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凤
(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三明 365004)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包括《中国日报》(China Daily)在内的传统纸质媒体也纷纷通过新媒体技术开发了相应的手机报平台和互联网平台,这对于我国本土文化的传播、国内外经济的交流都是极为有利的。英语在世界上的适用范围最为广泛,因而China Daily手机报平台也设置了专门的英语频道、双语频道等。为了不影响到英语读者的阅读效果和阅读期待,包括China Daily在内的国内手机报平台对于本土新闻的汉英翻译十分重视。茶企类新闻是China Daily中的某一类新闻,我们可以以此为例探究当前新媒体视域下手机报新闻的汉英翻译策略。
新媒体源于英文“New Media”,是从国外引入的概念。新媒体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我们知道,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等,而新媒体则主要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媒体,比如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需要依托互联网及相关数字技术,并通过手机或电脑等设备向用户传递相关信息。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资料具有共享性,用户可以通过新媒体实现信息的交互。此外,新媒体的检索更为方便快捷,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内容更为丰富,因而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事实上,新媒体的存在需要满足诸多因素,比如“基于数字化技术”、“借助多媒体展示”、“适应媒介融合”等。根据形式的差异,当前的新媒体包括“科技博客”、“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其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助于多元社会空间的构筑。
“手机报”是“手机报纸”的简称,其是报刊机构与网络运行商合作下形成的平台,通过手机向人们传播新闻。所以不难发现,手机报的存在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碰撞的产物。手机报的应用范围主要集中于政府机构、学校、社会企业等。以茶叶企业为例,手机报可以根据企业内容设置相应的阅读内容,人们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到茶企自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色等,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推广和宣传自己,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手机报主要以短信、彩信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手机报中不仅包含了传统纸媒的文字和图片内容,同时还涉及到一些声像资料,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多元化。与传统报纸媒体相比,手机报的新闻更为精简,同时也注重用户交互功能的达成。
China Daily即“中国日报”的英译,其是我国国家级的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兴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时至今日已有47年的历史。《中国日报》可以帮助我国居民更好地了解世界,同时帮助世界各国的人更好地了解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日报》逐渐在世界各地设立了相应的版本,比如“美国版”、“欧洲版”等。其新闻采编模式变得更为成熟,报刊内容也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国日报》也成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并在手机平台开发了相应的应用软件,这大大方便了用户的阅读。《中国日报》手机报平台设置了很多阅读模块,比如时政(时政要闻、海外观察)、财经(跨国公司、企业频道)、文化(生活、艺术)等,当然其中也涉及到很多与我国茶叶企业发展相关的新闻。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不同于以往,他们在阅读时比较难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对于很多新闻内容也都是选择性的阅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日常时间也被分割成零碎的“片段”,人们在通过手机阅读新闻资料时会对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加以利用。而且据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看手机也会导致视力的下降,因而人们在阅读手机报新闻时有着“碎片化”的阅读特点。除此之外,不少人也倾向于“快餐式阅读”,也就是说他们在阅读新闻时主要停在浅尝辄止的层面,阅读动机较为随意。这导致他们在阅读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并选择某些内容进行针对性阅读。受到这些阅读习惯的影响,手机报新闻的编写也与传统纸媒有所不同。比如以China Daily中茶企类新闻为例,这类新闻的标题较为精简,且通常对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Luxury tea trend threatens traditional tea culture”(高档茶趋势危及茶文化发展)。另外,新闻的导语和正文部分也相对较为简短,通常设置在1000字以内,这种设置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新媒体时代下,手机媒体的存在大大加剧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在这种趋势下,手机报新闻的语言特点和编排特点也不同于传统报纸新闻。因而,手机报新闻对汉英翻译存在一定的影响。首先,手机报新闻对翻译的空间排版、篇幅长短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手机平台,手机报新闻每行通常为13中文字符左右,在将中文内容翻译成英语时,通常译文与原文在篇幅上会出现“不相符”之处。为了不影响到读者的阅读,译者在翻译时往往还会将以上内容考虑在内。另外,受到当前人们阅读习惯的影响,手机报新闻的英语比传统纸媒新闻略为浅显易懂。比如,在China Daily的《知名茶企突陷资金危机两岸专家共探茶企转型路》这篇新闻中,整篇文章1100字符左右,文中也出现了很多较为日常化的用语,比如“老百姓”、“健康茶”等,在将其翻译成英文时也应该尽量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读者而言,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将会影响到他们的进一步阅读。在China Daily手机报中,新闻标题的翻译应该按照手机屏幕进行排版,确保标题能够尽可能在一行内展示。比如,在该报刊的茶企类新闻中,某一篇新闻的标题为“大美明前茶”。对中国茶叶有所了解的茶人都知道“明前茶”表示“农历清明节之前采制的茶叶”,这种茶叶属于早春茶叶,其色泽鲜绿,叶质柔软。一些译者将这种茶名译为“tea made before Tombsweeping Day”,但是这样翻译就会使新闻的标题显得过长,读者在首页阅览时只能看到标题的其中一部分,这就很可能影响到新闻的阅读量。从这点来讲,译者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将新闻标题译为“The beauty of China's spring tea”,或者采用音译的方式将其译为“The beauty of Mingqian tea”。
手机报新闻相对较为精简,其用语也较为浅显易懂,译者在翻译茶企类新闻的导语和正文时应该将这些考虑在内。首先,受到手机篇幅和版面的影响,译者应该尽可能使英译版本的整体篇幅接近于汉语版本,这样编辑在编排新闻译稿时能够更好地加以处理。其次,译者需要以端正的态度进行翻译,而不应该投机取巧。比如说,对于同一篇新闻中的同一表述,译者应该对术语进行统一,确保新闻翻译的质量。比如,其中出现了多处“茶企”,而我们知道“茶企”可以译为“Tea enterprise”、“Tea business”等形式,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将其进行统一,切不可随意使用各种译出语,否则很可能会导致读者出现误解。再者,在翻译茶器类新闻时,译者还应该对语法问题加以注意,切忌出现低级语法错误或词汇拼写错误,否则就会影响到手机报的口碑和后续订阅量。再比如说,茶企类新闻中出现了“高度注意”等表述时,如果将其翻译成“attach high importance to”或“pays high attention to”时影响到手机报的排版,译者可以考虑将其译为“Attention”,同时将字体标粗。这样翻译使表达简单明了,同时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1]胡艾迪.公共关系视角下浅析手机报的新媒体特性——以《河南手机报》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3(23):75-75.
[2]苏日娜,孟和朝鲁.新媒体环境下手机报如何抓住读者眼球[J].新闻论坛,2016(4):55-56.
[3]郭涛.手机报——取之于传统,高于传统的新媒体[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6):104-106.
[4]张瑞玲,陈正华.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热词英译策略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6-121.
[5]程珊珊.《中国日报》手机报的新闻翻译策略[J].传媒,2014(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