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王羲之行书背景下论茶与书法的共性

2018-01-19 01:45慧,周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行书王羲之书法艺术

李 慧,周 亮

(1.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2.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基于王羲之行书背景下论茶与书法的共性

李 慧1,周 亮2

(1.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2.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茶与书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流传长久。自古以来,茶与书法备受中国文人重视。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将茶文化与书法艺术中的独特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生活中去。茶文化讲究心境、思想,而书法讲慎独,讲风骨。两者在理念、心境上有妙通之处。基于此,论述了我国的书法与茶的关系,分析王羲之行书的特点,强调“得器”、“得法”、“得境”。最后,结合王羲之的行书特点,总结了茶与书法的共性。

王羲之;行书;茶与书法;共性

茶文化历久弥香、与众不同。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当代的传统艺术及书法等领域中有着特别的意义。

1 茶与书法

茶文化是古典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它象征着东方文明,象征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基于茶文化传统理念下对中国的书法艺术进行新思考,有利于在继承优秀茶因素的同时,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促进文化经济的繁荣。茶文化与书法艺术相融合,挖掘两者的共性价值,有极大的美学、人文价值。

1.1 书法的发展

现代文学艺术在文坛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书法,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书法的魅力不在于后人对其的临摹,也不在于书法结构上的创新,而在于书法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国的书法艺术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人文精神。

1.2 王羲之书法的特点

在宋朝,行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行书创作最为著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王羲之行书书法上的造诣颇高,用一纸一杆,成就了他的书法王国。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体现在他的用笔型、勾字、章法、布白以及行文意气上面,他的行书骨骼清雅、秀丽,字型粗细精当,参差有型,优雅隽美,整篇书法极富和谐韵律的美感。王羲之行书运笔的特点体现在他提笔断字时无痕无迹,在行书用笔停笔之处,往往带有灵动的美感,挥墨之间,笔墨相连,无断续的痕迹但又不相勾连。王羲之行书起笔时,笔触锋利,一笔一捺奋疾锋急。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难发现,其书风可体现出王羲之行书笔法和字构的多变性,整本书看来,格局大方典美。

1.3 茶文化的传统理念

我国是世界上产茶大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由于茶文化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交替的载体,长时间地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具有重要价值的哲学体系。在古代的茶文化中,茶道思想融合了佛家、道家以及儒家等多家思想。从古至今,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三观,活跃着人们的文化思维。在辩证的茶文化哲学中,强调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哲学的动静观,可以看出茶文化中有“动养”和“静养”的养生方法。茶文化的千年熏陶,滋养了茶道和茶艺,让茶文化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起来,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书法艺术的创新。茶元素在书法领域中可以得到体现,将茶文化熔铸于书法中,极具艺术的表现效果,既能展现茶文化的厚重底蕴,更能让人们崇尚茶道,陶冶于书法艺术的世界中。茶文化已经成为书法灵感的重要来源,茶与书法的共同之处,是两者发展、突破与创新,颇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2 书法与茶的共性分析

自古以来,文人书迹都会牵扯到茶事,古往今来茶事与书香之家密切相连。茶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也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喜结。传统茶文化与书法艺术携手共进,追求淡雅、闲适、和谐、简朴自然。茶的苦涩与甘甜的属性,可以蕴养出书法的古韵。

2.1 强调“得器”,以物为载体

把文字美化,艺术化,成就了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是文字艺术化。书法植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之中。中华书法与茶一样包含着文化内涵。古往今来,茶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茶叶品质的好坏可以通过煮茶时的香气分辨出来。纵观历史风流人物,王羲之、苏东坡等都是人之大者,他们才华横溢。苏东坡的才能以诗词为载体,王羲之的才华以书法为载体。比如,苏东坡好读书、好习文、品茶悟道,创作诗词豪放大气,尤其在《望江南》中提到“且将新火试新茶”,表现了复杂的内心活动;而王羲之则喜欢评鉴龙井茶,喜欢在古朴典雅的环境下练字。在闲适、恬静、清幽、典雅的文化氛围,恰恰符合文人、雅士、墨客们的风格。而茶香与墨气并非一尘不染,两者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2.2 强调“得法”,以法为原则

茶水的破泡制需要好水以外,还需要妙器。书法艺术也一样,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谈书作画,谈诗作词,谈论书法与艺术。凡事必规矩,茶文化是以物质文明为载体,也是精神文明的产物,茶文化包含了价值标准。如,谦虚礼貌、无私奉献、简朴廉俭、坚韧不拔等。茶文化让人们在繁华的世界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感悟生活,体会精神境界。而对书法撰写来说,也有一套自上而下的创作原则。比如,书法创作首先要有识别度,其次才是书法的艺术价值。如果文字不具备了识别和阅读,那就失去了文字本身的意义。这是书法家创作的基础性原则。因此,书法艺术与茶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书法它自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它散发着深厚悠远的笔墨雅香。

