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中国茶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

2018-01-19 01:45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阿茶馆阿拉伯

吕 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92)

“一带一路”下中国茶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

吕 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92)

从历史进程来看,“一带一路”是中国茶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的主要渠道。在阿拉伯文化向东方传播的同时,中国的茶文化逐渐经由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传至阿拉伯国家,中国茶叶的社会功能正好契合于阿拉伯人民的宗教信仰、精神文化和生理需求,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诸多深远影响。“一带一路”促进了中阿茶文化的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茶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

茶自古就是和平友好的使者,中国早期茶文化向阿拉伯世界的传播是经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相辅而行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融古通今,连接中外,顺应了时代潮流,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中国茶作为和平友好的使者,以其国际化的属性,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茶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的主要渠道。

1 中国茶文化西传入阿拉伯国家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茶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们在种茶、制茶、喝茶过程中产生的精神享受,并基于此产生的各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茶文化兴于两晋时期,繁荣兴盛于唐、宋、明时期。唐朝已有探讨饮茶艺术的专门书籍,茶道精神也初见端倪;到宋代,茶文化在皇族和民间广为传播,人们都普遍饮茶;至明清时期,茶叶的种类、泡茶技术、茶具样式等都有了很大发展,茶文化的内涵变得更为广阔,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作用不仅在于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更在于其以茶叶为载体传播至全世界。在伊斯兰教向东方传播的同时,中国茶文化也逐渐经由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传至阿拉伯国家。如今,茶已经成为阿拉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对阿拉伯国家人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阿拉伯语中,茶被发音为“Shay”,与汉语中“茶”字发音甚为接近,也体现了中阿茶文化之间的不解之缘。在唐朝,著名的“茶马互市”将中国茶叶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西亚和阿拉伯国家,其数量不比输往东方邻国少。应该说,我国早期茶叶的外传基本上是与陆路通向西亚的丝绸之路相辅而行的,亦可称“丝茶之路”。据黄时鉴先生资料研究认为,“从十四世纪起讫至十七世纪前期,经由陆路,中国的茶在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播。”在元朝,茶叶虽进一步在中亚和西亚传播,但那时珍贵的茶叶仍是奢侈之品;至明朝,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航程遍及阿拉伯半岛,茶叶的对外输出进一步扩大,那时生活在中亚和西亚的阿拉伯人民开始普遍饮茶。

自公元1601年起,中国茶叶由荷兰商船经澳门大量运载至欧洲,也正是欧洲商人将中国茶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地处西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从此,满载中国茶叶的欧洲商船频繁往来穿梭于西北非沿岸,将中国的茶叶和文化传至居住在西北非的阿拉伯人民。因中国茶叶迎合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至19世纪地处西北非的阿拉伯人民也已普遍饮茶,中国茶叶得以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

2 中国茶文化对阿拉伯茶文化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讲究“清、新、静、俭、洁”,追求质朴雅致。中国茶文化一经传入阿拉伯国家,便与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经济、人文等因素结合,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阿拉伯茶文化。伊斯兰教为阿拉伯国家人民提供了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其中包涵行为真理、道德准则、身心至善等教义,中国茶叶的社会功能正好契合于阿拉伯人民的宗教信仰、精神文化和生理需求,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诸多深远的影响。中阿两大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既存在着共通之处,又分别体现了两者的差异。

