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英,孙静蔚,邓鹏远
(1.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3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78)
陆羽《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和引用茶叶的国家,中国的茶文化是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的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之一。
迄今为止,对《茶经》的英译研究还是十分有限的。茶经的英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主要是姜欣、姜怡教授及在其带领下的一批共同在翻译《茶经》的译者,根据他们多年以来的翻译经验,共同探讨在对《茶经》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对翻译策略的研究。他们的努力使中国茶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更迈进了一步,但目前为止研究主要限于中国译者的译文为对象,而且译者对于自己翻译的译本评价都略显主观,而对于外国译者对于《茶经》的关注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也会注重外国译者对于《茶经》的翻译,这样能更地道的融合中外翻译,减少《茶经》翻译中不地道的表达,对不同的译本进行对比和研究,给《茶经》的翻译提供借鉴,有助于更准确的翻译《茶经》,更有利于中国茶文化在中外的传播。
陆羽在中国被誉为茶圣,他编撰的《茶经》在唐朝出版后就得到极大的关注,茶文化的发展促使775年对《茶经》进一步修补,于780年重新问世。儒释道是都喜茶的,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理解唐代以后三教合一。茶道深深的崇尚自然,重养生,因此也是茶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唐代以来品茶已经成为一门艺术,与此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所以,《茶经》问世之后在全世界的传播非常广泛,已经被翻译成日文、法文、英文等。从宋代一直到国民,《茶经》大约已有60多种版本,其中还有很多在国外流传。尤其是在日本更是经过多次翻刻,被历代视为经典,各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吸收《茶经》并融合自己民族的文化形成不同的饮茶品茶的习惯。《茶经》的流传不仅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还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茶文化在海外的流播及影响,有利于我国加深海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所以说译本的准确性也对《茶经》茶经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迄今《茶经》已经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不过正式出版的英译版《茶经》还是极少的,所以说《茶经》的英译仍需译者们继续努力。《茶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年,经久不衰。
《茶经》中的茶文化早在西汉通过丝绸之路就已经外传,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后,茶道在中国就开始逐渐系统化,而且它的影响也广至海内外,茶也慢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此书问世以来在海内外传播都极为广泛,被译成了英、法、日、德等文,对海内外有着极深的影响。各国在了解和学习茶经的同时,也都融入了本国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惯。接下来主要谈一下对日本和欧美的影响:
在经历了汉武帝东征后,日本就开始派使臣来洛阳拜谒,至此之后茶叶就传入日本。这样,日本也开始了系统化规模化的学习中国的茶文化,就是在唐代的大历、永贞年间,日本的高僧都永忠等人来天台山学习佛法,碰巧回国的时候就带走了一些茶籽,播种在台麓山,那里也就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所在。第二年,僧人空海也带了茶种回到日本,并把种子种在京都等地。有一年,天皇到此饮用此茶后迷上了茶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从此成为茶迷并大力推广茶叶的种植。中国茶道外传的关键时期是南宋,那时日本僧人荣西曾两次来华访问,带回大量茶籽及许多相关的文献,百年后,日本的茶道也得以建立。
到了元代,“茶会”的习俗也被推广到日本,因此,日本也出现了一些极具游艺性的“斗茶”。明清时期,赴日的华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对于茶经中的茶艺、茶技、煎茶、煮茶等也进一步在日本得到了普及,上世纪,中日茶道频繁交流,日本的茶道也回传到中国。一千多年以来,日本有关品茶、鉴茶的著作也逐渐增多,比如《说茶》、《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吃茶养生记》等。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茶”是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也是东方文化的优胜之处。《茶经》对日本的影响是深层次多方面的。
茶叶的传播最早开始于丝绸之路,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地区,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朝鲜。日本等,而向南则经过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传入印度。丝绸之路得开通使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非洲东部得联系日益密切。茶叶通过东西方得交通大动脉迅速从中国传入丝绸之路得途经地区。中国自古经济、文化繁荣,长期处于文化输出国,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国家学习中国得文化和行为,日本接受唐朝时期得茶文化逐步衍生出自己得茶道;阿拉伯地区则在9-10世纪将茶文化传到欧洲地区,英国迅速接受茶文化,并逐步内化。16-17世纪英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茶叶,下午茶的习惯也是在这时逐步形成。茶文化的传入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开始形成规律的饮茶习惯,从茶叶中逐步出现晨茶、床茶、下午茶、午后茶、晚饭茶等。英国人在接受茶文化的同时也研究中国的茶文化,主要译著就是茶经,英国人通过茶经思考茶的用途和意义,结合本国的实际,最终形成了自身极具特色又富有深意的茶文化。
《茶经》是向世人介绍有关“茶”的各种知识,以及宣传茶文化,它不仅具有概念意义也具有语篇,通过对这两种意义的研究不难发现《茶经》两个译本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在这样的对于译文是否准确有效能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估。语篇的概念意义主要体现于语篇的及物性系统。例如在展现茶器时,《茶经》原文依据八卦理论,但是在英文中却没有八卦的翻译单词以及相应例句,因此,在翻译时难以保证原文意思,这也成为英文了解中文的障碍之一。
茶经的英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茶圣陆羽编撰的《茶经》是一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有关茶叶的专著。《茶经》的问世对于茶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在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日本是最早接受中国茶文化的国家,也是藏有《茶经》版本最丰富的国家。相对于欧美来说,日本的茶道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茶经》是向世人介绍有关“茶”的各种知识,宣传了茶文化,它不仅具有概念意义也具有语篇意义。通过对这两种意义的研究不难发现《茶经》两个译本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在这样的对于译文是否准确有效能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估。语篇的概念意义主要体现于语篇的及物性系统。《茶经》的英译找到绝对的准确用语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英译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茶经》英译的准确性对于其传播极为重要,《茶经》在欧美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中外文化的共融历程。
[1]何琼.《茶经》文化内涵翻译的“得”与“失”——以Francis Ross Carpenter英译本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二期.
[2]杨文静.《茶谱》中的互文性特征与英译解决方案[J].福建茶叶报,2015年第6期.
[3]姜怡,姜欣.异质文体互文交叉与茶典籍译文风格调整[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4]周小琴.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燕山大学学报[J],2015年第3期.
[5]王钰,姜怡.《茶经》的美学价值及其在翻译中的美学重构[J].外语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