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田利
【导读】甘肃省静宁县是苹果种植大县,当地的核桃种植始于群众的自发行为,因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弊端逐步显现,阻碍了当地核桃产业的发展。如何使之成为继苹果产业之后,当地又一富民主导产业,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静宁县苹果产业飞速发展。由于静宁县西北部地区土地面积大,人员少,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苹果产业没有优势,加之当地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种植红富士苹果多不能很好地成熟,种植苹果效益较低,导致静宁西北部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中南部,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近些年,受到全国核桃种植热的影响,静宁农村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自发种植核桃。由于核桃管理相对较粗放,适宜在地多人少的地方发展,加之静宁农村中随处可见散生的核桃树,核桃产业开始在静宁落地生根。目前,核桃产业是继苹果之后,当地兴起的又一富民产业。
核桃产业从无到有。与苹果产业由当地政府主导推动不同的是,核桃产业的兴起是依靠市场的拉动,以群众自发种植为主。苹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北部地区乡镇,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从群众种植核桃的热情中看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希望,开始借鉴苹果产业整村推进的经验,积极整合涉农资金,进行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壮大核桃产业。2017年将核桃种植纳入当地政府财政扶持计划,进行规模化发展。笔者2017年5—6月调查了当地核桃发展现状,传统的老核桃树在全县24个乡镇均有分布,新发展的核桃园主要分布在静宁的西北部,尤以灵芝、司桥、四河、甘沟、红寺等乡镇。灵芝的杨岔、司桥的张彭、四河的麻岔、红寺的吊岔、甘沟的大柳等村已有成片核桃进入结果期,对核桃产业在静宁的发展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特别是灵芝乡将核桃作为主导产业,2017年一次性栽植667 hm2(10 000亩),提出了“户栽核桃七八亩,农民腰包鼓起来”的发展口号,实现了种植结构调整的大突破。四河、甘沟等乡镇核桃产业发展中都有千亩以上的示范点。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约1 000 hm2。
良种良法是法宝。静宁对核桃品种高度重视,采用政府招标的方法,集中发展进入结果期早、丰产性好的香玲、鲁光等品种。2017年春季从本省华亭等地调入良种核桃苗50多万株。由于静宁果农在苹果栽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六个一”(挖一个大坑、施一筐肥、栽一株苗、浇一桶水、覆一块膜、套一个育苗袋)栽植法的普及,有效地提高了果树栽植的成活率。据抽样调查,灵芝乡新栽核桃成活率在86%以上,四河、甘沟等乡镇千亩示范点成活率均在95%以上。
合理选择种植区域。由于种植核桃在静宁是新鲜事,规模发展的同时,为了提高种植成活率,在核桃产业布局上,静宁以目前群众零星种植为依托,进行扩量发展,严格控制种植区域,提倡在背风向阳的南坡发展为主,避免在风口、山梁、低洼处栽植,为效益型生产打好基础。
种植技术缺乏。核桃园多放任生长,核桃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低。虽然当地果农有苹果种植的经验,但毕竟是不同的果树,种植管理技术仍有不少的差别。由于静宁核桃以群众自发种植为主,核桃栽培技术培训工作远远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步伐。核桃种植效益在当地比种粮强,但远远落后于苹果,产业优势尚不明显。
个别地方布局欠合理。按照核桃发展区划,静宁为核桃发展的边缘区,能种植核桃,但并非理想优势产区,在静宁种植核桃布局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种植的成败。根据对目前现有核桃园调查,冬春季抽条现象发生普遍,特别是风口、高海拔地区表现严重,抽条现象的发生直接影响树体生长及产量的形成。
科学规划。借鉴苹果产业发展经验,科学合理地规划,做到适地栽植,避免人力、财力浪费。
抓好示范点建设。静宁苹果产业发展表明,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抓好示范点,可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对产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静宁现有核桃园果农有很高的核桃产业发展积极性,完全可以作为核桃产业示范园,推动核桃产业的发展。
提高核桃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尽快制定静宁核桃标准化管理规程,强化培训,普及核桃管理知识,提高核桃栽培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益,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壮大产业规模。静宁有超过10万hm2的耕地,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6.7万hm2,种植核桃仍有3.3万hm2的发展空间。静宁县近年来提出了“均衡南北”的发展口号,发展核桃产业是均衡南北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借鉴多年扶持苹果产业的经验,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核桃产业财政扶持力度,促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