2.1 饮茶文化

中国人自古尤其偏爱清新淡雅的绿茶,在中国茶叶传入欧洲前,处于中亚、西亚和非洲的阿拉伯人民都饮中国绿茶,其后,随着近代欧洲红茶文化的兴起,中亚、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民也逐渐形成了阿拉伯红茶文化,人民日常生活以饮红茶为主,如地处西亚海湾地区的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和北非的埃及等国。而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则还保持着酷爱喝绿茶的饮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主要以“泡饮”为主,一般直接将沸水或热水导入泡茶的杯中,茶水中不加任何的调味品,以清饮的方式体验茶叶的天然清香。而阿拉伯人饮茶多以“煮饮”为主,将茶叶放在小铜壶中,添水慢慢煮开,熬煮成茶色醇厚、浓香异常、略带苦涩味的茶水,然后倒入精美的玻璃或瓷器茶杯中。一壶茶煮好后每位客人喝一杯,再喝须重新煮茶。不论饮红茶还是绿茶,阿拉伯人偏爱加入半杯量的白砂糖,佐以薄荷叶、牛奶或肉桂等调味,调成一杯又浓又甜的糖茶。可见,阿拉伯的糖茶文化是在吸收中国茶文化精华基础上,与当地文化习俗相结合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2.2 茶馆文化

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茶馆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阿拉伯人民的茶文化。中国历史上茶馆的兴盛使茶文化得以进一步发扬和进步,茶馆文化反映了人民的社会生活、思想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情趣等,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各色人等皆汇聚于茶馆,茶馆成为了人们互相交流、增进友谊的重要场所。在阿拉伯国家,人们至今仍保持着喜欢集体饮茶和“夜谈”的习俗,在城市各类茶馆中,人们常一起边饮茶、抽水烟,边闲聊至半夜三更。阿拉伯人在茶馆中不断交流和传播信息,无论议事或休闲,都充满着社会生活气息,也发展和宣扬着阿拉伯茶文化,这与中国茶馆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极其相似。2002年,由埃及著名汉学家阿卜杜·阿齐兹·哈姆迪翻译的老舍著名话剧《茶馆》,受到阿拉伯人民的极大关注和喜爱,也再次证明了中阿茶馆文化的共通性,“一间小小的茶馆,就可以浓缩出社会的五光十色,因此《茶馆》中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就给了阿拉伯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3 茶文化视角下的中阿文化对比

虽然阿拉伯人民的饮茶习俗由中国传入,两者的待客之道是一致的;但生活于不同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的中阿两大民族,都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并体现着各自特有的人文精神。

3.1 中国文化的内向独立性与阿拉伯文化的外向包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即强调主体自身道德内心自律的哲学思想。这种重视主体的格局从先秦就确定下来,形成一种早熟的人本位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在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形成了较完备的隔绝机制,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向独立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要靠其自身的不断完善,而不是吸收外来文化。而阿拉伯文化则成熟较晚,至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阿拉伯人民才告别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由于当时世界各地的文化几乎都要比阿拉伯文化先进,因而使阿拉伯文化带有极大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均采取外向包容的态度。

中国文化的内向独立性也体现在茶文化中。中国的茶文化自成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当优秀的分支,中国人生活中的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为礼、以茶清政、以茶修德已成为最普遍的习俗,中国茶与茶文化已成为东方文明的象征。而阿拉伯茶文化则在东方式内向的基础上兼具了外向性,以极大的包容性不仅吸收了中国茶文化精华,也广泛吸收其他外来文化,再结合自身民族特性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茶饮文化。

3.2 中国文化的农耕性和阿拉伯文化的沙漠性

中国文化主要发源于气候温润、雨水充沛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具有悠久的农耕生产文化,物产丰富,人民靠自身劳动自给有余,是典型的农业文化,人们性格温和内敛,追求和平,饮食种类丰富全面。阿拉伯文化发源于阿拉伯半岛腹地,地处酷热的沙漠地区,终年干燥少雨,人们过着颠沛的游牧生活,属典型的沙漠文化,人们性情自由奔放,热情开朗,喜爱歌舞,饮食种类单一,摄入多以高热量食物为主。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也体现在饮茶口味上。中国人饮茶偏爱品清茗而不添加任何调味品,口感清爽怡人,这与中华民族平和内秀的性格相一致。而阿拉伯人以食牛羊肉为主,酷爱甜食,饮茶常佐于白砂糖、薄荷、牛奶等,口感甜腻厚重,饮茶至尽兴时更是附以欢快的歌舞,这与阿拉伯人生存的严酷环境及其性格是分不开的。

