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烟台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山东烟台 264670)
以档案为载体,人们把工作总结或研究成果记录下来,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档案管理的常态。对于茶文化的研究,除了要从茶叶和茶园等方面开展,还要借助于书籍、档案等文字材料。因此,作为学术和研究机构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就应当服从于这个原则。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基础,在茶文化传承发扬过程中发挥了链接作用。
茶文化的重要性与茶叶的价值息息相关。茶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人民大众对与茶叶的需求,决定了茶文化是连续的,且在中华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板块之一。茶文化这种连续性地传承,绝大部分是与文字档案密不可分的。
茶文化是重要历史线索,主要体现在对我国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反映,也有对哲学思想发展的推陈出新。从这些重要的历史价值中,衍生出来了对茶叶经济的驱动发展。在茶叶的品种和质量方面,江西属于茶文化大省。比如,江西省内有甲、乙两个城市,甲、乙城市都有自己的茶叶品牌,但是甲城市种茶和饮茶历史更为悠久,因此甲城市的茶叶品牌名字更响亮。另外,有了丰厚茶文化底蕴的衬托,甲城市的茶叶远销海内外,销量和利润要分别高出乙城市茶叶品牌的8倍和14倍。除了茶叶产品本身,与茶叶相关联的衍生产品,如茶壶、茶杯等,也会因为甲城市的茶叶品牌而销量大增。整个茶文化产业为甲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利益的背后,人们对茶文化的敬仰,造就了对甲城市茶叶品牌的热捧。
茶文化的传承发扬,既有其本身的文化魅力,也有现代对茶文化的需求因素。巴蜀地区盛产茶叶,当地著名的品牌“竹叶青”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代前期,茶文化就与当地兴起的太极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慢生活文化。茶文化讲究“阴阳调和、以柔克刚”,反映了当时该地区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大智慧。在当代社会,成都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也快了起来。在这种快节奏中,很多上班一族感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精神略显空虚。在这种背景下,当地“茶叶协会”寻求通过传承、发扬茶文化,以丰富上班族的精神世界。于是通过茶文化“推荐会”的形式,在企业林立的开发区,开展茶文化宣传、茶话座谈等活动。使广大的上班族在饮茶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古代茶文化中的慢生活节奏。
绝大部分的茶文化都是品茶所传承下来的。人们在种茶、采茶、饮茶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引用前人的经验,因此就会促进当地茶文化的推广。但是也有例外情况出现。古时候,湘西曾是大型的种茶产区。但是由于地形险峻,加之交通不便,当地的茶叶产业渐渐萎缩,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到了现代,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地茶文化研究学者,一直对当地历史上的种茶品种、采茶方式和饮茶行为疑惑不解,缺乏足够实物资料。但是经过走访得知,该地区县级管理部门存有一部分茶产业的档案资料。于是,在经过协调、调阅资料和研究之后,研究人员从档案中发现了问题的答案。
茶文化的传承发扬需要以文字材料在内的实物为依托。因此,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对茶文化的相关资料档案,进行妥善保存并合理使用。其对茶文化的传承提供基础性的资料保障。
大部分茶文化文字档案都属于历史的传承,年代较为久远。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主要是对茶文化的档案进行抢救性保护。河南盛产毛尖茶叶,尤其是信阳地区有较长的茶历史,当地的高等院校相关院系,为了探索当地茶文化,上世纪七十年代,专门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会,并积极搜寻所需要的茶文化资料档案。八十年代,还专门建立了茶文化的档案保存设施。但是迫于条件有限,加之管理不善,在1992年突发大火,造成部分茶文化资料的焚毁。进入二十一世纪,该高校提出重新完善茶文化档案资料,对当时大火过后残存的档案资料进行保护性恢复。经过查阅资料并补充完善,当年的茶文化资料绝大部分实现了抢救性恢复。茶文化档案的恢复,为今后的资料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成为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性环境,也成为该地区茶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前提。
