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昭然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源自于我国唐代的茶艺表演,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和呈现方式。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历史中,茶艺表演随着茶文化的不断丰富、社会审美观念的变迁等方面的变化,也不断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和变化。总体而言,茶艺表演在经历了唐朝、宋朝、明清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后,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今天,我们传承和丰富茶艺表演,应当结合不同的表演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民族音乐融入其中,让茶艺表演更加丰富和立体,更富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于我国茶艺表演的起源,现在公认的时间是在唐朝时期,而其鼻祖则是当时一名叫做李季卿的御史大夫。这位御史大夫酷爱饮茶,并且喜欢与朋友共饮。其在饮茶时,会如数家珍般地向共饮者一一介绍其茶叶种类、口感、冲泡手法以及饮茶程序等,并且这种介绍是随着茶事活动的进行来有序进行。这是我们迄今能考证到的茶艺表演的雏形。从这位御史大夫的这种喜好我们可以看出,唐朝人在饮茶程序、礼仪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意识。之后,又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唐朝人开始通过修书等方式,来对茶事活动进行书面的规定。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
茶艺表演发展历程上第二个重要时期是宋朝。两宋特别是北宋的茶文化与唐朝相比有着不一样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茶文化与市井文化的融合发展上。有宋一代,我国商贸流通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民间的贸易、文化等方面十分兴盛,而茶文化作为古代社交的最好载体,因此也在社会各个基层尤其是底层群众之间得到了迅猛发展。与市井文化进行融合后,茶文化更加“接地气”,不再如“阳春白雪”一般高冷,而是被广大群众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茶艺表演形式,如斗茶、点茶、茶百戏等,既有很好地观赏性,同时也有极强的竞技性和吸引力,对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茶艺表演发展的第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就是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现状、统治阶级偏好等因素,在明朝初年,面对国家被战火蹂躏多年的国情,再加上个人的喜好,朱元璋皇帝开始对两宋时期传承下来的精致且繁琐的茶文化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节俭质朴为原则,对茶叶的制作形式、茶艺表演进行了大量改革,去掉了很多华丽内容,例如“斗茶”、“团茶”等。虽然这一措施使得我国茶艺表演略显简单,然而也要看到,这也使得其更加符合茶文化的本质特征,让明清时期的饮茶者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茶文化本身之上,更好地修身养性,通过茶文化进行内心的沉淀和思想的升华。
茶艺表演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成熟和定型,在现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给予了茶艺表演一个广阔的市场和舞台,各类茶馆、茶楼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而茶艺表演在这些市场化的行为中,又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比如说,声光电的运用,提升了茶艺表演的视觉、听觉效果;多样的饮茶环境、服饰、音乐、舞蹈,让茶艺表演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经过社会的变迁、人口的融合,形成了现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和谐繁荣局面。而在发展中,各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独特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民族音乐。从现实看,不同的民族因为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其民族音乐也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特点。
在音乐体裁分类上,传统研究认为,我国民族音乐可以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几大体裁分类。另外,随着近些年对民族音乐的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很多业内人士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民族音乐种类,那就是少数民族的仪式音乐。在形成历史上面,我国民族主要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并且根据人口的流动、文化的碰撞等原因不断在演变发展,最终形成了我国民族音乐形成的三大因素:四域音乐、中原音乐和外国音乐。
四域音乐,指的是远古时代我国黄河流域以外,在北方、西方、南方、东方等区域生活的民族的音乐文化。譬如说,当时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所创造出来的音乐,是楚音乐文化雏形和基础,江西民歌《打着山歌过横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楚文化音乐的一大特征,就是结合各地的方言,夹杂了大量的曲目衬腔,如江西民歌《打着山歌过横排》在演唱时所用的“哎呀嘞哎”。并且歌词多以四句为一小段,下一段落在前四句的基础上稍加改动而成,既质朴生动,又易于上口,这是古代楚地民族音乐的典型特征。中原音乐,主要是黄河流域的汉民族所创立的音乐文化。由于汉族在文学、诗歌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此中原音乐在内容上也更加丰富、意境也更加悠远。外国音乐,这不是现代外国音乐的概念,指的是从春秋战国开始,我国与四周邻国之间在文化上交流、引进、融合所产生的音乐文化。如西域音乐、印度音乐等。可以说,当前我国现存的众多民族音乐种类,大体上是从这三大类民族音乐文化中演变出来的。在不同的民族音乐形成过程中,又根据不同阶层、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创作者,形成了上文所说的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等几大体裁分类。
由于中华民族在民族文化上所具有的共性,因此我国民族音乐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在创作的思维方式上,是以线状思维为主的五声调式音列。在内容表现上,我国各民族的音乐大多是生活和生产的生动反映,集中反映了各民族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和真挚情感。在旋律上,也多为曲调欢快、优美的音乐曲目,不仅朗朗上口,同时更是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意境。