2.3 强调“得境”,以心为寄托

书法字体的搭配能够给人以最直观感受。因此,字体的搭配与选择尤为重要。茶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一部分。在书法风格上,书法风格会与茶韵一致协调,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风格选择时,要保持与古典、传统、清雅等的艺术韵味,这样的意境是茶与书法的意境特性。另外,茶与书法也有着共同的审美意趣,喝茶可以修身养性,颐养品性。在书法创作时,书法家往往会融入自身的情绪和思想,笔锋就是心态最好体现。比如,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家爱好茶、喜欢鉴茶,常常以茶滋文。通过品茶以修心、炼心,保持良好的状态,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可以挥墨笔间,把心里想要表达的思想尽情地表现在书法创作中,达到“品茶、书法、心神”三合一的境界。

3 王羲之行书与茶文化共性

3.1 行书与茶文化的物质载体

茶文化颇具文化内涵价值,其中有糅合了道家文化,有渗透于生活的茶道盛貌,有禅静致远的精神价值。古代人们多以论著、画卷、文字、曲艺形式作为传播茶文化的物质载体。比如,《大观茶论》、《茶录》中就有对茶文化全面、细致的讲解;而茶画创作以水墨画为主;至于曲艺形式,多是茶歌、茶戏等;文字记录记录,那些关于茶的书、诗、词、歌等,往往都要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而书法则是对文字艺术化的修饰和表现。可以说,茶文化兼有中国古典文化的艺术基因。将抽象的艺术理念形象地载在行书的细节上,体现出传统书法艺术的价值。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他的书法汲取古人的书法精华,自成一体。王羲之在撰写《望江南》中“且将新火试新茶”这句时,字形表现简洁大方,外紧内松,隶书的韵味十足,平稳画横,笔直立竖,运笔连绵起伏,笔幅适当,书写的速率缓慢、潇洒、遒劲细致、起势秀密。并将草书笔法融入到行书之中,笔法变换多端,笔健有力,总百家之功,集众体之妙。可谓是独树一帜,他的行书的字体大小、字的高低粗细都有精妙之处。他的《兰亭集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结合可谓衔接得天衣无缝。文中可见文字多变的美感,比如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之”字,但每一个“之”字都各具特色,各有风姿,这与茶韵的多样性相一致。

3.2 行书的书写原则与茶道工序

行书的笔法介于楷、草之间。行书书写原则主要分为两点:第一点,因为古人多用毛笔书写文字,不想现代的人书写速率较快。因此,行书主要是为了加快写字的速率;第二点,行书为了避免字体不易分辨,笔画和间距相对清晰,王羲之的行书呈现出灵动遒劲之美,其行书运笔,主要以侧锋为主,与抽象的气韵来定整个字形,整体来看端庄大方、秀雅清丽,“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虽然王羲之的行书,楷书,草书都精通,但行书曾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煮茶茶艺中一项关键的技艺,煮茶的过程中必须把控好茶叶,活水,火候以及茶具的搭配协调。煮茶器的好坏离不开一定的煮茶法则,古“三沸”的说法,取水要取三沸之水,只有这样才能在原茶叶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做出茶叶的好味道来。此外,品茶也有讲究,品茶需要用到眼睛、嘴巴、耳朵、鼻子以及手,以目观茶颜,以嘴常茶之甘涩,以鼻嗅茶之香,以耳来听茶水之沸声,以手托器。五器上齐,唯有如此才能品好茶。

3.3 书写行书与品茶的心境

王羲之构建的书法不仅是一种书法格调,一种艺术性情怀,而且是一个较完善的艺术天空。在这个浩瀚的天空里,有矫健,有肃穆,也有灵动和飘逸;有和谐的韵律,也有独特的个性;有感情,有灵魂,也有规则法度。行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于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茶能激发一个为文人雅致的内在情感、厚重的情怀,促进文人雅士世、事闲人的文艺创作。然而,茶与书法的关系,有着不谋而合的一致性,两者有着共同的审美鉴赏的憧憬性,有着相似的审美意趣的韵妙性以及共同的艺术特质。不同之处是外在的表达形式的不同,但他们都共同书写着中华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着厚重的民族文化,这种优良的精神美德,将茶与书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茶的自然品格就是一种灵气,茶品质纯朴、淡雅,可作为人与人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茶有健身、养性之效,可以为生活增添情趣,予人们陶冶情操。

4 结论

茶与书法在思想哲学高度、养生之道和处事境界上,有互融共通之处。从认知角度看,茶与书法有着相同的哲学高度和道德高度;从人之性情角度来看,茶与书法都能陶冶身心,平心静气,置人沉思;从处事角度来看,茶与书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可以锻造一个人的品性。

[1]陈小伟.浅析中国茶与书法之美[J].福建茶叶,2017(4):370-371.

[2]杨璐.浅谈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现的多维化 [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99.

[3]李胜伟.王羲之行书地位变化原因探微[J].书法赏评,2016(3):30-32.

[4]杨豪良,姚庆良.王羲之、米芾、王铎行书比较及其启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5-137.

大庆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羲之尺牍书法形制研究》 项目编号12RW21

李 慧(1984-),女,黑龙江鸡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书法学。周 亮(1984-),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通讯编辑,三级美术师,研究方向:书法学。

猜你喜欢
行书王羲之书法艺术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王羲之送字
脚踏实地
苏 轼 行书李白仙诗
苏 轼 行书李白仙诗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