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洁(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大遗址文化的保护工作包括原遗址硬件保护和遗址软文化保护。硬件保护是软文化宣传的基础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必然要求。因此,现今全国各地遗址的保护工作首先以修复硬件为主。当今的遗址硬件修复保护技术以巩固地基、建筑构造重筑及外表涂漆修复三部分为主。第一,在原遗址地基基础的占地面积和整体构造不变动的情况下,对地基进行加固。大明宫遗址经唐宋元明清等数千年的地理环境变化影响及湿度、雨水的侵蚀,地基稳定性下降。因此,在不改变大明宫南宽北窄楔形地基平面的前提下,加固地基是硬件修复技术的第一步;第二,在不改变建筑基本内部结构时对组织进行重筑,将现代元素加入古代建筑中。为空调、供氧机甚至电梯等方便现代大众旅游参观的设施提供空间位置。大明宫遗址每日接待客流量过万,每个宫殿的空调安装及城墙门的现代监控,在不改变其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了合理的安装;第三,对遗址外表进行重新涂漆修复,在不改变原有古朴外表的情况下重新上色。让遗址在现代城市建筑中不突兀,也不改变其原有的审美观感。
我国现今各省市遗址保护与景观规划的主要问题就是大量本地居民的迁移赔款及住所解决问题。在遗址文化的周边的居住人群,多以从事农耕、养殖业生产的农民为主。若将农田改建成景区,拆后居民除能得到补偿款外并没有额外的能够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因此,许多居民因为缺乏城市工作能力和目标,不愿意离开原有地区,造成迁移难、建设慢的问题。唐代大明宫遗址一改以往“硬性迁移”的政策,在茶道影响下实施“以人为本的软性迁移”。一方面,对于愿意迁移且有城市工作能力的人,政府除补偿拆迁款及提供相应住房。对有教育需求的家庭提供学区房,对有养老需求的家庭提供郊区房;另一方面,对于没有工作能力的本地居民,大明宫遗址的景观规划组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集合一切可用资源将本地居民列入当地旅游工作人员名录中。茶文化“以人为本”理念不仅照顾了居民不想离开故乡的情怀,还为其提供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成功进行周边景观设施建造的同时,提前将工作人员安排稳妥,也避免出现了景区营业后的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所以说,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和景观规划是在实现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和谐地解决了居民迁移问题。
茶文化背景下的遗址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的是除原遗址修建外的其他现代基础设施。以茶文化背景下的茶艺基建为例,在不破坏事物本身物质形态的同时,对其制造技术工具进行更新。因此,现今大多遗址景区基建设计,包括周边道路交通建设、景观查票安检建设及城外监控等各项外部现代设施。大明宫的《游客中心》便属于遗址景观外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案例,说明遗址的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更为重要。在不破坏原有景观基础结构的情况下,安装厕所、空调等现代人必备基建,且基建的设计风格要与整个遗址文化相吻合。
遗址文化不仅由当地遗址的历史文化事件构成,还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当地遗址生物多样性也是景区在规划时所考虑的问题。茶道中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思想便是对自然的高度尊重。基于茶道的自然主义背景,景区要以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多样性为目标,建设古今结合、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新兴遗址景观。比如,陕西西安在渭河、秦岭的南北影响下,有自己独特的丘陵地貌、垂直型植被变化山脉及各种动植物。因此,在大明宫的重筑中,施工人员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在以不破坏生物栖息地的情况下进行遗址修复和周边基建。然而现今许多遗址修复并没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将“遗址修复”为目标,忽略了遗址自然环境的维护。
