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心理压力调适路径的探讨

2018-01-19 22:41丁素英周业波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医学生能力

丁素英, 周业波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医学院校有序实施扩招政策,毕业生数量逐年稳步递增。在医学人才需求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就业压力日趋严峻,这也自然会传导给医学生,使其在校学习、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媒体不时报道有医学生因承受不了内外心理压力而采取过激的行为,主要源于压力调适不及时、适应环境能力差。国内外相关数据表明,高校学生是心理压力过高的人群之一。通常情况,人的压力情境或压力源均客观存在,它是由刺激时间和人的主观评价相互促进而形成的,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与作用。通过探究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正反作用,寻找有效解压之道,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1]。

1 医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看,压力是个体既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足以应对当前所需解决的问题而产生身心紧张状态。当人们深感压力时,心理的反应称为应激[2]。应激反应能使人保持适度的警觉水平,注意力集中,对事物的敏感性增加,处理事务迅速有力,同时也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导致体力快速下降。目前,国家对卓越医生培养和全科医生职业的高标准要求,使医学生学习压力随之加重,其休息放松时间相对减少,焦虑不安情绪逐渐增多。如在医院见习、实习时,患者及其家属往往要求诊疗立即见效,服务要求贴心周到,医学生做事稍有瑕疵或未到位,就可能受到训斥、羞辱和谩骂,使其心理负担越来越大。目前,医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有如下四方面。

1.1 社会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间交流愈加频繁,带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社会压力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医学生也身处其中。同时,社会公众对医生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大,也必然延伸到医学生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以适应未来医生职业工作要求。毕业时,医学生希望进入优质医疗机构,一般要经过严格资格审查和多轮笔试、面试,另外还有看不到的“潜规则”的作怪,使其即使进入到如愿以偿的医疗单位,也是身感压力重重。

1.2 学习压力

由于医学知识的复杂性、综合性、多样性和不断更新性,医学生需要长时间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通常情况下,医学生要在2~3年内学完四五十门专业课程,而且每门课程都要达到既定学科要求,否则要补考甚至重修。部分医学生由于不适应繁重的学业任务,担心无法达到学分要求,从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压力无处释放,就会出现强迫症状、焦虑等精神性问题,甚至转化为心理障碍[3]。

1.3 生活压力

医学生在校花费基本来自家庭支出,且比普通高校花费要高很多,而其学习任务重,很少能抽出时间做家教等兼职工作填补个人支出。除学费和住宿费外,即便节省的医学生每月也需花1 000元。这给不富裕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这种压力也会传导给学生,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同时,年轻人都有虚荣心,总认为自己各方面不比别人差,看到家庭富有的学生开豪车、穿名牌、买最新电子器材等物件,家庭不富有的医学生内心会产生羡慕嫉妒,如果不能及时实施调适,心理压力就会出现[4]。此外,随着社会人际关系不断渗透,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趋于社会化,变得更加复杂,使得不谙世事的医学生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1.4 个人差异压力

人的个性是指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也称脾气。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做事较为随意;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较为敏感谨慎,不愿越池半步。他们在处事方式和行为方面区别更加明显。如老师对外向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公开批评教育,为照顾“脸面”而未直接点名,外向学生可能认为无所谓,反正没点名;而内向学生则坐立不安,思虑老师为什么这样说,是否在说自己。内向型学生对含蓄言语感到心理压力,加上不善表达,很多心理挫折只愿默默承受,也不愿与他人分担,导致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可能做出令人惊讶的行为。

2 心理压力对医学生的影响

同一事物中有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对医学生来说,心理压力随时萌发、不断发展和逐步形成,在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2.1 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

人们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在压力状态下促成的。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仅仅是知识和经验,并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像一个人学习开车,考试通过交规和驾驶基本常识,如果他不进入驾驶舱练习上路行驶,是不可能单独开车的;学习游泳时,教练告诉什么动作能减少水的阻力,如果不跳进水里亲自体验,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医学生做实验前,心理总有忐忑不安或焦虑情绪存在,因为不清楚实验出现何种现象,担心能否将实验顺利完成;在实验时,认真谨慎做好实验要求的每一步骤,往往能得到如愿结果;在实习时,面对书本未曾讲述的疾病症状和从未谋面的患者,却要随时解决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与要求。这些压力能促进他们成长与进步,并能对知识认知和技能操作潜能得以激发与提升。每一次的压力都会将未发现或未发挥的能力得以挖掘和展现,使得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也随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变得更强[5]。

2.2 心理压力的消极作用

医学生一旦觉得压力过大难以承受,即便尽力掩饰,他人也能感觉到。因为在强大压力下,人的表情、说话的语调、对人的态度都会有所变化,反应、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不仅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因人与人自身存在的差异性,在疾病诊治讨论中,医学生会有不同主观看法与意见,他们往往认为自己观点是最佳的,即便采取退避、忍让和放弃,也会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人际关系的融洽。同时,心理压力的消极作用还能影响身心健康。人的压力过大或处理不当时,对人体心脑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功能及运行都会产生影响,给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在心脑血管系统中,当人遇到困难、失败和委屈时,这些负性情绪或压抑会分泌眼泪,女人往往通过眼泪宣泄出来,而男人却将眼泪藏在身体里,这对男性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损坏。在消化系统中,胃是皱褶状的,吃东西时会分泌胃液,胃液里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其中胃蛋白酶是酸性非常强的物质。当人在压力、情绪抑郁时,身体会分泌过量的胃酸,排出体外会对胃壁和胃黏膜造成伤害。在内分泌系统中,人们面对压力表现出人体代谢功能的改变,临床可导致癌症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由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癌症在临床上占64.2%,表明绝大多数的癌症与人们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3 医学生心理压力调适的路径

