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形势下中国传统采茶剧的国际化传播策略研究

2018-01-19 04:07:44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翟 清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我国传统采茶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种类繁多且独具地方特色的一种传统的戏剧类别。因其从种茶区的民间歌舞发展而来,演出剧目又多反映茶农的日常生活,唱腔带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因此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我国种茶区得以源远流长。只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外来文化的涌入,我国传统采茶剧的发展与传承遇到了“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传统采茶剧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它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已经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浓厚兴趣和深深向往。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形势下,我国传统采茶剧完全可以“走出去”,扩大其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力,进而弘扬与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国家间的文化融合与发展。本文浅析了我国传统采茶剧的目前发展现状,结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我国传统采茶剧的国际化传播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创新发展思路与建议,旨在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希望本文对中国传统采茶剧的研究者提供借鉴与指导意义。

1 中国传统采茶剧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采茶剧,顾名思义,与茶有关,由茶而生,是流传于我国江南、岭南省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它产生于清代中期至清代末期,种类繁多,极具浓郁的地域特色,经国务院批准,于2006年5月,列入首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 起源与发展

有关采茶剧的起源,与茶区盛产茶叶相关。有记载显示,明朝,每逢谷雨时节,茶区的采茶人上山采茶时,会边劳作边唱歌,以相互鼓舞,激发劳动热情,这种在我国茶区广为流传的山歌,被称为“采茶歌”。采茶剧就是从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的。据悉,最初,采茶歌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这种小曲委婉动听,生动活泼。后经发展,从小曲变成了采茶歌联唱,联唱再与民间舞相结合,成为了“采茶灯”,它由孩童扮成采茶女,手持花篮,边唱边舞,后又增加了开茶山、炒茶、盘茶等细节,这种内容丰富的“采茶灯”的演出就是采茶剧的雏形。随着采茶灯不断增加新内容,涌入新表演,来展现茶农生活的,就称之为“采茶剧”。可以说,“采茶剧”是由采茶歌和采茶灯发展而来,形成的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其幽默诙谐、载歌载舞,极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且容易传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得以在茶区广为传唱,并衍生出不同的戏曲流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日常休闲娱乐的文化项目之一,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素质,成为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现状分析

不可回避的是,近年来,我国传统采茶剧发展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除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受到外来文化与思潮的影响外,其自身的“缺陷”也阻碍了其发展。一方面,传统剧目多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思想与生活,距离现代观众较远,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只具有对历史的认知价值。此外,相对而言,传统采茶剧目已跟不上时代审美的要求,缺乏欣赏价值,演出质量也大不如从前所致。与传统戏剧相比,电影、电视等节目反而更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因其所反映的内容接近大众生活,表现形式和手段更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所以传统戏曲的发展日渐没落。另一方面,缺乏好剧目,人才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也正危及着采茶剧的生存与发展。众所周知,演员与剧目是相辅相成的,好剧本要有好演员出演,剧团只有演戏才能带动戏曲人才的培养。可近年来,由于采茶剧不景气,剧团招生困难,没有好的演员做保障,演出质量已大不如从前,这种现状急需改变。

2 我国传统采茶剧国际化传播环境

“一带一路”,顾名思义,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一名词,最早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他是于2013年9月,出访哈萨克斯坦,在当地一所知名大学演讲时,提出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想法的提出,在海内外引起关注。随后,“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明确。不言而喻,我国旨在通过建立“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与沿线国家充分利用双多边机制,借助区域合作平台,开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区域合作共同体”。我们不难看出,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在积极推动沿线国家,经济融合、政治互信的过程中,文化作用显而易见。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与灿烂文化,中华文化,汇聚了全体海外华人的智慧结晶,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提高我国软实力的核心与手段。正如习近平所说:“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要努力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地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出去,把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又弘扬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实际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传统采茶剧是我国茶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提出,我们在对外重塑中国文化大国形象的过程中,传统采茶剧,这种独具浓郁民族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必将会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关注,从而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化传播,尤其是当“一带一路”的战略被沿线国家广泛接受后,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助推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会在国际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得以提升,而且还会实现中国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崛起。