3.3 中国文化的精神性和阿拉伯文化的物质性

在儒家思想和古代哲学的影响下,中国文化素来特别重视对人的伦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太注重物质利益的思想。而阿拉伯人则正相反,他们大多倾向于用物质的原因去分析事物,这种物质利益的思想意识后来一直是阿拉伯人的传统思想意识之一,这种民族性与中国人的注重伦理和道德修养的倾向是大相径庭的。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茶文化追求典雅纯朴、清新宁静,人们常通过饮茶来表达自己对淡泊名利、返璞归真境界的向往,茶具风格和材质简约雅致,饮茶环境朴素幽静。而阿拉伯茶文化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饮茶讲究茶具华丽精致,环境布置考究,保持着华美的传统阿拉伯风格或是金光闪烁的奢华西洋风格,可见,阿拉伯人饮茶已超越了单纯的“饮”,带有着极强的审美性和物质性。

4 “一带一路”下中国茶文化对阿拉伯世界的当代影响

阿拉伯人民对中国茶叶的青睐由来已久,他们也因为茶叶了解和喜爱上中国。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茶叶贸易帮助人们克服了语言障碍、宗教信仰不同和地域阻隔,传承和发扬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帮助阿拉伯国家建立起了既基于中国茶文化又具有其特殊地域特征的阿拉伯茶文化。阿拉伯人饮茶,根据茶的甘涩、甘甜、宁静和回味,总结有三道茶。一道是苦难,任重而道远;二道是真谛,平淡而久远;三道是幸福,甜美而芳醇。这其间阿拉伯茶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展露无疑,与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酷爱喝茶已成为阿拉伯人民的一大传统特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饮茶,饮茶的重要性仅次于吃饭。阿拉伯国家东起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至非洲西北部,跨越22个国家,总面积约13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3.39亿,每年饮茶的数量相当惊人。

中国是世界第一茶叶生产国、种植国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在“一带一路”进程中,我国全力打造向中东阿拉伯国家茶叶出口的贸易平台和茶文化传播平台,全面提升中国茶叶在阿拉伯国家的出口贸易量,如举办中阿茶博会、中阿茶业高峰论坛,重点研讨“一带一路”下中阿茶文化的发展交流、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等议题。同时,我国也在“一带一路”的巨大商机中探索搭建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新的“茶马古道”,以进一步推进中国茶文化向阿拉伯国家的传播。其次,围绕阿拉伯人民的多样化需求,我国茶产业立足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分层次向消费者推荐有品质的茶叶和茶具,利用展会向消费者公益传播如何选茶、品茶、以茶养生等健康消费观念,促进阿拉伯国家对中国茶叶的大众消费,推动中华老字号茶叶品牌的传承升级,支持民族企业创新品牌推广。

千百年来,“一带一路”在传播中国茶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留下了众多的文物遗产,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宝贵财富为今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厚实的历史基奠。“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茶叶走向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渠道,成为了中阿人民的友谊纽带和交流桥梁,在促进中阿茶文化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管家骝,中国茶叶外传及“茶之路”[J].中国茶叶加工,1999(1):34-36.

[2]黄时鉴,关于茶在北亚和西域的早期传播—兼说马可波罗未有记茶[J],历史研究,1993(1):141-145.

[3]宗笑飞,回眸东方—1949年后阿拉伯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J].回族研究,2009(3):137-142.

[4][6]蔡德贵,中国和阿拉伯:异域的两种文化[J].宁夏社会科学,1993(2):56-62.

[5]龚永新,黄啟亮,张耀武,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农业考古,2015(2):12-16.

[7]勉卫忠,阿拉伯茶文化[J].茶叶经济信息,2005(10):27-28.

[8]陶德臣,“一带一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主渠道[J].农业考古,2015(5):257-268.

吕 菁(1978-),女,江苏常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与比较文化。

猜你喜欢
中阿茶馆阿拉伯
《茶馆》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中阿关系
中阿再携手 硕果满枝头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