此外,我国民族音乐还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这些差异主要源自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因素。首先来看民族音乐所存在的变异性,相同的民族音乐曲目,由于人口流动和文化传播被带到另一个民族生活区域后,会在呈现面貌上出现变异。如经典民族音乐《绣荷包》,被山西人民演绎时,风格是喜悦、明媚的,又带有丝丝俏丽之感。而同样是《绣荷包》,被陕西北部的人民所演绎时,却呈现出浑厚、抑郁的风格,还带有一点悲凉的味道。相同的例子还有梆子戏,在河北,梆子戏的风格是激昂慷慨又悲怆沧桑,在河南,梆子戏的风格却更加柔和生动,同时还有一些生活的幽默元素。其次是民族音乐所存在的地方方言性。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传统民族语言,因此在民族音乐的演唱上面,基本是以民族语言和方言为基础的。而不同的民族语言和方言又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低沉浑厚,有的婉转轻柔,有的则粗狂豪放,有的则尖声尖气,因此这就让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明显的地方方言性。
民族音乐跟茶艺表演都属于艺术的范畴,然而茶艺表演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集合了舞蹈、音乐、动作、表情、语言、道具等多种元素。因此,民族背景音乐在运用到茶艺表演中时,更主要的是要将其更好地烘托和增强茶艺表演的效果,起到良好的辅助和渲染作用。将背景音乐融入到茶艺表演中,直接目的是营造更好的表演氛围,让观众和饮茶者得到视觉、听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就是通过音乐的力量,让人们迸发出更加饱满的情感,引起内心的共鸣,使其更好地感悟到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实之所以在民族音乐中间加上“背景”两个字,其实就是对其在与茶艺表演中的一种清晰地定位。民族背景音乐可以看成是对茶艺表演现场场景的衬托和艺术升华,它主要是依托于现场的环境、表演内容而存在。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背景音乐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其是不可或缺的。就如背景音乐对于电影的重要性一样,民族背景音乐对茶艺表演的作用也很突出,它可以充分利用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起承转合以及音调的变化,来更好地凸显茶艺表演的主题和内容。同时,因为不同民族音乐所采用的乐器各不相同,因此其在音色上表现也各有特色,所以这是民族背景音乐的另一作用,就是能够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茶类、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进行有针对性的背景音乐融入,让两者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悟到茶艺表演的精神文化甚至是思想的内涵。譬如说,在进行以普洱茶为主题的茶艺表演时,表演者会融入一些与普洱茶有关的元素,如西南地区传统民族服饰、茶马古道背景画面、云南地区方言等等,而此时倘若将背景音乐选定为云南地区的一些激昂高亢的少数民族音乐,那么更能凸显普洱茶的人文精神,让饮茶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云贵高原地区特有的历史韵味。
如何将民族背景音乐更好地运用到茶艺表演当中呢?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茶艺表演所选择的不同茶叶种类进行有针对性地融入。众所周知,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故乡,更是产茶大国,茶叶的种类极为丰富多样,不同种类的茶叶因为外形、味道、口感、功效等方面的差别,也有着各自不尽相同的精神内涵,如绿茶的清新淡雅、红茶的厚重淳朴等。因此,人们在饮用不同茶叶、欣赏不同茶叶的茶艺表演时,其内心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从宏观上看,中国的茶叶总共有六大种,其分类主要是依据制作工艺、口感而来,在具体分类表现上是依靠茶叶颜色来的,分别是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以及黑茶。因此,在将民族背景音乐运用到茶艺表演当中时,就要结合茶叶的种类,进行有机融合。
在绿茶类的茶艺表演中,应当多选择汉民族的背景音乐。绿茶是我国最受欢迎也是种类最为丰富的茶类之一,也是最能代表茶叶基础文化的茶叶。无论是颜色、味道、口感还是功效,绿茶都与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息息相关,如幽雅淡然、质朴和谐等。同时,汉族的传统音乐尤其是江南的绿茶产区的音乐,也大多悠扬婉转、深沉淡雅,与绿茶的契合度很高。由是言之,针对龙井茶、毛尖茶等茶类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就要首选汉族的传统音乐,并用汉族的传统乐器进行演奏,如此才能更好地表现茶艺表演的主题。比如说,著名的笛子音乐《姑苏行》、《喜相逢》、《小放牛》,著名的古筝名曲《渔舟晚唱》、《平沙落雁》、《夕阳箫鼓》等,都十分适合被选用为此类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
在红茶、花茶等茶类的茶艺表演中,我们可以采取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作为背景。无论是红茶还是花茶,又或是其它一些自然属性相近的茶类,其茶性、口感、功效都较为特殊,有的醇厚,以香浓见长,如普洱茶、乌龙茶,因此我们就可以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音乐。如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蒙古族音乐,大气浑厚、沉稳悠远,与这些茶叶的属性十分契合,再加上蒙古族喜饮红茶,因此像红茶类的茶艺表演,就可以选择蒙古族、藏族等民族音乐作为背景。而花茶因为加入了不同种类的花朵,因此其风格多变,具有十分活泼而灵动的茶性。所以在花茶类的茶艺表演中,我们可以选用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作为背景,因为无论是傣族、壮族、白族,其音乐的共性就是活泼欢快,与其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将这些音乐融合到茶艺表演中,也能够更好凸显花茶的特点。
在将民族音乐融合到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还要多运用现代的表现手法,更好地迎合现代饮茶者的需求。比如说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影像、声音等方式,立体化地展现民族音乐,使其感染力更强。同时,针对一些较为冷僻的民族音乐,还要针对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结合一些现代音乐的风格,进行适当的变革和创新,让其在编曲和演奏上,更能吸引现代人尤其是当代年轻群体的青睐。如此,不仅能更好地烘托茶艺表演,也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1]宋晓维.试论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J].广东茶叶,2013(3):34-37.
[2]余婷婷.茶艺的配乐之美[J].广东茶业,2009(5):35-37.
[3]胥佳.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4):133-133.
[4]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叶鲁.民族民间音乐研究[M].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