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瑨 曾建松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4112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形象建构成为学术界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区域、省市形象的建构也愈发受到重视。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人们对一个城市整体的主观看法和观念 。[2]地区形象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能从各个层面反映出国家的整体形象,同时地区形象还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10]各省市区域作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的建构、塑造和对外传播不仅可以直接加强省市区域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招商引资项目,还可以扩大其海外影响力、提升其海外知名度,从而促进旅游、经济贸易、文化等国际交流往来。[15]因此深入对区域形象建构的研究,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是极其重要的。
湖南是中国重要省份,其工业、科技、文化在全国都具有深厚影响力。对外新闻是塑造和传播城市国际形象的重要渠道,撇开个体经验,公众对城市形象的感知、认识和接受也离不开新闻媒体提供的必要建构素材。因此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征程中,在区域形象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湖南应好好把握对外传播这一重要窗口,不断提升知名度、提高竞争力。从现有文献看,对湖南形象的建构已有不少探讨。例如,刘婉依[14]关于2016年《湖南日报》13个地级市的532篇新闻报道为语料,利用定量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相关报道。赵志豪[22]通过分析湖南对外宣传片的城市符号,对跨文化语境下的湖南城市形象的海外传播进行了探讨。但这些探讨多聚焦于对宣传片中湖南形象建构,较少以语料库为基础从隐喻角度进行话语分析。鉴于此,本研究将收集国内主流英文报刊《中国日报》中有关湖南的报道作为语料自建语料库,探讨其中湖南经济形象的建构,基于语料库进行分析从而减少研究者的主观倾向,客观地分析新闻语篇,进而为其国际传播提供建议。
隐喻是指从源域到目的域的基于经验的映射,通俗来讲即利用一个概念的部分特征来构建另一个概念。隐喻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对隐喻产生兴趣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1980年Lakoff和Johnson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认知隐喻研究的全面开始,在这本书中他们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MT),并从认知角度对隐喻的本质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隐喻是从一个相对熟悉和容易理解的源域到一个不熟悉和难以理解的目标域之间的系统映射,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有着一系列本体的或认识上的“对应”或“映射”。[21]研究发现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隐喻不仅令人信服,而且在分析和挖掘隐喻意义和规约的概念方面具有高效、简洁的优点和特点。[20]
2004年Charteris-Black[1]首次提出“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这一概念,其目的在于将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对隐喻进行分析,从而揭露隐藏在话语背后的话语群体的信仰、态度和情感。Charteris-Black[1]将批评隐喻分析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文本层面的隐喻识别、话语层面的隐喻阐释和社会层面的隐喻解释,为批评隐喻分析搭建起了一个框架。隐喻识别旨在检查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语义张力;隐喻阐释主要是确定隐喻其背后的认知和语用的关系;隐喻解释旨在揭示隐喻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隐含在隐喻背后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中国日报》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国的首选英文媒体,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本研究将分析国内英文媒体报道湖南时使用的隐喻,以探究这些报道所塑造的湖南形象,主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国内媒体在报道湖南经济的语篇中主要使用了哪些类型的概念隐喻?第二,国内媒体在这些报道中呈现出怎样的湖南经济形象?
本研究收集2021年期间《中国日报》网站上所有与湖南相关的新闻报道。研究步骤如下:第一,选择网站的高级搜索,在Full Text一栏中输入“Hunan”一词选择和收集新闻语篇。第二,经过人工筛选,剔除无效、重复及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报道,整理收集到的语料,删除日期、报道者等细节信息,仅保留标题和正文。第三,清理收集到的语料,删除超链接、多余空格空行等不规范符号。最终整理出110篇有效报道,建成语料库,形符数为62,635,类符数为5,409。
本研究以语料库分析软件Wmatrix 5.0为检索工具对隐喻进行识别。Wmatrix 5.0是由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计算语言语料库研究中心Paul Rayson及其团队开发的一款在线语料库分析软件。除和其他语料库软件一样具备检索、搭配、词表生成、语境共现等功能外,Wmatrix 5.0还具有USAS“语义标注系统”内嵌工具,能对文本自动进行语义域赋码。Wmatrix 5.0还可以比较观察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的语义域使用频率并随之生成主题语义域,即在观察语料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义域。将对数似然比的临界值设为6.63后,其语义域赋码的准确率能高达91%~92%。Wmatrix的语义域赋码功能为提取隐喻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基础。[18]
本研究中使用的隐喻识别过程是由Steen等人[9]开发的 MIPVU,即一套在跨域映射中识别所有隐喻相关词汇的规则。识别过程如下:首先需要明确词语的基本含义和上下文语境含义。其次需要确认该词的基本含义和上下文含义是否有区别。最后,需检查该词语的基本含义和上下文含义的所指对象之间是否存在相似关系。如果存在相似关系那么这个词语为“隐喻”。
首先将语料整理后上传Wmatrix网站,网站会自动完成词性赋码、语义域赋码,并生成词频列表、词性频率列表及语义域频率列表。出于研究目的的需要,本研究只关注语义域和主题语义域。表1为除去与隐喻无关的语义域后频率最高的五个语义域。