从茶产品微观受众群体来看,中老年及体质阴虚的人以绿茶类茶种为主;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及养眼红茶类茶种为主;从茶元素宏观系统来看,茶文化活动中饮茶活动以中老年人居多,而茶村、茶乡、茶艺体验馆等茶周边项目年轻人受众群体更多。基于传统茶文化下的受众群体分布我们可知,遗址文化的受众群体也多有不同。根据古代遗址景观调查分析,在影视剧里出现较多的遗址中,景观人流量更大并以年轻人居多;而在中央新闻、报纸上出现的遗址文化,受众以从事单位工作的中年人及老年人为主。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听政的宫殿,在多个关于女帝武则天的影视剧中出现过,因此,年轻受众群体较多;而因其唐代历史的厚重性及玄武门的名气,中老年人也多报团游览。综上所述,唐大明宫遗址因其现代娱乐性及历史文化感,是遗址文化中为数不多的受众群体范围跨度大、覆盖广的优秀遗址文化。
在遗址景观规划中,遗址周边产品是推动遗址文化贸易发展、宣传遗址历史文化的重要成分。在探访每个茶遗址及茶乡、茶村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茶叶作为主体脉络,将各种与茶有关甚至无关的元素相联结,推广出新奇的创新茶产品。例如,茶包做的平安福、茶图车载CD、茶具做成的烘焙器具、茶饼形状的打火机等商品层出不穷。现今遗址文化周边产品大多雷同,在襄阳古隆中、唐大明宫甚至北京故宫的文化周边产品,多以佩剑、扇子、字画等古代元素浓厚的产品为主,没有根据本地遗址文化特色而创新出来的特殊文化产品。借鉴茶文化周边产品的设计和营销模式,遗址文化周边产品也势必创新发展。
唐代大明宫遗址以其恢弘的外观及庞大的结构建筑,人们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历史、置身大唐王宫之中。然而仅仅是观赏性的游览,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使遗址景观的“回头客”概率降低。因此,要想保护复兴遗址文化需要引起人们对遗址的强大兴趣,保证每日的客流量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支撑遗址的修复及新一轮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基于3D茶艺体验馆设计理念的成功,遗址景观文化规划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提高遗址的历史观感。例如,在唐代大明宫殿内进行环境灯光设计使宫殿看起来与影视剧里一样富丽堂皇,提高年轻人的游览兴趣。在宫殿外广场进行VR投影技术还原大唐盛况,让人们真正的进入到唐代历史之中。
前文提到,大遗址文化的保护工作是原遗址硬件和遗址软文化保护共同进行的。硬件保护是软文化宣传的基础,反之软实力文化的宣传也对遗址硬件的保护有宣传和促进作用。茶文化背景下,茶产业经济和茶软文推广同时进行,才推动了茶文化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采茶戏等文化的复兴。因此,硬件修复与文创复兴应该同时进行。一方面,在各遗址文化地建立微信软文公众号和微博运营账号,利用新媒体进行文创宣传,将遗址的修复过程及旅游线路的开发都发布在公共平台上进行推广;另一方面,可在各地遗址中心拍摄微电影,以视频形式为大众呈现一个不一样的遗址景观。
在唐大明宫遗址的周边道路建设和基础设施修建中,将交通监控、基础硬件添加与旅游管理同步进行。当地遗址景观的规划发展中,不应只着眼于景观自身,对周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也是其遗址景观的价值体现。旅游管理与周边建设同步,实行车辆管制、交通接送的便民服务;帮订酒店、人工智能规划线路的手机APP智能旅管建设;在遗址游览门票上添加周边商业区的优惠票圈等。将景观规划当做扩展性的项目去做,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景观遗址自身。结合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达到共赢。
借鉴茶经济产业及茶文化非物质遗产的复兴,通过开发遗址文化周边旅游产品、现代科技融入历史建筑等方法,对遗址进行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步保护,推动景观规划及其周边经济的良性发展。
[1]王磊.基于茶文化主体的观光茶园景观规划原则与方法探析[J].福建茶叶,2018,40(02):140-141.
[2]叶银宁.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5):43-44.
[3]陈蕊.茶文化特色城市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福建茶叶,2017,39(08):113-114.
[4]张家华.西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VI视觉运用研究分析——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07):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