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赛芳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日本茶道文化的传承发扬及启示
黄赛芳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日本自唐朝以来呈现出对茶文化的浓厚兴趣,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变化,长久以来逐步加深了喜爱茶文化的程度,在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也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位置,茶文化是大和民族的一项代表,并在逐步发展中得以呈现出当前的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文化中能够明显体现出日本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对日本茶道文化起源的考究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深入剖析,阐释了日本茶道各方面内容,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日本茶道为日本民族精神带来的改变。
日本茶道文化;传承;发扬;启示
一直以来茶的故乡在中国,日本茶文化最初也是从中国引入,唐代中国属于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繁荣昌盛辐射到周边各个国家,日本和其他周边国家同样喜爱中国文化,在此种状况下将中国文化引入日本,在此之后伴随着日本的发展和社会的更迭,逐渐将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融为一体。日本茶道文化由此而来。日本茶道最早是起源于中国,然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族特点,演变为如今在世界上享誉盛名的茶道文化。
公元805年的中国是繁荣昌盛的唐朝时期,一些日本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时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在日吉神社附近小院子内种下。《日吉神道密记》中有提及以上的内容,从中可以发现日本的茶种是从中国引入的,在这之后开始向中国学习制茶、饮茶等具体方法,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加入自己探索的方法,最终确立为日本茶文化。日吉神社附近小院子是记载中日本最古老的茶园[1]。
奈良、平安时期,中国正值唐朝时期,中国在当时饮茶采用多种调料以及茶叶一同放在茶壶内熬煮的方式,茶叶在当时属于在食品和饮品之间可以食用的东西,日本模仿中国在当时的饮茶方法,把茶饼置于火上烤制,待茶饼烤制干燥时将茶饼碾压成为粉末,采用清澈泉水将粉末冲泡,置于木炭火上将带有茶饼粉末的泉水煮沸,可以在茶汤内放入食盐。这种方式是将茶叶进行煎煮,我国唐代时期流行用此种方式饮茶,然而发展至宋朝,饮茶方式变为点茶法,就是沿用至今的饮茶方式。
将中国茶种引入日本之后,模仿中国唐朝时期种茶方式、制茶方式以及煎煮饮茶方式,和茶一起被引入日本的还有中国文化,这些都在日本社会中广泛传播。
在该阶段日本饮茶方式完全模仿中国唐朝的煎煮饮茶方法,并未产生日本茶文化,在相关记载中也没有茶文化内容,直至镰仓时代初期,《吃茶养身记》这部书在日本出现,这是由日本人荣西编写的第一本记载茶文化内容的书。荣西本人曾经在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居住经历,他喜欢中国的茶文化,因此在中国居住期间他不断学习中国的茶文化,视野得到了开阔,将在中国的生活体验以及自己所思所想、中国的饮茶方法等都写入他的书中。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唐朝饮茶方法,并不包含日本茶文化内容。这本书出现之后日本茶文化逐步出现,并得到发展,因此这本书为日本茶道形成产生了巨大贡献,是日本茶道的基础。
荣西在撰写这本书后再次来到中国,当时中国处于宋代时期,宋代流行点茶法和沏茶法,唐代的煎茶法逐渐被取代,荣西将点茶法和沏茶法带到日本,为日本社会造成了较大影响,沏茶法在日本社会中广泛流行,僧界以及平民都采用沏茶法饮茶。这一时期日本的茶文化得到快速发展,茶园面积逐步拓展,茶文化与禅宗文化开始融合,草庵茶风初见形成,这代表着日本茶道最初的形态。
自明清时期以来,我国流行泡茶方式饮茶,饮茶之前把茶叶和开水一起放在茶壶中,利用开水冲泡茶叶,和现代的泡茶方式类似。日本茶道受到了明清茶道变化的影响,将茶道较之前进行更改,将抹茶道的风俗以及礼仪合二为一,演变成煎茶道。一直以来煎茶道在日本茶道中久负盛名。隐元隆琦是日本煎茶道的创始人,他在中国游历的过程中学习和探索中国泡茶道,学成之后将中国泡茶道带到日本。因此,江户时期日本流行煎茶道,该时期在日本茶道发展史上是最辉煌的时期,江户时期末期,日本抹茶道、煎茶道逐步形成,这就是当前闻名于全世界的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的传承反映出保留旧事物的特点。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茶道文化呈现出濒临灭绝的现象,然而在两次变革之后,传承者将旧茶道特点以及茶道文化的逐步拓展创新结合起来,令茶道文化重新在日本焕发生机。安土桃山时代以及江户时代的茶人,从将军以及各地区藩主处得到俸禄,茶人的生活十分安逸闲适,然而这种稳定的生活状态在明治维新后彻底被打破,传统茶道发展到明治维新后呈现衰败状态,伴随传统文化的逐渐衰落,茶人也失去了稳定的生活依靠。
日本茶道礼仪包括很多程序,日本人认为程序化的礼仪可以将人制茶的过程、饮茶的过程和茶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探索禅宗的深层次含义,形成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