表1 前五个频率最高的语义域
其次,由于本研究收集的语料是书面的新闻报道,所以选择BNC Sampler Written作为参照语料库,并将对数似然比的临界值设置为6.63。观察语料库与参考语料库对比后形成了149个主题语义域。表2为生成的部分主题语义域。
表2中的Item是基于《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产生的语义域赋码。01是指该语义域在观察语料库中使用的频率,02则是该语义域在参考语料库中使用的频率。1%和2%分别指该语义域在两个语料库中的相对使用频率,“+”代表在观察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高于在参考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则表示相反情况。该表按照对数似然比值排序(LL),该数值反映了观察语料库与参照语料库 之间语义域使用差异的显著性程度。
表2 Wmatrix产生的部分主题语义域
Item 01 %1 02 2% LL LogRatio 16 I2.1 373 0.63 2634 0.27 + 185.45 1.21 Business: Generally 17 N1 1409 2.37 15606 1.61 + 173.15 0.56 Numbers 18 W5 92 0.15 225 0.02 + 169.37 2.74 Green issues 19 T3- 390 0.66 3043 0.31 + 155.32 1.06 Time: New and young 20 A9 34 0.06 11 0.00 + 145.08 5.65 Getting and giving; possession
在149个较为突出的主题语义域中,因研究目的的需要,仅选取与经济类主题相关的主题域利用MIPVU进行隐喻识别并进行统计,分别为“I4工业”“I2.2商业:销售”“I2.1商业:通常”“I1.1金钱与支付”“I1.3-:便宜的”。
经过识别和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在报道有关湖南经济的语篇中使用的概念隐喻主要有生命体隐喻、建筑隐喻、旅途隐喻、关系隐喻、战争隐喻、机械隐喻及流体隐喻。
表3 湖南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
3.1.1 生命体隐喻
“经济是具有生命力的器官”(ECONOMY IS LIVING ORGANISM)。一方面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赖以实现隐喻化的一种基本且重要的始源域;另一方面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又决定了人体有时也会是目标域。[12]基于事物与人类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拟人是一种特殊的隐喻认知方式,将人类这一认知域内的七情六欲投射到对事物的认知域中。[16]经济可受到人类的控制,所以常被拟人为有生命的生命体。在下文4个例子中,句中出现的催生、健康、增长、携手均佐证了这一点。例3中铁矿砂和大豆的进口量变化通过概念隐喻被映射为如同植物一般茁壮成长。在相关报道中运用大量生命体隐喻,塑造出湖南经济极富生命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上升期的积极形象。
1.Malanshan Video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in Changsha’s Kaifu district,Hunan province,has spawned new industrial chain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2. The park insists on promoting and cultivat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achieving the organic unit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3. Major exports include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while imports of iron ore sands and soybean saw robust growth.
4.The company has joined hands with Chinese tech giant Huawei to achieve the first 5G application in the glob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3.1.2 建筑隐喻
“经济是建筑物”(ECONOMY IS BUILDING)。建筑域是一个用于将人们日常经验中的抽象复杂系统进行概念化的极其重要的始源域,在各类话语中为更好理解常将理论、社会、职业、创造、关系等事物和事件表征为建筑物。[3][5][6]同样可以将复杂的经济系统比作建筑一般有结构的实体,经济的各个成分则是建筑的各个部分,经济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也如同建筑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一般。[11]“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湖南的辉煌需要被建设”,报道中运用建筑隐喻表明建筑设计和建造的过程就如同经济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一般,湖南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坚实的基础以及足够的耐心去建设。
1. From 2012 to 2020,the province’s GDP has exceeded 4 trillion yuan,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2. Hunan builds glory through internationalization.
3.1.3 旅途隐喻
“经济发展是旅途”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JOURNEY)。经济发展这一抽象的概念被映射到旅行事件中,被具化为一段旅程。这段旅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是旅途中的荆棘,在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时要勇于承担就如同要勇敢应对旅途中的危险一般。“公司将继续加强科研”“湖南在新时期所经历的非凡旅程”“长沙为成为‘智慧城市’铺路”,报道中大量运用旅途隐喻塑造出湖南在经济发展这一伟大的旅程中,正在有计划地不断稳步向前的形象。
1. The remarkable journey that Hunan has gone through in the new era fully shows the outstanding superiority of the CPC’s leadership and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The company will continue to strengthen its scientific research,enhance the ability to drive core technologies,forge advantageous products and contribute to building Hunan into a national-level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ase.
