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佐勇
(南昌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江西南昌 330008)
赣南采茶戏始于明代末年,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艺术瑰宝,它集舞蹈、戏剧、民歌与一生。据史料记载,它也曾被称为”三角戏”。清代康乾年间,是赣南采茶戏发展的巅峰,全省各地无一不喜爱这既反映了生活又具有艺术性的表演形式。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舞蹈同情节连贯、层层递进,虽是喜剧,却也不乏抒情,融入地域风格后更显自然流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新兴文化的泛滥,这种传统戏剧在现代却遭遇了发展难题。以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浅析赣南采茶戏的艺术性,以及它在传承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赣南采茶戏的内容和形式除了反映赣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和客家民族风情以外,它的艺术性不可忽视,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各异,载歌载舞引人入胜,浓郁的生活化引起观众共鸣,独到的喜剧风格奠定了它轻松的氛围,一直以来保持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一种传统的表演艺术,赣南采茶戏具有音乐性、戏剧性、文学性等较为明显的艺术特性。
中国的传统戏剧多以说唱、乐舞为主,赣南采茶戏中的音乐具有极高的美学意义,除了从词的内容中能体会到赣南风情以外,在音乐中也能看到客家人的人间本性。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唱腔也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借鉴了多种民间音乐,打磨、设计、创作出风格各异的音乐元素,与其说是音乐性,到不如说是更具有艺术的综合性,因为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唱腔不仅有茶腔,也有杂腔、灯腔、路腔。
赣南采茶戏以喜剧为主,具有明显的戏剧特质。就以著名赣南采茶戏《茶童哥》来说,它改编自《九龙山摘茶》,是赣南采茶戏诞生的标志。讲述的是聪明机智的茶童在随茶商主人朝奉收茶过程中,帮助艰苦的茶农同贪婪恶毒的茶主斗争,而最后茶农们也凑钱为茶童赎身,茶农们和茶童一起以种茶为生。全戏内容具有张力,人物刻画精准而有特性,在原剧《九龙山摘茶中》茶童本是一个被命运拖着走的底层人物,改编后这个人物全然与原著不同,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权,在他制止主人朝奉强娶茶山二姐、识破朝奉收茶压价的阴谋诡计等一系列勇敢行为中,整个剧作的戏剧情境丰富不少。20世纪中期,《茶童哥》的诞生为赣南采茶戏开辟了新天地。
经过许多剧作家、艺术家的努力,几十年来,赣南采茶戏的文学性日益凸显,剧内容不再是一些家庭琐事,它更注重人际关系、反映心理状态,它通过剧本创作和音乐渲染来深层解剖任务的内心活动,无论是以往传统的戏剧还是如今的创新剧都本着雅俗共赏的目的注入了文学性。不管是人物也好、剧情内容也好,都因注入文学性而使采茶戏的表现形式更丰富更高雅。
赣南采茶戏现存剧目中多创作于旧社会时期,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下赣南客家人劳动、生活的场面,虽是以喜剧为主,但却很难吸引现代社会的观众,所以赣南采茶戏正逐渐被遗忘。
发展赣南采茶戏需要注入新鲜血液,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喜欢流行艺术,赣南采茶戏太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所以很难吸引年轻人去主动欣赏与接受它。
现代社会的娱乐方式大都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同时市场因素也不可或缺,赣南采茶戏多以剧院的近距离观赏为主,然而到了现在,观众大都更习惯于通过网络、电视等来欣赏,由于采茶戏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太低,真正喜欢的人也少,所以几乎没有专门的网络平台愿意来推广它。
政府对赣南采茶戏的关心相对不足,加上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发展缺乏动力。赣南采茶戏的创作需要灵感,创作人员需要与其他艺术有交流沟通,所以资金的缺乏导致他们无法参与很多优秀的国内外戏曲活动,也没有很好的创作环境以及硬件设施。
面对传统文化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政府应该积极应对,就如何保护与发展赣南采茶戏而出台相关政策,例如,2015年3月赣州市政府出台的《赣南采茶戏振兴工程实施意见》,有了政府的保护和支持,才能加大剧创作的扶持力度。政府建立鼓励机制,不仅能调动全民的兴趣和热情,人才队伍建设的速度也能加快。
赣南采茶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它目睹了赣南客家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歌颂了客家文化几经变化的沧桑历史,舞动着的却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隽永。所以,赣南采茶戏的推广不仅要深入国内,也要向海外拓展。
在国内,让赣南采茶戏走进校园,普及赣南采茶戏和其他的赣南传统文化,加深年轻人对戏剧的认知,增强他们的地域自豪感。让赣南采茶戏逐步成为当地学校艺术节的主流节目。开设采茶戏专业或采茶戏兴趣选修课,培养专业人员,例如赣州市将定向培养赣南采茶戏表演专业的学生。再来是充分利用学校有外教和外国留学生的资源,向他们介绍赣南采茶戏,挖掘对采茶戏有喜好的外国人,带领他们深入研究采茶戏的文化精髓和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
对外,利用在外华人优势,政府鼓励建立采茶戏国外的发展团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少外语人士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神秘感,在国外宣扬赣南采茶戏能有效吸引国外人士来中国学习采茶戏,这样一来,他们也能将采茶戏带去他们的国家,口耳相传。
赣南地区人文荟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来以“客家文化城”著称,它不仅是一座文化城,更是一个旅游胜地。采茶戏的发展可以抓住赣南旅游这条道路,让赣南采茶戏和旅游相结合,相互促进。比如今年赣州安原县某一景区开业,展开了免费观赏赣南采茶戏的活动,年轻人们又唱又跳,吸引不少游客。
传统的采茶戏内容多以家庭琐事、男女之情为主,不符合当今人们的观赏审美,所以,赣南采茶戏的内容应该积极创新。要开展以年轻人为主的调研,了解他们的喜好,分析研究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创作一些符合当今大众审美的戏剧艺术。
在中国戏曲中有严格的“生、旦、净、末、丑”分类,其规范程度可以说是艺术行当的典范,而采茶戏的角色分类相对不那么规范,这样一来行外人对采茶戏的概念便更加模糊,所以若想长远的发展采茶戏使它代代相传,就必须严格对待,将采茶戏中的任务角色进行分类,使其更规范,更正式,人们对它的态度也将更认真更严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地区的戏班都走向消亡,其中不乏有着百年历史的班子,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尽头无疑是令人心痛。调查发现,在赣南地区许多农村里,虽然戏台简陋,但也有不少农民紧紧围绕在戏台周围,采茶戏是他们的精神世界,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他们依旧坚持着这份精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保护它、传承它呢?将传统的民俗表演发展成为艺术瑰宝的路程是遥远的,不仅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群众的热情。茶味清香让人流连忘返,戏剧悠扬让生活返璞归真,采茶戏的发展足以见证一方地域的演变历程,如果采茶戏消亡,那这一方地域的文化也将残败。每个时代、每段历史都需要见证者,我们无法长生不老,不能世代生存,历史、文化的演变需要靠这些戏剧的表演来是它们代代相传,让后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
[1]王亚菲朱俊林论赣南采茶戏的创新[J].农业考古,2013(2):160-167.
[2]万小毛李姿丽赣南采茶戏发展与分析[J].老区建设,2014(2):47-48.
[3]杨菊试论赣南采茶戏的美学品格[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34-6):117-120.
[4]李佳客家艺术奇葩——赣南采茶戏的海内外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2(16):100.
[5]苏子裕论赣南采茶戏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革新[J].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03(2):9-12.
[6]刘家盛赣南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喜剧之间,2014(1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