茶道礼仪主要包括四个小时的茶会程序。茶会的内容涵盖了更衣、对茶庭的观赏、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在这些内容中可发现,日本茶道并非喝茶一项内容,茶道包含了和饮茶有关的全部事项,将这些事项以礼仪的方式予以明确规定。
饮茶需要茶原料和茶具。日本茶道中茶具的作用非常突出,茶具可以实现整个饮茶过程挥洒自如,饮茶过程在茶具的作用下能够明显呈现出美感,茶具蕴含着茶道的精髓。日本茶具的制作一般都采用自然原料,目的是让人在饮茶过程中感受到自然赋予的能量,达到心和自然的沟通。
日本茶道中的饮茶文化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地备受推崇,日本茶道中的饮茶方式颇具古韵特色,并且从中渗透出日式美感,不得不提的是日本茶道的茶礼。日本人认为,茶道并非喝茶而已,茶叶是天然的产物,茶具是自然中各种物质制作而成,将茶叶和茶具结合在一起,以端庄的礼仪展现出喝茶的全过程,能够将人和自然沟通、交流过程中蕴含的禅意表达出来。茶道礼仪中最高级别为“无声礼”,参与茶道的人都尽量不发出声音,在无声中优雅的进行这茶道全过程,这种方式颇具仪式感,从这种无声状态下也能够更加深层次的感受到茶道带给人们的所思所想。茶道过程对于参与茶道人的位置、茶具摆放、茶道各个环节顺序、泡茶手法、喝茶方式都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从而体现出茶道中礼法的严格,使整个茶道过程更具仪式感[2]。
日本茶道自起源直至后续的发展,结合茶道内容能够发现日本茶道重点在于佛法以及人在自然中的所思所想,这些形成了茶道文化的核心思想,以仪式化的茶道来获得深层次的人生思考或者佛法领悟,茶道的意义就远远超出一杯茶。
伴随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中国的茶呈现出生活化发展的特点,然而日本茶道在历经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仪式感愈加明显,日本茶道的仪式感类似佛教以及禅宗的宗教仪式。
佛教在日本较为盛行,和文化中很多内容和佛法具有较大关联性,茶道仪式的纷繁复杂、从自然中取得制作茶具的材料、茶道动作的静默深沉,都和佛法的特点相统一,日本茶道中将繁复苛杂的礼仪规则视为磨练,经历了如此冗杂的仪式后,内心将更为宁静,可以品味到茶中蕴含的人生真谛。
“和敬清寂”作为日本茶道的精髓,同时也是日本茶道四则。深层次剖析日本茶道可以发现,日本茶道主张“无”,可以理解为日本茶道对一切主体均予以否定,在否定所有主体之后,人才能够达到放逐自我的状态,人和自然在交锋的过程中将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真谛,“无”便是和、敬、清、寂的最终体现形式,这四则属于茶道的核心理念,基于这种理念逐步推出蕴含和式特色的茶具、点心、建筑等。
一期一会仅仅看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见面一次很难,所以在见面的时刻应分外珍惜。然而在茶道中,一期一会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茶道中的一期一会是在茶道仪式进行中深层次的感受人生、融于自然,观察并体会茶室环境的优雅和宁静,并从中感受到茶道主人对参与茶道人员给予的难得一次会面、更加珍惜的感受,为参与茶道的每位人员带来精神上的重生。
与此同时,一期一会是日本禅宗里的一个概念,一期一会在禅宗中的解释和“瞬间”含义相近,人在天地间生存,从自然的角度而言,人只是瞬间蜉蝣,因此人生在世应细细体会各种情感,从茶道中反而能更加真实的展现这种感悟,因此“一期一会”被制作成字画,在茶室中用于墙壁装饰作用。
日本茶道源于中日僧侣的长时间沟通和交流,因此日本茶道和佛法、禅味的关系密切。
草庵茶汤创始人村田珠光认为佛法在茶汤内,这句话道出了茶道文化的核心内容。茶禅一味可以理解为,品茶和参禅一样,品茶、喝茶并非将解渴作为目的,品茶、喝茶的过程中感受人生真谛、深层的理解佛法才是最终宗旨,这也解释了日本茶道为何如此仪式繁琐。日本茶道的茶味道十分苦涩,并非可口的饮品,然而正是在这种苦涩体验中保持静默的状态,从中深层次思考人生。日本民族文化也体现出了长久静默磨练的内容。
中国是日本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时期的中国受到日本等国的崇拜,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将中国茶文化引入日本,然而在茶文化的后续发展中却和中国截然不同。
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引入日本之后,面临男权社会的压制以及贵族阶级对于茶文化的垄断,致使茶道的流行范围较小,然而伴随日本封建制度的瓦解,女性地位得到提升,茶道逐渐在平民中广泛流传,鉴于本民族的个性特点以及长时间以来受到政治压迫,日本茶道呈现出刻板化特点以及诸多严格的规矩。日本茶道正是以其复杂的仪式、繁琐的环节、时间过长的饮茶过程对每位日本国民带来影响,经过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日本茶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日本民族精神。这种影响尤其在“禅”、“和”两方面得到体现。“禅”、“和”都是具有包容性质的民族文化,在日本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伴随文化的发展,日本茶道的未来发展空间将逐步拓展,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在全世界传闻。
[1]张文池.文化反哺——论日本茶道对中国茶道的“反作用”[J].福建茶叶,2017(9):376-377.
[2]高博杰.论日本茶道文化与日本禅宗结合初探[J].福建茶叶,2017(5):379-380.
黄赛芳(1985-),女,福建闽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经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