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捷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均呈钙化病变状态,并存在复杂的多支多处情况,临床上多选择完全血管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故患者均需接受多个金属支架置入,并导致心肌缺血时间延长,对患者治疗后部分血运重建有着较大的影响。故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多支冠脉病变患者60例,旨在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研究中纳入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多支冠脉病变患者6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占比为21:9;年龄为65~83岁,均值为(73.19±5.73)岁。观察组中男女占比为17:13;年龄为57~81岁,均值为(72.53±5.18)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并允许实施;纳入患者对本次研究中相关内容均知晓并同意。
对照组接受一次完全血运重建:术前给药氯吡格雷300 mg、拜阿司匹林300 mg,术后则将药剂量减为75 mg/d、100 mg/d,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用适当的药物;动脉穿刺后静脉注射肝素100 U/kg,并确保术中每隔1 h为患者静脉注射1次、1次1000 U;选择碘普罗胺作为对比剂;待一切准备就绪后,为患者行一次完全血运重建,若患者产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异常情况,则即刻予以患者冠脉内替罗非班10 mL以及硝酸甘油200 μg、维拉帕米150 μg;之后行相应处理及支架植入治疗。
观察组接受分次完全血运:本组患者药物用法用量及术前准备均于对照组相同;治疗时先将缺血性血管血运重建,待2-4周后再将剩余的血管血运重建。
临床治疗效果为:显效提示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80%;有效提示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30%~80%;无效提示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30%/未见改善并加重。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现代化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亦随之快速进步,相关医疗器械的快速更新,冠心病患者再也无需接受冠状动旁路移植术,可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有效治疗,血运重建效果好。有资料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后,患者5年内生存率比冠状动脉搭桥高,加上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呈弱化状态,并均合并诸多基础疾病,治疗稍有不慎则危及生命安全[1]。
临床上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效果良好,但存在一次性、分次治疗之分,医学界对该方面情况亦无明确界定。本次研究中纳入患者均合并不同基础疾病,其身体状况亦欠佳,故临床上治疗时要对患者身体状况全面评估,若评估结果为患者风险较高,则可选择分次完全血运重建,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2]。
冠心病患者均存在冠状动脉多支多处病变的情况,并具有弥漫病变、钙化病变或者小血管病变与叉病变等方面情况,故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分次完全血运重建后的效果显著,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仅占比10.0%,其中1例患者出现前臂>55 cm2瘀斑,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血管痉挛,并有1例患者出现了心律失常,但经积极处理后均已转归,并未见出现消化道出血、冠状动脉慢/无复流以及冠状动脉夹层的患者。
综上所述,老年多支冠脉病变分次完全血运重建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
[1] 刘向儒,朱小芳,王才安,等.PCI部分血运重建对老年多支冠脉病变患者HRV、HRT及QTd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14(04):12-14.
[2] 田国祥.年多支冠脉病变患者血管重建策略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0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