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琴,周志胜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鹰潭 335000)
互联网+背景下的茶叶企业管理探析
肖 琴,周志胜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鹰潭 335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也日臻成熟,这给互联网+相关的其它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传统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思想和方式便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如人才管理、组织形式、发展理念等。对于那些从传统作坊式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众多茶叶企业而言,这些缺点更加突出和明显。因此,想要在新的时代里得到更好的持续发展,我国茶叶企业就要充分了解互联网+,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更新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发展理念及思路,进而在激烈的现代企业竞争中永立潮头。
互联网+;茶叶企业;企业管理;创新发展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企业的本质就是创新。”应当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更要根据社会的新需求、商业环境的新变化,来将当前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通过制定和完善新的企业管理机制,让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好地优化配置,让企业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对于传统管理观念较为盛行的茶叶企业来讲,互联网+的到来,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应当充分用好互联网+这一载体,创新企业管理,使自己更加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市场竞争。
互联网+所注重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用户为核心”,换而言之就是要以“需求为核心”。这一理念不仅仅体现在互联网+上面,同时也是我国现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从现实看,我国众多茶企却依然秉承那种“后知后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和产品研发理念。通俗地说,就是我给什么,你就要什么,至于消费者想要什么则不管不问。在传统商业时代,由于市场竞争不那么激烈,商品供应也相对匮乏,这种理念的弊端并不明显,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里,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去表达自己的需求,习惯了互联网企业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因此我国茶叶企业的传统研发理念便显得相对落后。从市场实践中看,一些茶企近些年开始走下坡路,与其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没有更好地了解到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心理等原因有很大关系。
由于我国茶产业形成和发展较早,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此现在我国很多茶企都是从过去农耕时代的家庭小作坊演变而来,其在组织结构上带着天然的小农经济特征。譬如说,有的企业仍然秉承那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高层和中层以及一些核心部门的领导,一般都是自己的同族,很少会安排外人任职。在小农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框架有其优势所在,如凝聚力更强等。但是在现代社会里,其缺陷就十分突出,同族之人牢牢把控着企业的话语权,就无法为那些真正的管理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上升空间和顺畅的上升渠道,无法激发底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同我国很多传统企业一样,众多茶企在组织框架上大多采用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在传统商业时代,这种结构有其固有优势,如结构稳定、层次分明、分工明确。但是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如信息传达慢、运行效率低、推诿扯皮等。互联网+时代里的现代企业,讲究的是效率和成本,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框架。唯有效率更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脱颖而出。从我国茶叶企业的运行实践看,当企业的具体工作者捕捉到市场脉搏,产生创新的灵感和计划后,是不能马上付诸于实践的,只能先向自己的部门主管领导汇报,经过同意后部门领导再跟上一级领导汇报,最后层层递进,最终才能达到最高领导的层面上。这中间程序繁琐,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更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而倘若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极易让这个创新项目戛然而止,让企业错失商机,产生极大的损失。即便是没有出现问题,企业最高领导同意并实施后,也很容易因为滞后的决策,导致其创新计划被竞争对手抢先一步,让自己处于被动,把主动权拱手让给他人。
这一缺陷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市场的对接上面。在互联网之前的市场竞争中,我国茶叶企业一般会利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生产的单位成本。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里,消费者的需求无时不刻在发生着变化,网络信息的海量传播、不同次文化圈的快速组成和消失,都让市场需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例来讲,网络直播的盛行,让很多“网红”食品相继涌现;影视剧中的“IP”热,也引领并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而我国很多茶企所采用的那种传统经营模式,很容易让其在进行预判时产生失误,造成一定程度的成本浪费,轻者导致产品压货,重者致使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
从现实看,几乎全部的茶企,采取的都是信息单向传播模式,也就是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把自己的产品信息告诉消费者,但却并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信息反馈渠道,通俗来讲,就是我国茶企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十分看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意见,如小米、魅族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很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粉丝论坛,鼓励和引导消费者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如此,公司便能搜集到消费者的真实体验感受,进而对下一步的产品研发计划作出科学而准确的预判。对于我国茶企来讲,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走得更远,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尽快改变自己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现在,“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在了企业管理上面。结合茶叶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互联网+”融入到企业管理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内部的风气、战斗力和凝聚力。从现实看,很多闭塞的、约束的、苛刻的组织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让他们不想创新、不愿变革、不敢进取。因为苛刻而约束的组织文化决定了这个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必然是不够宽容的。