茶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时代特征,通过影响公众的价值观,进而规范他们的言行。传统采茶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它产生于清朝年间,从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不断凝结茶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积累了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在“一带一路”的形势下,我们要致力于将传统采茶剧打造成一张文化名片,向沿线国家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重塑我国文化大国的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3 “一带一路”形势下我国传统采茶剧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3.1 国际化传播的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从这些国家对我国传统采茶剧的传播现状来看,一是政府方面:截至2016年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五百多所孔子学院和一千多个孔子课堂,其中不乏“一带一路”国家。孔子学院或课堂作为弘扬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为传统采茶剧的传播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从外派归国教师座谈以及亲身经历来看,传统采茶剧教授效果却差强人意;二是民间个体:传播积极性高,却面临两个问题,以盈利为目的,缺乏发展战略。因此,我国在面临国际形式新变化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这是为了应对世界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采茶剧,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发起者,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能让采茶剧带着“时髦文化”元素进入沿线国家,易传播,易被大众接受。其次,“一带一路”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与茶文化的“天人合一”哲学内涵相契合,得到了国家的大力倡导和资金支持,“茶文化”等中国元素是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推广的民族文化代表;最后,作为我国茶文化精髓的采茶剧,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其美学价值、健身价值等,受益于“一带一路”的国策而被广为宣传,彰显了时代价值。

3.2 国际化传播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一带一路”形势下,我国传统采茶剧也面临不少挑战:首先要确立战略思想,就是要明确,我国传统采茶剧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如何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我国文化大国地位;其次,我国传统采茶剧在国家化传播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诸如地缘政治假说,文化多样性以及文明板块断层问题等,均制约了采茶剧国际化的传播进程;再次,采茶剧尚未形成科学理论体系,这就使我国传统文化在国家化传播过程中,难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传统采茶剧如潮水般涌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意味着良莠不齐,主要表现为采茶剧表演者的演技与技巧、优秀采茶剧目的匮乏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传统采茶剧国际化传播的效果与质量。

4 中国传统采茶剧国际化传播面临的困惑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国传统采茶剧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惑,急需我们“解疑释惑”。

4.1 个体的文化差异

英国学者在研究文化传播时指出,受众回应状态反映着媒介传播效果。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化在传播时,通过受众的反映,我们可以看出其理解、接受、认可的程度。采茶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与象征,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受众对我国传统采茶剧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决定其传播效果。不可否认的是,各国间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以及个体化文化素养的差异,会因交流不畅产生传播障碍,采茶剧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也会因受众原因对其文化内涵产生曲解而无法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可见,语言、文化背景及个体化差异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国传统采茶剧的传播效果。

4.2 市场经济的影响

我国传统采茶剧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势必会受到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对我国采茶剧的国际传人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得他们更加注重名利与金钱。然而,与其他文化项目相比,采茶剧无论从技艺上还是文化传播上,都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传承过程。若过度追求“快、短”般的产业化,并以谋取利润为最终目的,那么,采茶剧不仅会丧失文化内涵,而且还会被文化市场淘汰。因此,我国传统采茶剧在国家化传播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技艺,还要传播文化价值。

4.3 专业人才的匮乏

我们从外派的采茶剧教师中获悉,他们在教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学习采茶剧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沟通障碍,由于语言不通,交流不便,导致对方很难理解采茶剧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因此,一名合格的采茶剧国际传人,既要有扎实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熟知当地国家的风土人情,熟练掌握当地国家的语言,然而,能达到这些条件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

5 中国传统采茶剧国际化传播的策略

5.1 强化国际传播意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不言而喻,意识决定行动,传统采茶剧国际化传播意识的强弱,不仅会影响采茶剧的国际化传播效果,而且还会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程度。若想提高采茶剧的国际化传播速度,政府部门可以借助多媒体宣传,组织采茶剧演出、比赛,开展采茶剧的学术研讨或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对采茶剧的认识与了解。

5.2 建立人才输出交流平台推进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传统采茶剧的国际化传播还需建立专门的传播机构,以便加强各项工作的沟通与协调。此外,建设对外人才的输出与交流平台也极为重要,既可以全面掌握人才对外输出情况,还可以对这些人才进行监管与评价。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的形势下,采茶剧在国家化传播过程中,途径也可以多元化,诸如通过媒体宣传,竞技比赛,电视传播等,为采茶剧的传播与推广提供更多机遇。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还应提高采茶剧的适应性与实用性,彰显采茶剧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5.3 提高国际传播人才素质建立信息反馈平台

传统采茶剧的国际传播者应具备卓越的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才能在跨国文化交流中,传播好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传统茶文化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应该建立专门的传播机构,提高对外传播者的业务技能,监督其从业资质、受众反馈等,从而促进中国传统采茶剧的国际化传播。同时,还应建立信息反馈平台,以完善畅通反馈机制,确保各机构间的横向、纵向的沟通与协调,确保信息畅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6 结语

中国传统采茶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外的大环境为我国传统采茶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下,我们应高举文化强国旗帜,紧紧抓住时代机遇,把传统采茶剧对外传播出去。尽管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着不少挑战与难题。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及时调整、完善采茶剧的国际化传播策略,就可以让这一优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一带一路”我的梦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4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俄文)(2019年6期)2019-07-05 07:02:56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专用汽车(2015年4期)2015-03-01 04:08:45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