矗立的仙山和一段屋顶表示海屋。右侧有一小厮手捧果盘伺候,上方帷幕背后窜出一段马尾松枝,这两个细节在康熙青花碗上依然保留,可见传承。嘉靖碗上还有一羽仙鹤伫立三人背后,康熙青花碗的绘者将其换成了一头小鹿,同样是仙家伴侣。
17世纪,中国瓷器通过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传入荷兰之后,代尔夫特城里的陶工开始模仿制作。留存下来有一件青花折沿盘上描绘的“海屋添筹”图是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因为材质不同,烧造温度低,盘沿上的化妆土和釉有脱落。将其盘心图与康熙青花碗中的相比较,可见两者构图极其相似,右侧下方有一段栏杆,逆时针转向上方接蓝白方砖地坪,屋外平台上站着三人,背后一粗壮大树。盘心纵轴以海水相隔,康熙青花碗上是细密的平行线水纹,而代尔夫特盘上以浓淡相间的不规则形状代表水和水中的鱼。空中同样位置有鹤鸟,细长腿、细长喙。但是,很明显,因为荷兰陶工不懂中国故事,忽略了仙鹤嘴里的长筹。隔水相对的左侧小屋画得有模有样,中式两坡硬山顶一丝不苟。然而,不明就里的陶工想当然地认为栏杆后面是一只花盆,所以在容器中栽了花,而不是筹码。不谙文学原典,模仿就只能得其皮毛。
天津博物馆藏一件乾隆时代烧造的粉彩大瓶,饰以“海屋添筹”图,当时肯定是宫廷内为祝寿而定制。例如,当时寿宴上会按照老规矩,安排演出神仙故事的“九九大慶”剧目,其中包括《海屋添寿》《麻姑獻寿》等折子戏。与此相配合,厅堂上的陈设和贺寿礼品中也有类似题材。
瓷器作坊都有自己祖传的粉本,作为自己烧制的瓷器上的装饰花纹祖本,粉本传儿不传女。在图像传承和扩大经营范围的过程中,家族成员会对原来的粉本图像越来越陌生,一些原来蕴含具体文化意义的故事图像逐渐蜕变为单纯的花纹装饰。例如,在一件用于外销的康熙青花折沿盘上,堆砌了各种“博古”象征符号和折枝花卉,盘心开光,下方绘汹涌的波涛海浪,左侧立一塔楼,一仙女骑鹤自右向左飞来。这次又是仙鹤嘴里衔着的长筹泄露了图中蕴含的文化密码,这是“海屋添筹”图的一个蜕变版本。原典中3位相互吹牛的老人被彻底抹去了,仙女骑鹤形象入主这个古典画面。这件瓷盘的购买者和使用者对上面中心纹饰的原典意义完全不懂,不过,在异国他乡,当地人也许会依据对遥远神秘国度的遐想,编造出像18世纪流行于英国的“柳树纹样”一样的美丽浪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