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2.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甜玉米是用于鲜食、罐头和速冻加工的经济作物,在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已成为大众化食品[1-4],超甜玉米的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远高于其它类型甜玉米,具有独特的风味[5],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石甜玉1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超甜型玉米,于2016年7月16日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玉2016015),审定公告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424号。
父本TF 02是用超甜1号与澳大利亚甜玉米杂交种AUSWEET 01杂交后自交5代,选育优良单株而成。母本TF 01以2007年河北省鲜食玉米区试的甜玉米杂交种为基础材料,从2007年开始南繁北育,自交6代,于2010年选育而成[6]。石甜玉1号的2个亲本,遗传背景丰富,是经多代选择驯化而成。
石甜玉1号为TF 01和TF 02杂交而成,兼具双亲优良基因。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其适宜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作鲜食甜玉米种植。
2011年,石甜玉1号在我院27军农场参加甜糯玉米新组合鉴定试验,在参试的156个甜玉米新组合中,鲜穗平均产量高达1 029.4 kg/667 m2,居第1位,较对照超甜2000增产5.56%。
2012年,石甜玉1号进一步参加多点鉴定试验,共12个甜玉米新组合,在我院27军农场和张家口万全县及赵县新建原种场3个点种植,平均产量1 023.6 kg/667 m2,居第3位,较对照超甜2000增产6.84%。
2013—2014年,石甜玉1号参加河北省鲜食玉米区试甜玉米组试验,鲜穗平均产量高达1 029.4 kg/667 m2。于2015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5023)。
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鲜穗平均产量897.3 kg/667 m2,比对照中农大甜413增产10.8%。2016年通过国家黄淮海鲜食甜玉米组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6015)。
石甜玉1号株高243.5 cm,穗位高90.7 cm。绿色花丝,果穗筒型,穗长20.9 cm,穗粗4.8 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鲜籽粒)36.7 g。接种鉴定,抗茎腐病;品尝鉴定85.7分;品质检测,皮渣率8.66%,还原糖含量8.17%,水溶性糖含量23.90%。
与普通玉米品种隔离种植,必须保证300 m及以上的空间距离或50 m以上的自然屏障(如山丘等);如错花种植,需间隔20 d以上;其它甜玉米品种也不要和石甜玉1号种植在一起,以防串粉变质,以确保该品种的固有品质特性。
石甜玉1号播种应根据市场供求、当地气候和甜玉米适收期较短的现状,实行分批分期播种。春播地表下5~8 cm温度稳定达到10~12 ℃作为最佳始播期;夏播以吐丝授粉期气温不高于35 ℃为宜,避开高温时段;秋播以吐丝授粉期气温不低于20 ℃为准,使其不受低温影响。河北石家庄一带保护地播种在3月10日至4月20日间,可覆膜或小拱棚播种,但要造墒播种,防止由于浇水造成的地温下降。露地直播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安排播种。种植密度以3 500~3 800株/667 m2为宜。
2.3.1 及时放苗
覆膜播种时,在幼苗出土到1叶1心期(播后10~20 d)用硬物把幼苗顶起处的薄膜划开,使幼苗能顺利顶出薄膜,然后用细土将口盖严,防止降低根部温度。
2.3.2 肥水运筹
底肥施4 000 kg/667 m2腐熟牛粪,同时旋耕15~25 cm;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大喇叭口期,展开叶10~15片时进行,追施尿素15~18 kg/667 m2、氯化钾8~10 kg/667 m2。露地直播应及时浇灌蒙头水,石甜玉1号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70%~80%,注意不可过早断水,或涝渍害,以免造成植株早衰。
2.3.3 农药的使用
收获期前20 d禁止施用任何化学农药。石甜玉1号在3~7叶间用30%苯吡唑草酮(如苞卫)安全除草剂茎叶喷雾,切忌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本品种应根据地力和长势用50%矮壮素15~30 g/667 m2兑水30 kg/667 m2对植株顶部叶片喷雾,进行降杆,注意不能喷施第2遍。其它病虫草害防治同一般甜玉米品种。
石甜玉1号吐丝后22~25 d,应结合外观做到分批采收(苞叶整体嫩绿色,边缘变黄;花丝由绿变为深褐色;籽粒色泽鲜亮、饱满);石甜玉1号如春季采收,应选择在09:00时前或者16:00时后进行,如秋季采收,应在10:00时前或者15:00时后,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籽粒糖分转化[7],收获时应连苞叶一起,采收后应把果穗摊放在阴凉通风处;采后应在12 h内完成加工处理或市场销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