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怡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近年来,中华文化不断焕发出时代生机,茶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重点,不仅体现出中华文化价值,而且还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在此契机之下,民间舞蹈与茶文化艺术迸发出生机与活力。茶文化舞蹈将民间采茶过程中,劳动场景加以艺术的表达,创作出优美的舞蹈动作,并且传递出茶文化的价值理念。由于茶文化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性,因此我国民间舞蹈也是各有特点。因此,探究川西地区茶叶种植地的茶文化民间舞蹈的多元艺术形式,为川西地区茶文化民间舞蹈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我国民间文化价值中强调“天道酬勤”,而茶文化铸成了中华灿烂文明,书写了一段段华丽篇章。不仅如此,中国茶文化与民间舞蹈的螺旋式发展,通过舞蹈艺术家的编排,在舞蹈中赋予了茶新的价值内涵。
川西地区多指四川盆地边缘地带,位于我国西南、西北以及华北的交接处,经历长期的民族迁移与文化融合,称天府之国。川西地区农业文明发达,与之相伴而形成的文化丰富多样。饮茶是蜀地的风俗,据传川西地区是我国饮茶文化起源地。从神农尝百草的开始,茶作为一种饮品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川西地区也是最早的茶树种植地区,供应很多茶叶品种。秦朝时期由于战乱,川茶向中原地区传播,从汉晋时期的南安、武阳,到唐代的眉山、雅安等地历史上都有记录。据记载,明清时期蜀地茶产量是全国首位,人们将茶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川茶远销海外。比如,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茶叶成为中国早期出口商品。
川西地区近年来旅游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川茶成为一道别致的文化亮点。茶文化主要包括烹茶、斗茶、品茶、功夫茶、蒙顶仙茶,以茶待客、咏茶文化、以茶养身、民族茶情等多种文化形式。其中,烹茶因其技巧手法的严格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上升为一种审美艺术,使得观赏者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与沉醉。由于蜀地人喜茶,更喜聚集饮茶,坐茶馆是川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因此,“茶馆文化”便成为川西茶文化的写照之一。茶馆最初出现以茶寮的形式,为南北朝时期饮茶品茶的场所。另外,唐朝出现茶铺,宋朝出现茶坊,明清时期茶馆形成且规模较大。川西地区的茶馆,主要是为了满足“龙门阵”、信息传递、人员交流、民间娱乐等。
一般而言,民间舞蹈主要来源于群众劳作的过程,舞蹈演员在一定的劳动场景下,用肢体动作以及神态特征等形式表达出来,借此来表达对于劳动人民的赞美与歌颂。茶文化民间舞蹈也是如此,舞蹈艺术家将采茶的动作进行总结、归纳,最终用肢体语言来还原采茶场景,创作出独特的茶文化民间舞蹈。
川西地区作为茶文化的源头,茶文化舞蹈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概括起来,川西地区茶文化民间舞蹈有三大特点。第一,川西茶文化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间舞蹈区别于其他舞蹈种类的特点是贴近生活,在群众中的接受度较高。茶文化舞蹈不仅将茶农的采茶动作加以艺术化,更是将川西地区群众的处世态度融入舞蹈表演中,生动有趣又不乏哲理诠释;第二,川西地区茶文化舞蹈形式具有多样性,茶文化舞蹈最初形成于田间地头,为茶农的娱乐活动,后来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升级,艺术审美性逐步提升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舞蹈形式日趋多样;第三,川西地区茶文化舞蹈情感表达的多变性,川西地区群众性格特点,正如对味道的追求——辣,但是在这种爽直的性格中,又有细腻的情感变化,民间舞蹈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基层劳动者的精神需求,因此茶文化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将人们对茶的理解认识转变为感性的表达,将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传递到观赏者的内心深处,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川西地区茶文化舞蹈成为其民俗的重要部分,与节日庆祝密切相连,赋予舞蹈动作情感的变化,使舞蹈演员对川西茶文化的诠释更加完整。
