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研究

2018-01-19 10:54:19孙成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2期
关键词:围产期下肢血栓

孙成侠

(徐州市铜山区焦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产妇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休息静脉血流缓慢、下肢静脉血管管壁出现受损,血液出现高度凝结从而导致产妇出现下肢肿胀、肌张力增高、Homans征等现象,为剖宫产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1]。若不及时治疗,产妇会出现肺栓塞、出血、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给产妇和家属带来严重损害。因此此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常规护理虽然对产妇的各项指标有所监测,但无法根据产妇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2]。围产期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来降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文主要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结果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住院医治的42例剖宫产产妇,所有产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产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1例产妇。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5~43岁,平均年龄(34±1.9)岁,产妇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1.8)周,身高155~168 cm,平均身高(164±4.5)cm,体重65~70 kg,平均体重(67±3.5)kg,经产妇11例,初产妇1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0~44岁,平均年龄(33±1.8)岁,产妇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1.7)周,身高156~169 cm,平均身高(165±5.5)cm,体重63~69 kg,平均体重(66±4.5)kg,经产妇14例,初产妇7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嘱咐产妇卧床休息,6小时后禁食,禁饮,除去枕头后平卧6小时,6小时后可进行轻微翻身,8~24小时可拔出产妇的尿管。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1)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剖宫产后常见病,医护人员应根据产妇的年龄、性别、学历、家庭环境对产妇分组别分情况进行疾病预防知识普及,对不同的产妇制定不同的个性化健康教育,以满足产妇不同的需求[3]。医护人员可定期开展疾病预防知识讲座,耐心的为产妇讲解诱发疾病的病因、发生症状及治疗方法,让产妇及其家属对疾病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对于提出问题的产妇,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答疑解惑。(2)对产妇的心理护理,消除产妇术前紧张感,积极沟通交流,缓解产妇的情绪,有利于产妇与医务人员在手术中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3)术前护理,评估产妇的病情,告知产妇及其家属手术方法、目的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以及术后的运动情况,向产妇多次确认是否有消毒剂,敷料,胶布等医用物品的过敏史,最后,应严格执行规范的无菌操作制度。(4)术后护理:产妇手术后返回病房时,医护人员嘱咐产妇去掉枕头采取平卧位,产妇头部向一侧偏,手术后还需测得产妇的血压、脉搏、心跳、呼吸、心率等指标,血压脉搏需测量6小时,待产妇血压脉搏平稳后改为Q4H,每次测量的时候医护人员应注意产妇出血情况,并做好记录。待麻醉消失后,医护人员嘱咐产妇家属对产妇下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嘱咐患者平卧或坐于床上,大腿放松,然后缓慢的尽最大角度地做踝关节跖屈动作,也就是向上勾起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维持l0s左右,之后再向下做踝关节背伸动作,让脚尖向下,保持10 s左右,循环反复地屈伸踝关节。目的是让小腿肌肉能够持续收缩。绕环动作就是踝关节的跖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的“环绕运动”,分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交替时行,对于增加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的方面要比单独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练习更好,有利于促进产妇下肢的血液循环。术后24小时后,可拔出输尿管协助产妇下床活动。选择220 v,频率50 HZ,120 VA的空气压力治疗仪,每天一次。(5)对产妇疼痛的护理:若术后产妇出现疼痛,除了给予心理疏导外,还需嘱咐产妇采取侧卧位,使身体与床呈20°~30°。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两组产妇经护理后的满意度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评价标准和方法为:(1)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满意度,问卷分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计算比例。(2)术后对两组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的患者进行统计,计算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满意度对比

产妇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满意度对比 [n(%)]

2.2 两组产妇并发症对比

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下肢肿胀发生率的对比,观察组产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在静脉血管内凝结淤积导致患者下肢皮肤出现水肿、色素沉着浅静脉曲张等现象,也是剖宫产者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剖宫产患者静卧时间长,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受阻,流通不畅造成静脉血液流速减慢,加之产妇卧床时间较长,肌张力降低,肌肉松弛也导致产妇出现血流减慢,造成静脉血液淤积阻滞造成血栓[4]。

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可以对产妇手术前后进行护理,但无法根据产妇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护理。围产期护理干预通过对产妇和家属产前进行疾病知识的宣讲和预防,增强了产妇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改善了产妇不良的生活作息。通过对产妇产后肢体的按摩和运动以及饮食的安排,改善了患者血管内血液凝集的现象,促进了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肌张力,降低了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由结果也可看出,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下肢肿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需注意的是,若产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医护人员要嘱咐产妇多进行深呼吸和咳嗽,需要时穿弹力袜,或对产妇进行电刺激来加速静脉血液流速,降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总之,围产期护理干预能提高产妇的满意度,降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完全普及。

[1] 周 筠,张 劼.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研究[J].母婴世界,2016,14(19):209,211.

[2] 陈碧兰,李伟芳,叶瑞芳.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03-104.

[3] 张光霞.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23(s2):1642-1643.

猜你喜欢
围产期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12-02 23:55:49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48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 13:34:12
围产期时间定义
婚育与健康(2017年7期)2017-09-12 15:05:16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