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对“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的认识与思考

2018-01-19 08:33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党组成员卢延国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8年8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高质量能源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党组成员 卢延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发展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擘画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蓝图。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能源行业赋予的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为奋力打开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充分认识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的重大意义

能源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是实现能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能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的必由之路。

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能源经济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担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能源保障的使命责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强大、稳定的能源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发生了深刻变革。同时,受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需求压力巨大以及能源治理能力、技术水平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国能源经济“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明显,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任务仍然繁重艰巨。必须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强电网、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外向度、开放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实、做深、做好,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能源发展的需求不仅是“有没有”、而且越来越多转向“用得起”“好不好”,要把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能源需要作为一切能源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个别地区、个别时段电力短缺、“气荒”等问题的产生,根本上就是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在能源领域的表现,是由过去的“铺摊子”转变为今天“上台阶”而出现的必然结果。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现代能源经济发展中,加快能源民生保障工程建设,完善能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用能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潜力巨大的能源需求又将成为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深邃思考和战略运筹,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实践性、开拓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论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国际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做出的新的重要指示,赋予的新使命。这一重要论述,科学把握当前能源经济发展规律、适应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变化,是指导我国能源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理论和行动指南,是对“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国能源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现代能源经济工作,要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实践,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全面推进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

全面认识当前我国能源经济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把能源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能源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建立高效的能源经济体系,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毋庸置疑地成为我国能源发展和宏观经济发展的重大主题。

能源供需总量不平衡。统计表明,截至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已从1980年的6亿吨标煤增长到43.6亿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自1992年我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以来,能源供需缺口持续增加,一次能源和消费需求之间有近9亿吨标煤的缺口。能源自给率呈逐步下降态势,石油等优质能源资源短缺。进入新时代,特别是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用能结构、能源供给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能源“黑”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煤炭、煤电等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不协调的过剩产能将逐步化解,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能源供给的开放度提高,一定时段内供应短缺的问题相对突出。同时,能源的固有属性决定了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增大能源供给压力,一定程度上会放大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给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影响。

能源结构亟待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同时,首次把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作为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这些重要论述,突显了能源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工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1%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电力和天然气替代成本相对较高,大规模推广面临实际困难,能源清洁替代任务艰巨。“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渐突出。长期以来,能耗的堆砌型发展加剧了我国能源强度转型的压力。2012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21%,为控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能源强度仍然明显滞后于国际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紧迫繁重。

能源科技创新水平总体不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论断赋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的历史地位,对能源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能源科技水平取得重大进步,但缺少原创性重大突破,部分关键设备及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能源科技创新水平总体不足仍然是我国能源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实现赶超跨越的桎梏。作为能源科技创新的主体,能源企业的主体意识不强、地位不够突出,创新活动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现象亟待改变。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亟待进一步发挥。很多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创新任务是企业和市场难以承担的,要在依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同时,通过政府之手,有效组织和整合各种创新资源,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加快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的步伐,全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构建现代化能源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基础工程,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形势,敢于担当,重点突破,切实解决能源输送、储备基础设施不足、能源治理现代化水平不高、城乡能源普遍服务差异大、能源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能源发展的全面进步。

深刻领会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的科学内涵

把创新作为引领现代能源经济的第一动力,不断强化对能源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就是要着力建设赶超跨越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能源创新发展水平。当前,我国能源科技水平取得重大进步,但缺少原创性重大突破,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要求。要加快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努力在全球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按照“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的要求,加快推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燃煤锅炉和窑炉污染物控制管理技术、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风电和光伏发电等相对成熟、有需求、有市场、成本低的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对页岩气勘探开采、煤制烯烃等煤化工和高温气冷堆核电、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利用等技术,要加快形成重大装备自主成套能力,提高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国产化水平。对大型海上风电、高效太阳能发电、生物液体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碳捕捉利用、核电高效利用等前景广阔的技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逐步缩小差距,实现赶超跨越。

推进绿色发展,着力建设清洁低碳的绿色产业体系,促进能源经济向以生态为核心的发展方式转变。进入新时代,优美生态环境既是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能源行业责任重大。适应党的十九大把能源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位置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能源绿色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稳步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积极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发展,有序推进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基地建设,稳妥推进沿海核电项目,着力提高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加快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深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为清洁能源发展腾出更多空间。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加快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提升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理念,形成新的消费升级动能、经济增长动能和创新发展动能,最大程度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围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论述,既指明了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的路径,也深刻指出了能源经济的本质。以电力能源为例,目前,我国70%的电能还是由燃煤火力发电产生,热电转换效率不足40%,约60%的能源在这两次转换中被浪费掉。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空间巨大,任重道远。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取得最大效益。能源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调整存量、减少低质无效供给,做优增量,提高供给体系整体效率。做好现代能源经济,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能源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能源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着力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煤炭、煤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推动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和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问题,增加清洁电力供应,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从深化能源领域重大改革入手,不断改进和完善电力布局、配置方式方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深化电力生产、供应、服务全链条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能源监管和服务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开展油气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和专项试点,进一步实质性放宽市场准入,完善退出机制,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释放市场活力。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机制,对弃水、弃风、弃光严重或清洁能源消纳不力地区,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努力实现弃电量和弃电率双下降,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搭建产业融合平台,改变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对立竞争的局面,促进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融合发展,逐步建成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科学把握煤、铝、电之间的产业链关系,探索一体化改革的发展路径。大力推进企业改革,企业是现代能源经济的主体,只有企业的效率提高了,整个能源效率才会提高。提升开放型能源经济水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参与国际能源竞争与合作,提升我国能源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使能源治理成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能源领域新动能,积极发展新兴能源产业,使现代能源经济动力强劲、活力充盈、支撑有力、绿意盎然。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高质量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4月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