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华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5150)
临床上血常规检验已经应用广泛,该检查方法操作简单,并且对患者的疾病能够快速诊断,可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患者疾病的诊断与血常规检查之间的关系密切。但血常规的检查结果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采血部位[1]。至今,临床上多采用静脉血或末梢血实行血常规检查,本次主要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汇报如下。
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3.1±28.6)岁,体重51~76 kg,平均体重(63.5±23.4)kg。有22例为呼吸道疾病,20例手术患者,16例胃肠道疾病,10例其他疾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已知情且签署同意书。将患有严重心脑血管、妊娠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2]。
所有患者均空腹时采集标本,并抽取静脉血和末梢血各5 mL,依据不同的采集位置防止真空试管中,且根据病例来加入稀释液进行稀释,之后在稀释好的样本中加入抗凝剂,混匀,放置待检。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标本进行分析,并在2 h之内检查完成[3]。
整个检查过程均由一位医师负责完成,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包含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总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体积(MCV)。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种标本检验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的HCH、MCH水平并无明显差异,统计学不成立(P>0.05);静脉血WBC、MCV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统计学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静脉血的RBC、Hb、PLT、MCHC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相比两种标本检验结果(±s)
表1 相比两种标本检验结果(±s)
检查项目静脉血末梢血WBC(×109/L)5.8±2.26.9±2.6 RBC(×1012/L)4.2±0.93.3±1.2 Hb(g/L)114.7±15.697.3±16.4 HCT0.5±0.30.5±0.3 PLT(×109/L)247.1±74.7211.6±76.5 MCH(Pg)26.9±8.227.3±8.4 MCHC(g/L)328.8±35.1283.6±23.9 MCV(fL)80.4±5.987.2±7.1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血液检查方法,可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有效测定血细胞的数量,清楚血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并能够及时检测出患者的疾病,早期做出诊断[4]。血液标本主要有静脉血、末梢血和动脉血,均可在临床上进行检查,但目前多采用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检查,动脉血检查已经降低使用。采集末梢血的疼痛感较轻,其敏感度均在指尖,总之不同的采血部位标本所检测出来的结果均有所不同,检验结果也会影响临床的诊断及治疗[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静脉血与末梢血的HCH、M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WBC、MCV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的RBC、Hb、PLT、MCHC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可见患者收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的准确率更高。
综上所述,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的结果更加准确,其风险率更小,有利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1] 关翠兰.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9):187-188.
[2] 王雪莲.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6):235-235.
[3] 杨 波.对比在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8):134-135.
[4] 攸永月,靳飞清.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8):7637-7638.
[5] 冯晓云.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