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接棒特需医疗正逢其时

2018-01-19 19:15:04刘冉冉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21期
关键词:特需公立医院门诊

文/刘冉冉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特需医疗则应该让私立医院或者营利性医院来做。

所谓特需医疗,就是医院在保证医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为满足群众的特殊医疗需求而开展的医疗服务活动,包括点名手术、加班手术、全程护理、特需病房、专家门诊等形式。这种医疗形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其前身多为外宾门诊或高干门诊。由于其取消了身份识别,而且增加了医院收入,曾被认为是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

特需医疗无疑占用了医生在普通医疗上花费的时间,使“看不起”特需医疗的患者看起病来“更难”。

特需医疗现状

的确,特需门诊存在多年肯定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公立医院通过特需门诊可以弥补政府补贴中不足的部分,医生的劳动价值也能从挂号费中得以体现。另一方面,特需门诊实际上帮助了很多患者,让他们免除了在凌晨排队挂号的辛苦。但也正是这一点,让看不起特需医疗的患者看起病来更难。

近些年“特需医疗”在全国广泛发展,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公立医院的普通医疗资源,不但占用公立医院的场地、设备,而且在医生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特需医疗无疑占用了医生在普通医疗上花费的时间,使“看不起”特需医疗的患者看起病来“更难”。而公立医院最基本的责任则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基本的医疗需求,这无疑与“特需医疗”的性质背道而驰。对公立医院来说等于在满足公众基本医疗需求上也作出了贫富分野,有失公平。

那么,特需医疗应如何发展?何去何从?

民营医院接棒特需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将特需服务放到民营医疗机构去,民营医院体制比较灵活,在提供特需服务上,要比公立医院更加便利。从门诊服务量看,三级公立医院特需门诊服务人次数逐年增加,特需门诊人次数占全院门诊总人次数的比例也逐年递增。从住院服务量看,三级公立医院特需出院人次数呈波动趋势,全院出院总人次数连续增长,因此特需服务出院人次数占全院出院总人次数的比例出现下降。从实际占用床日数看,三级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实际占用床日数不高,特需服务实际占用床日数大幅波动,而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则持续减少,特需服务实际占用床日数占比先增后减。此外,在公立医院特需服务部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学专家大多也在非特需医疗部提供专家门诊,因此在普通医疗部获得同一位专家相似服务的相关费用则明显减少。因此,逐步“剥离”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将高端医疗服务集中到新建公立国际医学园区考虑利用多点执业政策,让三甲医院的专家同时在国际医学园区服务,在建的高端医疗园都计划邀请知名公立医院设立高端服务的分支机构。和公立医院比起来,民营医院的体制更活,和各个交叉学科的合作会更便利,在心身医学看来,许多疾病和心理问题都是有关系的。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条件追求高端医疗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公立医院取消特殊医疗,这些高端医疗需求要由谁来满足。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医疗资源丰富,但仍然存在“看病难”的问题。据悉,北京医师协会近期成立了国际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联盟,“联盟”由三甲医院的特需、国际医院、国际保险直赔诊所、国际救援机构及商业保险机构和院校研究机构组成,将来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后,这部分需求将由“联盟”承担。由此,不难看出,未来高端医疗需求的提供者已经明显向社会资本办医方面倾斜。

一方面注入社会资本的公立医院机构盛行。我国有关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的政策规定为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2009年新医改的出台为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医改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等。公立医院改革被列入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这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医改方案在为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约束条件。

另一方面,刺激民营医院体系发展更加健全,具备专家水平。以全新的观念和思路面对市场,树立从推销转变为营销的市场观念,作为一所民营医院,要求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必须积极灵活地以全新的思路来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基础,以活力贯穿上下,掌握信息,顺应大势,定准目标,不断加码,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一所民营医院想各科齐头并进占领医疗市场不大可能,所以,民营医院以质量保障和优质服务来巩固市场。在管理上也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对医疗质量的监控、患者满意度的调查、患者疾病治疗随访等加强管理,提高患者重复就医即再住院率。患者感受的好坏,才是评价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民营医院想在经营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就不能只甘于维持生计,要以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不断地拓宽合作领域,向高精尖技术发展。因此,医院需要在进行国内医院间合作的同时,加强国际间人才、技术的合作交流,开拓视野,拓宽市场。

切实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随着分层诊疗的逐步实施、社区医疗能力的不断提高,公立三甲医院制度逐步实施和完善,国际化服务、特需门诊疗服务的门诊化在国内也将逐步成为主流。医院将通过和社区医师及家庭医师的合作,尽可能减少患者来院次数、留院时间,以降低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由政府出资购买医疗服务,廉价甚至免费提供给老百姓;特需医疗则应该让私立医院或者营利性医院来做。

要把同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总体部署,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在推进过程中,要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公立三甲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和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落实政府对公立三甲医院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挥中国际化服务及特需门诊特色优势的公立三甲医院运行机制。二是坚持中医特色,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医疗监管等体制机制改革中,充分考虑医院服务特点,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措施,扶持和促进国际化服务事业发展。三是坚持探索创新,在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下,鼓励地方发扬首创精神,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突破制约国际化、特需服务、特色优势发挥的政策障碍,建立符合特需门诊发展规律和学术特点的体制机制。

猜你喜欢
特需公立医院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2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6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0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4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2: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