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霞
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9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手术治疗仅起到减瘤去邪目的,并未从根本上解除患者气血、阴阳平衡及脏腑功能的失调,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则更是伤阴耗气。然而中医药能起到控制肿瘤生长,改善手术、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并发症和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近年来笔者发现,经方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列举经方在肺癌中运用的四则医案加以说明。
卢某,男,53岁。2017年6月18日初诊。患者于2017年4月13日行右肺上叶切除术,病理诊断:(右肺上叶肿物)浸润性腺癌,腺泡型,大小0.8cm×1cm;支气管切缘及淋巴结阴性。术后咽痒难忍,咳嗽频繁,气急胸痛。曾静脉滴注抗菌素,口服酮替芬、顺尔宁、沐舒坦等均未好转。诊见:咳嗽剧烈,咳白色泡沫痰,不易咯出,涕泪俱出,气急,咽痒,声音嘶哑,舌淡、苔白腻,脉细弦。此属痰饮内停,风邪袭肺。治拟温肺化饮,祛风止咳。予小青龙汤合桔梗甘草汤加减。处方:炙麻黄、桂枝、姜半夏各9g,炒白芍、五味子、桔梗、荆芥、浙贝各10g,细辛3g,生甘草、干姜、木蝴蝶、蝉衣、防风各6g,焦六曲12g。7剂。水煎,分2次温服。复诊(2017年6月25日):咳嗽、咽痒基本消失,晨起咳少许白色泡沫样痰,活动后感气急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处方:生黄芪、蛇舌草各30g,炒白术、浙贝、白芥子各10g,竹沥半夏9g,防风、桔梗、生甘草、木蝴蝶、蝉衣各6g,天龙2条,焦六曲12g。14剂。
按:本案咳喘吐痰,痰为泡沫状,咽痒,舌苔白腻,为寒饮内扰于肺,风邪外袭于表,肺失宣降。其证机与小青龙汤证相符。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桂枝行气化饮;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桔梗甘草汤宣肺利咽止咳。加浙贝化痰散结;木蝴蝶、蝉衣清肺利咽;荆芥、防风祛风解表止痒;焦六曲消食和中。饮化风祛后,二诊加玉屏风散固表益气以扶正,蛇舌草、天龙清热祛风散结以祛邪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金某,男,65岁。2017年6月18日初诊。患者因确诊右肺小细胞癌3月,行第3周期的足叶乙苷针100mg d1~d3,顺铂针120mg d1化疗,常规西药止吐,第2天出院。患者即出现呕吐频繁,欲吐无物可吐,胃脘痞塞,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肠鸣,腹泻水样便2次,心烦不得安,舌质淡、苔厚腻,脉细。此为中焦气机痞塞,升降失调之证。法当辛开苦降,除痞止呕。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之。处方:姜半夏9g,炒黄芩、党参、姜竹茹各10g,干姜、黄连各3g,大枣15g,炙甘草6g,炒鸡金12g。5剂。复诊(2017年6月25日):稍感胃脘部胀满,呕吐、肠鸣、心烦不得安消失,胃纳增加,大便成形,舌淡、苔薄白,脉细。诸症皆除,继以健脾和胃之法再进7剂,以巩固疗效。
按:消化道反应是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最常见的毒副反应,西医常用止吐药来预防治疗,但有时效果不显,化疗药物易损中焦脾胃,寒热错杂,升降失调,可见胃脘痞满,干呕,肠鸣下利症状,符合半夏泻心汤证机。方中半夏、干姜散寒降逆,黄芩、黄连苦降清热,人参、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加姜竹茹甘寒,配姜半夏和胃止呕;鸡内金甘平,健脾消食。诸药合用,共奏苦降辛开、调和胃肠之功。
丁某,女,68岁。2017年4月16日初诊。患者2017年3月12日,体检X线发现左上肺叶占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提示:左上肺叶软组织肿块影,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左肺癌,病灶周围小结节灶,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转移;纵膈内、双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淋巴结转移。活检报告:“左上肺肿块穿刺标本”腺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RF)基因突变检测提示:Ex19 DEL发现突变。