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明
(邵阳学院,湖南邵阳 422000)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精神表象。吸收了传统文化精髓的茶文化,在上千年的发展中构建的文化内容,完全是以汉语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所有的茶文化精神以及茶德、茶艺与茶道都是以方方正正的汉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所以,茶与茶文化要向外传播则必须将汉语转化为外语,这就更加凸显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正处于变革之中,外语教育模式也正在重塑。我国可以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将茶与茶文化逐步渗入到外语教学中,从而培养优秀的茶文化外语传播人才,促进茶和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茶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是一种乔木状的大叶片植物,其叶在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饮用。我国茶叶种类繁多,且品种齐全,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乌龙茶、祁门红茶以及君山银针这些畅销海外的名茶都产自我国。然而,虽然我国是茶的发源地,但是关于茶的起源却是众说纷纭。当前,流传盛广的有“神农说”、“西周说”、“六朝说”与“秦汉说”,而无论茶源于何时,茶的功能与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茶是一种特殊的饮品,清甜中带有一丝苦味,正好可以提神解乏,禅人在打坐时通常会以茶为食。同时,随着茶在全国的风靡,王公贵族与贩夫走卒都将茶作为日常生活必备品,茶叶的经济价值也就由此而生。此外,民间一直流行“以茶会友”的说法,不相熟的人同处一室,在缭绕的茶香中喝几杯清茶聊几句诗画,便能确定对方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因而,从这一层面而言,茶又成为了人们社交的工具。
茶文化是在茶事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茶与文化相交融的产物,包含了茶书、茶画、茶歌与茶艺、茶学、茶故事等内容。茶文化诞生于唐朝,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历经千年产生了丰富多姿的茶文化形态,唐朝的茶诗、宋朝的斗茶、明朝的茶画以及清朝的茶艺,都是茶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虽然每一阶段都会产生新的茶文化内涵,但是总的来说茶文化又处于不断完善与延续之中。同时,茶文化又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民族文化的气息,继民间歌舞艺术与绘画诗歌元素之后,土家族、锡伯族、拉祜族以及哈萨克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也先后为茶文化所吸收,并构建了完整的茶礼、茶艺与茶俗文化体系。因此,茶文化的民族色彩极为显著,鲜明的中国化元素将会成为中华茶文化走向国际舞台的垫脚石。
我国作为茶叶的生产大国与世界茶文化的中心,茶与茶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应该是比较大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却日渐削弱,茶文化的国际地位也不断下滑。究其原因,我国缺乏专业化的茶文化外语人才,茶与茶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不能以地道的外语表达出来,外国人也难以从生硬的翻译中了解中国的茶和茶文化。外语教育则是以培养实用型的外语人才为目标,通过科学系统的专业化训练,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实现母语与外语之间的转化,而茶与茶文化的传播正需要此类人才。因此,外语教育是在为茶和茶文化的传播奠定人才基石。
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使得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态势愈演愈烈,不同的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也相互融合,原有的文化形态在不经意间被另一种文化消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达的移动媒体使我们能够便利地获取任何信息,手指一滑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各种讯息。伴随着电子媒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习惯了从网络世界里获取知识并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而沉溺于网络中的他们是难以注意到茶与茶文化的。因此,我国开展外语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外语与茶和茶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茶文化的厚重与独特之处,进而自觉地投身到茶与茶文化的研究中,从而无形中促进了茶与茶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
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的传播方式也随之而变,传统的纸质报刊与杂志媒介都逐渐被数字化的传播媒介所取代。新媒体因其迅捷便利的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很多公司都会利用新媒体进行产品信息宣传。然而,茶与茶文化却依然沿用传统的传播方式,还停留在以电视、报刊与广播作为主要宣传手段的阶段,尚未将网络当作茶与茶文化宣传的主要渠道。另外,有些茶企意识到了新媒体对茶与茶文化传播的价值,便开始以新媒体为阵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明星与抖音视频对茶产品与茶文化进行宣传,殊不知大众在一瞥之后就转眼忘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脱离使得茶与茶文化陷入了单向传播的泥沼,新老媒体没有形成竞相推动茶和茶文化传播的格局。
我国茶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传播内容,应该能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但由于传播效果不佳使得其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一方面,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当代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不能也不愿发现茶的自然品质和茶文化的深沉意义。因而即使茶与茶文化每天在眼前出现,他们也只会熟视无睹、木然应之。另一方面,我国对于茶与茶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政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茶与茶文化的传播。并且,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大众都忙着为了生活而奔波,无暇关注茶也无法兼顾茶文化,有人表示能每月去一次茶馆都是奢侈,因为大多数人的时间与精力都耗在了柴米油盐中。所以,受众的不接受与无法接受导致茶与茶文化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弱。
茶与茶文化的传播可以从外语媒体入手,发挥外语媒体的传播优势,将外语教学与外媒体相结合,使二者成为茶与茶文化传播与弘扬的利器。首先,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时应当把茶与茶文化作为重难点,从对外传播的角度选取茶叶的种类与名称的介绍以及茶道精神、茶艺表演与茶画艺术作为代表元素,并从跨文化的视角将其整合为浅显易懂的外语形式后导入外语媒体,进而传播延伸至外国观众面前。其次,外语教学也可以与新闻传播相互渗透,高校可以将外语媒体作为落脚点将茶文化外语渗入到外语媒体中,并通过外语媒体开辟茶与茶文化的生存土壤。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外语专业的学生在Facebook上发送与茶和茶文化相关的动态,不仅是在茶文化庆典以及茶博会的举办日发布茶与茶文化的讯息,平日也要定期推送茶学、茶书与茶故事。
任何一种语言在翻译为外语时,都会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语言库。茶与茶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会被转换为外语的形式。外语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结合茶与茶文化在外国传播中会面临的问题,总结归纳出一套专业而又实用的茶文化外语表达模版,使学生在熟背模版之后明白茶文化外语的表达习惯,规范自己的茶文化外语表达方式,进而能准确地将茶和茶文化传达给外国人。再者,教师也应当通过茶文化外语实践活动建立茶文化外语语言库,将茶与茶文化中的每一个名词和专业术语都以地道的形式翻译出来。例如,乌龙茶在英语中所对应的词语是“oolong tea”,在日语中的对应词是“ウーロン茶”。因此,教师可以由词汇下手从点及面向四周扩散,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茶和茶文化外语语言资料库,使学生习得了茶文化外语的精髓后能为茶与茶文化的传播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