很多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大多是处罚性的,也就是针对员工的错误而进行严格的惩处规定,而缺乏必要的激励和褒奖制度。这易让企业工作人员宁愿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也不愿去走新路、找新法,因为一旦失误,就会被惩罚。而我国茶企大多是传统企业,其组织文化大多是封闭而苛刻的。而“互联网+”所注重的就是创新,就是不断改变。因此,茶企将互联网+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可以打破其固有的组织文化,改变那种传统且落后的组织制度,建立起一个包容、开放、进取、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为茶企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由于我国茶企很多都是由过去那种传统的作坊式工厂演变而来,因此其经营者并没有现代的人力资源概念,更多的还是那种传统的“雇主”和“雇佣工”的思想认识。从现实看,很多茶企尤其是一些中小型茶企的经营者,把员工看作是单纯的劳动力,是自己的“手下”。因此,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和思想观念,就决定这种茶企经营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更多注重的是对自己员工的监督和管理,把员工能否按时按量完成工作当成第一目标。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工作,那么就按天数发放相应的工资,假如没有完成,那么就要扣罚相应薪资。而在激发员工积极性及创造性上没有方法,或是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这就让其人力资源止步于简单而重复的劳作,没有调动起其所蕴含的能动性,这对茶企来讲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针对这一点,互联网+具有很突出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的老板、员工,尽管还是雇佣关系,但是其更注重协作精神和分享精神,因此人力资源的作用十分重要。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往往会把自己跟员工放在一个平等的层面上进行协作,大家不仅在工作上各司其职,在私下里也会通过聚会、出游等方式拉近感情、交流观点、碰撞灵感。像小米科技公司、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如此。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茶企的企业管理当中,就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一优势,增加员工对茶企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充分发挥出企业人力资源蕴含的澎湃力量。
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多茶企还是多元化发展,从单纯的生产制作茶产品到发展茶文化生态游、茶文化服务等新的业态模式上来。因此这些茶企愈加重视团队培训管理工作,因为新的企业业态必须要增强和提升员工的新本领、新知识和更加深厚的人文素养。但是很多茶企因为时间成本、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原因,其所开展的团队培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在这方面,互联网+的优势则十分明显。首先,其能极大节省企业的资金成本,如网络会议、网络公开课、微信答卷等培训模式,都可以在线上开展,不需要专门租用场地或是购买学习设备。其次,其能极大节约企业的时间成本,与集中学习不同,互联网+的培训可以将课程内容化整为零,将其分割成不同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员工的碎片时间在企业微信群、钉钉群进行传播,如O2O平台的微培训,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互联网+注重的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这恰恰是茶企这类传统企业的“软肋”所在,因此互联网+的这一重要思想理念对于茶企的企业管理理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茶企要更多地把目光转移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上来,通过建立科学而有效的市场研究体系,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新爱好、新动态,并以此来倒逼自身服务水平、运行效率、管理能力地提升。举例来讲,对于那些定位二三线城市消费群体的茶企来说,就要时刻关注其目标群体在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消费习惯上的提升和改变,适时推出一些设计更加时尚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而这种理念上的革新,必然会反映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营上,反映到茶企的创新团队能力、资本运作理念、产品研发计划等方面上来。
上文说过,我国茶企多采用的是传统的金字塔垂直管理结构,在新的时代里其弊端日益凸显。因此就要借鉴互联网+思维,尽快创新茶企的组织结构。首先,要畅通企业内部各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及反馈渠道,要让基层工作者的所思所想能够在最短时间最大程度地传递到企业决策层中。同时,企业高层的各项决策部署,也要做到第一时间可以落实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中。为了更好地保障这一信息渠道的畅通,还要建立相关的监管和奖惩制度,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及时向上传达基层员工信息的中间各级领导,一经发现要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而对于那些及时传达和反馈信息并对企业发展产生利好的员工和各级领导,要进行相应奖励。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起企业内部的创新积极性和员工的归属感。其次,有条件的茶企,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砍掉那些无关紧要或是形同虚设的中间领导层,以此来拉近上下级的关系,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首先要建立O2O模式下的营销模式,把茶产品的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和营销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在这一点上,要分清线下和线上的功能定位。对于茶企来讲,线下的销售应当是基础和重点,而线上更多的是要发布产品信息、进行事件营销以及订单接受和处理物流配送工作。如此便能减少中间环节,在提高茶企经营效率的同时,更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其次,要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其与互联网思维和营销手段结合起来,在网上大力开展茶产品的文化营销活动。譬如说,茶企可以跟阿里巴巴的淘宝平台以及京东网络商城进行合作,在“双十一”和“618”等重要的网络营销节点,加强产品的宣传与营销,如买茶产品赠送茶乡生态文化游项目等活动。又比如说,茶企还可以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跟一些大v及知名微信公共号进行合作,通过事件营销、软文发布等方式,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到这些就需要茶企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管理团队,用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如此才能更好地拥抱互联网+时代,让自己得到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1]王芳.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品牌,2015(4):83-84.
[2]王竞.信息化背景下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创新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6-8.
[3]丁东平.浅谈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财经界,2015(5):108-109.
[4]卢金标.寻找有效营销的契合点强化营销策划的针对性——大别山绿色食品营销变革的几点启示[J].中国市场,2012(22):52-53.
肖 琴(1983-),女,江西萍乡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管理、营销等。周志胜(1983-),男,江西永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