茶文化历史越悠久,档案资料的年代跨越纬度越大,相关资料内容也越丰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现有茶文化档案进行梳理、归类。湖南茶叶的产区,在历史上出现过相同名称的茶叶,但是实际上两种茶叶外形和性状完全不同。其最大的区别就是存在的年代不同。前一种属于该茶叶诞生的早期,形状宽大,口感略涩,且清醇味道不能持久散发。经过改良后,在形状上更加精细,口感清香且耐得住开水的多次冲泡,只是与原品种在外观上大相径庭。该地区高校的茶文化档案,都有对两种茶叶都有记载。一开始没有对两种茶叶之间存在的差别加以区分,以至于所有的档案资料都是混放。这对档案的存放和取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研究人员经常对两种茶叶进行混淆。
高校中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主要是通过档案资料的查阅、整理,对学术研究和管理提供方便。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茶文化,最直接的作用是为茶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江西地区的一款名茶,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原产地存在较大争议。江西当地的农学专业高校,曾经以自己的校园土地为基地,搞过多次该品种茶叶的种植试验。当地茶文化研究机构在议论僵持不下的时候,人们把最后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农学专业高校研究学者身上。通过对高校的档案资料查阅,发现了当时茶叶基地的土壤数据资料。经过与该茶叶自身所含成分进行比对后,研究机构终于发现,在众多争议地中,只有一处地方的土壤数据与茶叶数据相符合,其他有争议土壤所含的元素比记载的数据偏少。高校档案管理提供的资料,在理论上明确了该品种茶叶原产地数据的验证,这对培养茶叶幼苗,传承茶文化奠定了实践基础。
在明晰了茶文化档案保存的重要性,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茶文化档案保存的充分作用之后,应当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自身角度,提出为传承发扬茶文化,建立新的档案管理方法
茶文化档案作为文字资料,过去常以纸质的形式出现。现在电子形式的茶文化档案资料也逐渐多了起来。应当针对档案的具体形式,改善保存条件。某高校现在拥有数量庞大的茶文化纸质档案,为妥善保存,于2010年建立了专门保存资料的档案室;为改善保存条件,该高校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新上了温度计、湿度计等测量工具,以及灭火器、加湿器、空调等必要的辅助设施设备。为了防止在取阅过程造成档案的损坏,高校还专门配制了金属制的档案资料架,并配以梯子等拿取工具,方便取阅资料。高校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期对茶文化档案资料室进行温湿度测量和防虫处理。该高校从物理角度对所保管的一万余册(套)茶文化档案资料进行了完美防护,以延长这批纸质档案的保存时间。
科学合理的归类方法,是方便快捷利用茶文化档案资料的前提。河北地区某高校在茶文化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根据当地茶叶品种相对固定,跨越年代大的特点,提出以时间为一级类目,以茶叶品种为二级分类的方法。该高校以档案储存柜为单元基础,贴以年代标签为标志进行分类存放。在二级目录下,特定茶叶品种的数据资料档案有序存放。除了物理存放,该高校采购一批计算机器材和软件系统,用以记录存放的茶文化档案。当需要查找某一册档案资料时,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帮助,能够迅速找到档案集册的名字和年份,并且能够准确定位到存放的储存柜位置,实现快速方便地取阅档案资料。
一般来说,茶文化档案资料普遍比较珍贵且不易保存。但是,茶文化的档案又不能与查阅和研究的功能相抵触。所以,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对档案资料的查阅方式进行创新,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清华大学的档案管理部门存有一批珍贵的茶文化档案资料。由于是纸质档案且年代久远,极易在反复取阅中造成损伤。而该茶文化档案资料的内容,又是在茶文化研究中经常被用到的,调阅的次数频繁。为解决这个冲突问题,该校档案管理部门集中对这一批茶文化档案资料进行了彩色图片扫描,生成计算机兼容的多个软件形式后,放在存储器中,供查阅者反复查阅。这种方式既保护了茶文化档案资料原件,又满足了借阅者的阅读需要。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使用包括档案在内,各类实物资料的共同辅助配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茶文化档案的保存、归类和使用过程中,提供基础性的保障作用。为了完善档案管理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注重改善档案保存条件,科学茶文化档案分类,并且改善茶文化资料的查阅方式。
[1]汪慧.基于“茶文化”理念下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网络化构建的研究[J].福建茶叶,2016(12):246-247.
[2]丛日丽,刘云超.对于服务意识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3):142-144.
[3]杨昇.关于茶文化学院资料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