口服易瑞沙片,治疗1周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6~10次,水样便。口服思密达、易蒙停、培菲康、米雅等均无效。症见:大便稀溏,肛门灼热,形体消瘦,口干舌燥,口腔溃疡,乏力腿软,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脉细数。血液检查示:白细胞3.5×109/L,红细胞2.93×1012/L,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84×109/L,钾3.01mmol/L。证属阴虚内热,大肠传导失常,治拟滋阴增液,泄热止泻。方拟葛根芩连汤合玉女煎加减。处方:煨葛根、生石膏、仙鹤草各30g,炒黄芩、焦山楂各12g,黄连、甘草各6g,知母、熟地、炒麦冬、怀牛膝、乌梅、石榴皮各10g。7剂。复诊(2017年4月23日):大便减少至每天1~2次,偏烂,口干减轻,口腔溃疡消失,舌偏红、苔薄,脉细。前方奏效,继以葛根芩连汤加北沙参、猫爪草各10g,芦根、半枝莲、仙鹤草各30g,木蝴蝶6g,清热养阴,再进14剂。
按:患者口服靶向药易瑞沙后出现泄泻,考虑热毒之邪伤及胃肠,遂利不止,津液亏损,阴虚生内热。故用葛根芩连汤合玉女煎为主清退虚热。方中葛根以通阳明之津,升阳止泻;黄连、黄芩苦寒坚阴,以通里气之热;石膏、知母清阳明有余之火;熟地黄补少阴不足之水;麦门冬滋阴生津;牛膝导热下行,降炎上之火;甘草缓中调和诸药;再加仙鹤草补益收敛止泻,乌梅、石榴皮涩肠止泻,山楂消食生津。诸药合用,虚热清,津液复,泄泻止。
顾某,男,97岁。2013年8月10日初诊。患者10年前经常在寒冷季节或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痰,量少,气急,活动后加重,多次就诊我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给予抗感染、平喘、化痰治疗后好转。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咳嗽气促,咳痰,痰黏色白,胸闷不能平卧,遂住院治疗。2013年8月1日曾行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征,肺压缩呈团块状;右肺少许散在炎症性病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包少量积液。B超检查提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131.3mm×43.7mm)。血性胸水化验提示:糖类抗原12559.60U/ml,肺非小细胞癌原42.65ng/ml,铁蛋白5979.0ng/ml。胸水病理:可见异形细胞。家属拒绝病灶活检。要求中医药治疗。诊见:端坐呼吸,气喘不得卧,咳嗽,咳白色黏稠痰,下肢水肿,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红、舌黄厚腻,脉弦滑。此为痰热阻肺,饮邪上逆所致,法当泻肺行水,定喘消肿。方拟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处方:葶苈子20g,大枣15g,半边莲、瓜蒌仁、瓜蒌皮、山海螺、鱼腥草、干芦根各30g,竹沥半夏、浙贝、杏仁、猪苓、茯苓、厚朴各10g,焦六曲12g。7剂。二诊(2013年8月17日):药后气喘减轻,能半卧位,下肢水肿消退,咳嗽、痰白黏滞,不易咯出,大便通畅,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效不更方,守方加减治疗3月后,B超检查提示:双侧胸腔无积液。末次就诊(2017年10月4日):偶有咳嗽,无咳痰,无胸闷、气急,大便2天1行,舌偏红、苔薄,脉细。遂以健脾益气、清肺化痰收功。
按:本案患者胸水有恶性趋势,并伴有气喘不得卧、咳嗽,笔者考虑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气喘可平;恐其性猛力峻,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加猪苓、茯苓利小便去水湿;竹沥半夏止咳化痰;浙贝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山海螺、鱼腥草、半边莲清热解毒、消肿祛痰;瓜蒌仁、瓜蒌皮化痰散结通便;厚朴下气消痰;芦根清热生津利尿;焦六曲消食和中。诸药合用,收效较为满意。
肺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存在术后并发症、放化疗副作用、药物反应以及患者保守治疗愿望等问题,这也恰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主要阵地,而历久弥新的经方则是医者手中的有力武器。通过上述病案,笔者认为,经方治疗如肺癌等恶性肿瘤,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确实能收到良好效果,值得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