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调适医学生心理压力,实施多层次心理教育与干预,缓解和排除心理障碍,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推动其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3.1 改变认知模式,调节心理压力

认知模式是指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人的认知模式的形成受个体所处的周边环境、接受教育程度、形成的性格特征以及智商、情商、逆境商高低的影响,而且要经历由完全不接受到基本认可再到完全认同的过程。认知模式形成后,将不自觉地影响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看法,包括对学习、生活、工作的态度,而且影响其对人际关系处理的准则以及行为和思维的方式。如果从小接受的教育为“性本善”,往往表现出真诚、直率,善于交际;如果从小接受的教育为“性本恶”,则与他人交往时产生很强的戒备心。这表明人的思维的模式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形成的价值与理念。要改变人的认知结构和模式,首先,要认识到人的认知结构有自身局限性,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指教,愿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其次,高端医学技能和实验对协同互助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越来越精深,而对其他最新知识的涉猎相对较少,解决复杂的医学难题或重大疾病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能力,必须集思广益、精诚合作,学生与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完善实验和诊治方案的认识,才能使医学难题得以化解,疑难杂症予以治愈;再次,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要求是三位一体的,需要智商、情商和逆境商。医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并在未来医师生涯中做出成绩,不仅要有聪明才智和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形势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思维方式能力,提高管理情绪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并且遇到挫折时,要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接受挑战,把逆境当作激励前进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坚信这样最终将成为人生的赢家[6]。

3.2 主动适应现实,改善人际关系

人对社会适应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的适应上。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老师面前是学生,在父母面前是孩子,在人际关系适应中要做好三方面:一是在不同的场合,应有不同的表现。医学生面对同学或是老师、面对家长或是患者,说的话应有所不同,要分清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场合。如果不分场合、地点和说话对象,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适。说话应根据不同对象把握分寸,对朋友可诉说心理苦闷,发泄心中压力;对患者要及时告知疾病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扶。二是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学会自我否定,不能固执和任性。当与他人有不同看法时,应从不同角度换位思考,主动接受他人的观点,而不是将人拒之门外。若彼此间能真诚地交换看问题的角度,对事物会有较为整体的认识。因此,医学生要有自我否定的态度,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从中吸取教训并在实践中改变,最终其能力自然会不断增强。三是能换位思考。人们如果仅站在自身的角度看问题,则永远不会进步。很多时候医学生的苦恼正是因为站在自身角度想问题,片面认为是别人跟自己过不去,从而其烦恼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也随之而来。[7]

3.3 探寻解决路径,排除负性情绪

不良情绪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它们常与焦躁、怨恨、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相伴。医学生要走出负性情绪,关键在于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控制和排除消极情绪[8]。首先,要善于转移,适当地宣泄。医学生一旦有苦闷和不愉快心情,不应埋头冥思苦想找原因,而要主动转移周边环境,如到清静公园散步、听唱抒情音乐、找朋友聊天等,以此排解、宣泄负性情绪。在宣泄时,要做到不影响或不损害他人利益。其次,不要生活在历史里。社会在飞速发展,人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也在不断变化,医学生不能沉迷于过去某一时间点的辉煌,而要勇于延展当下与未来,积极接受现状和新生事物,全面推动自身素质的发展。再次,要多读书。书籍能让人通情、豁达。读书可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生活和学习中存在问题与压力,通过读书使学生能够化解心中不畅,领悟医务工作者的艰辛与幸福,找出缓解压力的灵感与路径[9];最后,要学会宽容。允许别人对事物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医学生应学习海洋的博大胸怀,既能容纳清澈又能接受浑浊的支流,主动放低身段,真诚为同学提供帮助,对老师表达敬重,与患者坦诚沟通。

3.4 与人和谐相处,获得各方支持

人与人和谐相处是医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生活学问与艺术。一要学会尊重人。与他人相处时,医学生要先学会倾听不要急于做出判断,接纳差异不要指责,肯定他人独特品质,遇到问题要往好处想,用关怀之心说出真实想法。二要学会做事。在学习和生活中,医学生行为不能太过于炫耀,更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得失,要积极学习同学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还要主动参与团体活动,努力为集体争光添彩,使同学对自身个人行为逐步认可。三要学会共处。在课堂上医学生要紧跟授课节奏和进度,多与老师互动,使知识和技能得以领会贯通;与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信任,互帮互助,同学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在实习时,要坦诚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依靠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不能含糊其辞。四要学会生存。医学生要努力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减少各方面压力对自身的负面影响,不断提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同时,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紧张学习中,要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寻找最信任的朋友倾诉,这对减少心理压力有很大帮助[10]。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医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通过图片看内心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