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咏梅,赵传国
(山东临沂兰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临沂 277799)
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疾病,患病人群多为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变厚进而失去弹性而引发疾病,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两者关系密切。临床中,他汀类药物除在调脂方面效果显著外,对粥样斑块也能有稳定减小的功效。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延缓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降低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我院60例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颈动脉斑块者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5±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7例,年龄48~59岁,平均年龄(51±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1~62岁,平均年龄(54±8)岁,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CT及超声检查有颈动脉斑块者;未使用其他调脂药物的;同意接受本次试验。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肾等重要脏器病变的;不适合接受本研究药物试验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血管等危险因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mg)10mg/d,持续6个月。
(1)观察两组CRP水平变化。(2)斑块积分法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数≥2且厚度≥2 mm,积4分;斑块数为1,且厚度≥2 mm,或斑块数为2且厚度<2 mm,积2分;斑块数为1,且厚度<2mm,积1分;无斑块,0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的积分差异不大,但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b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 5.01±0.12 4.80±0.15 3.47±0.31ab对照组 5.03±0.08 4.91±0.09 4.14±0.29a P>0.05 >0.05 <0.05
治疗后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的水平差异不大,但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变化比较(±s,mg/l)
表2 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变化比较(±s,m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bP<0.05。
?
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胃肠道反应,个别患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其他无严重症状。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造成血管腔狭窄,血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当斑块破裂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内,则阻塞远端血管,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产生。研究表明,斑块周围聚集炎症因子,产生炎症反应,该反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CRP水平能够提示该炎性的程度,临床常用来判断缺血区梗死的范围以及脑组织损伤程度。
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通过可以降低斑块胶原酶活性,提高斑块表面纤维的稳定性,达到抗氧化,抑制炎性反应的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组颈动脉斑块积分和CRP水平变化上在治疗后6个月显著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瑞舒伐他汀对于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有缩减斑块,降低炎性反应的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1]杨志刚,高佑方.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6):780-781.
[2]谷胜利,邵 静,刘改玲,等.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6,25(17):22-25.
[3]唐文成,王树清.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1):15-16.
[4]戴文卓,孔岳南,胡晶晶.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9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4,9(24):94-96.
[5]于志丹.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7(6):780-781.
[6]黄宁芳,杨桂钦,陈 强,等.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对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7,37(6):1382-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