3. Changsha paving way for “smart cities”.
3.1.4 关系隐喻
“经济是关系”(ECONOMY IS RELATIONSHIP)。关系隐喻即合作国家、公司等经济主体被拟人化为家人、伙伴、朋友,或是借用家庭关系来类比经济主体间的关系,借助家人和朋友间的亲密关系来理解经济主体间的关系。“姐妹城市”“贸易伙伴”,报道中通过使用关系隐喻将湖南描绘成一个开放,与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亲密友好贸易关系,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形象。
1. The city established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ties with South Africa’s Kimberley in September 2002,then became a sister city of Entebbe of Uganda in April 2003.
2.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province ‘s major trading partners ,and trade with both has seen robust growth during the period.
3.1.5 战争隐喻
“经济是战争”(ECONOMY IS WAR)。战争认知域和经济认知域之间有许多相似点,如同在战场中一般,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敌对双方、对抗、冲突、胜负、攻击、损失等。通过隐喻,把这个概念投射到相关的目标域上,就有了“经济是战争”这样的表述。因此,战争的概念隐喻在经济报道中的使用较普遍。将脱贫比作战争,表明了湖南脱贫攻坚的决心,读者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脱贫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与困难性,需要智慧和斗志去攻坚克难。报道中大量运用战争隐喻塑造出一个致力于帮助其人民摆脱贫困,拥抱更美满生活的积极形象。
1. Shibadong has become a well-off village after fighting poverty by developing industries.
2.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vince’s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s fight against poverty and its efforts to achieve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3.1.6 机械隐喻
“经济是机械”(ECONOMY IS MECHANISM)。当前在经济学中有三类隐喻最常见,分别为机械隐喻、拍卖隐喻和生物隐喻。[4]而在经济理论化的过程中,机械隐喻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复杂的经济现象需要借助更复杂的机械类比来帮助实现其理论目标。[7]例2中将自由贸易区喻为机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引擎,表明自由贸易区在推动湖南经济发展中贡献了重要力量。报道中使用机械隐喻强调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强调了经济增长的量的变化。
1. Officials adopt philosophy of innovation and openingup to fuel impressive economic growth.
2. The free trade zone has become a new engine for Changsh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3.1.7 流体隐喻
“市场是液体” (MARKET IS LIQUID)。液体具有流动性,可以被放置在容器中,将这一概念投射到经济域中即可将经济领域的一些生产要素、收入、资金等看作流动的液体。流体隐喻的使用体现出经济的发展是动态、循环的。
He said that barriers that constra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r hamper the smooth flow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ill be removed in order to boost innovation and vitality.
通过将《中国日报》中湖南形象的报道,借助语料库软件的帮助进行隐喻识别后发现,在涉及经济话语的报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隐喻类型分别有 “生命体”“建筑”“旅途”“关系”“战争”“机械”“流体”等。报道中使用这些概念隐喻能建构国内主流对外媒体眼中的湖南形象,从而影响海内外读者对湖南的认知。研究发现,在《中国日报》的报道中,湖南被呈现为经济极富生命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上升期的积极形象;被塑造为举全省之力汇聚磅礴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促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的光辉形象;被描述为一个与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亲密友好贸易关系,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开放形象;被勾勒为在经济发展这一漫长的征程中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不断稳步向前的健康形象。
3.3.1 在定位和形象元素中发掘其形象的核心价值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湖南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曾经有过“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鼎盛气象;湖南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自古以来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旅游胜地之美称。湖南是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省份,因此在对外宣传中应寻找其内在的核心资源特点,继而开发和打造区域形象。发掘省份的核心价值,突出个性,立足特色。避免同质化的趋势,使城市的社会认知度得以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读者前来了解湖南。
3.3.2 整合各方力量,为形象传播助力
提高湖南城市在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上的曝光率,本土大众传媒也应该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议程设置的作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优化议题设置,提高报道的质量,加强报道的故事性,高质量、全方位又有特色地展示和传播区域形象。
3.3.3 讲好湖南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外传播的问题多次指出“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17]因此在对外传播时要提高外宣内容的可信度和吸引力,主动讲好湖南故事,结合报道要推送到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让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公众更容易接受。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把有建构意义的理想形象更集中化、具体化、普遍化地展现在受众面前,构建共同体理念。
本研究以《中国日报》中2021年有关湖南的英语新闻报道为语料,总结出相关语料中的主要概念隐喻,并探索其所塑造的湖南经济形象。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日报》对湖南进行了积极、正面的报道,湖南被呈现为经济极富生命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上升期的积极形象;被塑造为举全省之力汇聚磅礴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促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的光辉形象;被描述为一个与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亲密友好贸易关系,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开放形象;被勾勒为在经济发展这一漫长的征程中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不断稳步向前的健康形象。总而言之,《中国日报》为传播湖南形象做出了积极且正向的报道,有利于扩大湖南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湖南海外知名度。如今,湖南形象的宣传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跨文化语境下湖南海外形象建构,需要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塑造健康、积极的湖南形象,从而才能在长远的角度上进一步更好地传播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让一切谣言、诋毁不攻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