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娟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城关工作站,744300)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羊丝状支原体引起山羊特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山羊易感的病原之一,病羊和隐性病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随痰、鼻液和飞沫经呼吸道传染。该病以高热、咳嗽、纤维蛋白渗出性肺炎和胸膜炎为特征。发病率高,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山羊生产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我县养羊户王某饲养山羊98只,其中公羊1只,母羊45只,羔羊52只。2017年4月2日,该户饲养的2月龄羔羊首先发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发热,咳嗽,流浆液性鼻液,呼吸喘粗,伴有痛苦的鸣叫声,有明显的肺炎症状。3d后出现零星死亡,病情传播迅速,14d后波及到全群。先后共发病36只,发病率为37%;死亡15只,死亡率 41.6%。病程最短 10~24h,最长 6-7d,且 3岁以下瘦弱山羊多见,成年山羊次之。
急性型主要出现在2月龄以上的羔羊,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运动量减少,咳嗽,呼吸困难,双侧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至41-42℃,听诊肺部有湿罗音和胸膜摩擦音,按压胸壁有疼痛感。数小时内卧地不起,头颈伸直四肢僵硬。黏膜充血、发绀,流泪或有脓性眼屎,呼吸困难,流泡沫状唾液。后期极度衰弱,窒息而亡,濒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整个发病至死亡的过程不超过24h。
慢性型是由急性病例转变而成。病羊逐渐消瘦,被毛凌乱,无光泽,局部呈斑块状脱毛,主要集中在脊背部和后臀部。体温不高,偶有咳嗽或腹泻症状。若饲养管理不当或天气骤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很容易形成急性感染或出现并发症而引起羊只死亡。
病死羊病变主要在肺、胸膜和纵隔淋巴结。气管和鼻腔内充满浆液性粘液,肺部呈纤维蛋白性肺炎,质地变硬,缺乏弹性,颜色深浅不一,切面呈大理石样变;肺小叶界限明显,支气管扩胀;胸膜变厚而粗糙,胸腔粘连很难分开;支气管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并有散在出血点;心包积液,心肌松弛、变软。急性病例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肿大,有细小的出血点。
4.1 涂片镜检 采取病死羊支气管分泌物及肺病变组织,涂片分别用瑞特氏和姬姆萨氏染色境检,可见球状、杆状、丝状的革兰氏阴性细小多形性菌体。
4.2 细菌分离培养 将胸腔渗出液、肺组织接种于鲜血琼脂上,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72h观察,呈透明露珠状圆形、中央有乳头状突起的小菌落。挑取菌落涂片镜检,可见与上述病原体特征相一致。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综合诊断,确诊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5.1 加强饲养管理,立即隔离病羊,更换圈内垫草,羊舍,用具、扑杀场地及周围环境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5%克辽林严格交替消毒,1次∕d,连用7d。
5.2 按常规免疫进行预防接种,是防治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未发病的羊只及周围羊群,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进行预防注射,6月龄以下的山羊皮下或肌肉注射3ml,6月龄以上的山羊注射5ml,免疫期为1年。
5.3 对病羊隔离后对症治疗,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1000ml,10%磺胺嘧啶注射液3~4g,Vc1~2g,10%安钠咖 1~2g混合分组静脉滴注,2次∕d,连用3~5d;同时深部肌肉注射10%泰乐菌素,按 0.1~0.2ml∕kg 体重计算,2 次∕d,连用3~5d。
5.4 中药治疗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为主,麻黄、甘草、木通各10g,杏仁、大青叶、双花、瓜蒌仁各 12g,黄芩 15g,芦根、茅根各 20g,石膏 30g。混合加水适量连续微火煎熬3次,并将药汁混合均匀过滤去渣,其中大、中羊的用量为150~200ml∕次,小羊的用量为 50~100ml∕次,3 次∕d,连用4~5剂即可。
6.1 由于我县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春季寒冷沙尘较多,圈舍狭小通风不畅,羊群拥挤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当,健康羊只与病羊同群混养。加之青绿饲草缺乏补饲严重不足,羊只体质瘦弱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6.2 患病羊治愈后应加强营养,投喂一些易消化营养高的饲草料,以恢复体质。
6.3 该病初期症状与大叶性肺炎极为相似,易造成误诊。在尽早确诊后做出针对性的治疗,以免误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建议养殖户尽量自繁自养,不从疫区购买羊只,避免此病的传入。对新引进的羊只必须隔离观察30d以上,确认健康时方可混群。加强防病意识,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病羊隔离,及时进行治疗。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制度,定期进行各种疫苗预防接种,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