川西地区因其气候适宜、生活舒适成为中国宜居地区。茶文化作为川西地区特色文化,茶文化民间舞蹈的价值也日益突出。因此,川西地区茶文化民间舞蹈需要不断地发展。第一,茶文化民间舞蹈是蜀地文化的体现,再融入蜀地文化特征的同时,也促进了蜀地文化的发展。在茶文化舞蹈中,舞蹈艺术家用肢体动作表演出川西地区的劳动场景,展示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活追求,宣扬了蜀地的文化。所以在进行茶文化舞蹈探究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留,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更确切的说是对情怀的追求,对历史的追求;第二,茶文化民间舞蹈的受众是当代人,因此需要有时代特征,茶文化舞蹈融入新的内容、形式,才能吸引欣赏者的目光。
一直以来,音乐都是舞蹈的媒介。通过音乐渲染气氛,使得舞蹈表演者的动作更加形象生动。在传统茶文化民间舞蹈的背景音乐中,多选取川西地区传统民间乐器演奏。例如,丝竹、唢呐、二胡、扬琴等等,茶文化舞蹈音乐对西方乐器的应用较少,选曲一般为传统音乐,较少使用现代流行音乐,虽然能够保留舞蹈的原汁原味,但是不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川西地区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地区,将现代音乐与川西茶文化民间舞蹈结合,能够使舞蹈富有时代感,能够促进茶文化舞蹈的发展与传播。
茶文化在川西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内容颇为丰富。在茶文化民间舞蹈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加强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将茶文化元素与民间舞蹈相结合。例如,在舞蹈动作设计、情节安排等方面,茶文化元素作为重要的素材来源,能够增添舞蹈的艺术性与观赏性。除此之外,茶文化作为川西地区重要的价值理念,在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仍然有积极影响力,这种文化价值渗透在舞蹈艺术家的举手投足之间,“茶”以自然无欲、宁静致远著称,因此舞蹈艺术家在表演中,要牢牢把握“茶文化”的核心价值,使表演具有高度的渲染力。
人物形象是舞蹈魅力的来源,对于舞蹈表演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川西地区茶文化民间舞蹈,多以采茶女或者茶农作为形象来源,多展现劳动过程,人物形象不免单一,舞蹈故事性较差,川西地区关于茶的神话传说多种多样。例如,蒙顶山仙茶传说、抗贡茶传说、青城茶、花茶传说等等。在舞蹈人物形象设计中,可以选取神话传说作为素材,这不仅是对舞蹈的创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此外,故事新编也是极具特色的文化传承方式,在茶文化舞蹈的创新中可以将传统人物形象进行改编,增加时代感,使观赏者产生共鸣。衣着服饰是人物形象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增强人物的立体感,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茶文化民间舞蹈人物形象设计,可以融入茶文化元素与理念,使人物形象在鲜活的同时,凸显出川西地区“茶”的特色。
舞蹈表演者是剧情内容、舞台表演的载体,当前茶文化民间舞蹈的舞蹈表演者,有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对于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因此,在表演时要重视形体的塑造,重视内心的培养。另外,茶文化民间舞蹈要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与市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茶文化与民间舞蹈共同发展,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为传统茶文化民间舞蹈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是茶文化民间舞蹈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和前提保证。
茶文化与民间舞蹈结合并建立完善的艺术形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艺术的结合,体现出采茶舞蹈的可塑性与创造力。川西地区茶文化民间舞蹈是蜀地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表现出川西地区与众不同的茶文化,深受广大观赏者喜爱。不仅如此,茶文化民间舞蹈需要进行不断地摸索探究,使得舞蹈既能展现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促使川西地区茶文化民间舞蹈实现创新发展。
[1]陈东云.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7(5):375-376.
[2]宋晨霞,王春云.武夷文化中的“茶”舞蹈元素与近代舞蹈教学[J].福建茶叶,2017(4):322-323.
[3]曾快.浅谈采茶戏在贵州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7(2):225-226.
[4]朱建华.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与舞蹈美研究[J].福建茶叶,2017(1):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