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早籼稻适宜机插新品种(系)筛选试验

2018-01-19 10:06张进山张晓红吴小文吴晨阳潘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早籼稻庐江县穗长

张进山,张晓红,周 兵,吴小文,吴晨阳,潘志军,尹 玲

(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庐江 231500)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和国家对农业投入的重视[1],水稻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水稻机插面积也在不断增加。机插是一项省工省种、节本增效的先进技术,是当下主要推广的主要栽插方式,也是水稻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但适宜的机插品种是推广早籼稻机插的一个重要举措[2]。该试验通过14个双季早籼稻品种在同一机插条件下产量构成等方面差异,筛选出较适宜在庐江县及相近区域种植的新品种。

1 试验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与地点搜集14个双季早籼稻新品种(系)(表1),试验田选择在庐江县汤池镇双墩村骆此勇家庭农场承包田内。田块形状方正,面积0.21 hm2,排灌方便;土壤为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形成的砂泥田土种,耕层土壤质地为中壤,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田块肥力较均匀。栽插机械采用井关PZ80D-25型插秧机[3],行距25 cm,株距11 cm。

1.2试验设计与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1],二次重复。行株距为25.0 cm×11.0 cm,小区长11.0 m、宽5.0 m,每小区栽20行。小区间走道宽0.5 m(含小区边行距0.25 m),每区含走道实际占地宽为5.25 m。重复间和试验区与保护行间的走道宽为0.5 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保护行品种统一用对照种;栽插密度为36.3万穴/hm2。

1.3试验操作与栽培管理

1.3.1播种。2016年3月27日播种,播前晒种,浸种浸足72 h后起水,用淋热水促温催芽至少量破胸,摊凉练芽后播种。每品种播20盘,每盘播种量(干谷重)120 g,播种后进行增(保)温暗化出苗,齐苗后摆放秧床育秧。

表1 供试品种与选育单位

1.3.2秧田管理。秧苗绿化前保持秧床满沟水,绿化后放干沟水转入旱育秧管理。1叶1心期用600~900倍敌克松喷洒灌根浇透盘土;2叶期左右,每100个秧盘用15%多效唑可湿粉剂4 g均匀喷施化控;其他管理同常规,秧苗4叶期左右移栽。

1.3.3试验田准备与移栽。2016年4月上旬撒施基肥、翻耕;移栽前2~4 d耙耖整平田面,达到全田高差不超过 2 cm。4月28日移栽,所有品种均使用同一型插秧机栽插。

1.3.4大田管理。

1.3.4.1水分管理。机插后采取浅水活棵、分蘖。在多数供试品种田间平均每穴茎蘖达10个左右时,开始落水晒田,晒至田泥不陷脚后上水保持湿润,此后采取分次轻晒至拔节后结束。孕穗至灌浆期保持浅水层,高温期间灌深水,灌浆期保持田间湿润到成熟。

1.3.4.2追肥。在移栽后5~7 d施分蘖肥,全田施尿素28.6 kg、氯化钾12.7 kg;多数品种主茎幼穗长1~2 cm时施保花肥,全田施尿素9.5 kg、氯化钾12.7 kg;多数品种破口前施壮粒肥,全田施氯化钾9.5 kg,看苗施尿素8~12 kg。

1.3.4.3除草。各处理前期按当地常规进行化学除草,后期出现少量杂草可采取人工除草。

1.3.4.4病虫害防治。全生育期强化虫害防治,不用药剂防治病害。

1.4调查项目与方法

1.4.1生育期观察。详细记载各品种主要生育进程,主要为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

1.4.2茎蘖动态。进入大田时记载一次,中间每5~7 d记载一次,分蘖高峰期后7~15 d记载一次。

1.4.3成熟期考察。田间调查群体有效穗数;取样考察株高、主茎伸长节间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并进行单打单收测实产。

1.4.4抗性。主要生育期考察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的病级和病指;成熟期考察倒伏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分析从表2可看出,参试14个早籼稻品种中,播始历期较长的是嘉早15-143、嘉早15-128、Z13-145,分别为92、92、91 d;播始历期最短的是早籼401和早籼406,均为83 d。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是嘉早15-143、Z13-145、浙辐203、嘉早15-128和中嘉早17,分别为124、123、123、122、122 d;生育期最短的品种为早籼406,为117 d,其次为Z14-01、中早33、中组143、早籼401、早籼402、嘉早311,均为120 d,全生育期最长的品种与最短的品种全生育期相差7 d[1]。

表2 不同机插早籼稻品种(系)生育期比较

2.2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分析

2.2.1株高。参试品种(系)株高变幅为84.5~107.7 cm,中嘉早17最高,为107.7 cm,其次是Z14-01,为103.0 cm,早籼401最低,为84.5 cm(表3)。

2.2.2穗长。穗长超过17.5 cm的有4个品种,分别是Z14-01、嘉早311、中嘉早17、浙辐203,其中浙辐203穗长最长,为18.1 cm,其他品种均比对照品种浙辐203小;穗长小于16.0 cm的有2个品种,分别是Z13-145、早籼401(表3)。

2.2.3穗总粒数。穗总粒数超过110粒分别是早籼402、浙辐203、Z13-027、Z13-145、中早33、中嘉早17,其中穗总粒数最多的为Z13-145,穗粒数达123.9粒/穗,穗总粒数最少的为早籼401,为70.7粒/穗(表3)。

2.2.4结实率。在生育期长期严重低温阴雨寡照的天气情况下,结实率超过70%的品种有1个,即中嘉早17,结实率为70.8%;低于60%的品种有5个,分别为嘉早311、早籼401、早籼402、Z13-145、Z14-01,最低的是嘉早311,仅为49.8%(表3)。

2.2.5千粒重。千粒重最高的为嘉早15-143和早籼402,均为27.8 g,最低的为中组143,为20.6 g(表3)。

2.2.6有效穗。在成熟期测定有效穗,各参试品种有效穗在369.9万~485.0万穗/hm2,其中早籼406、早籼401有效穗大于450.0万穗/hm2,早籼401最高,为485.0万穗/hm2;Z13-027有效穗最低,为369.9万穗/hm2(表3)。

2.2.7理论产量。综合各产量指标测算理论产量,各参试品种理论产量在4 555.5~7 072.5 kg/hm2,其中中早33、早籼402、中嘉早17理论产量大于6 750.0 kg/hm2,其中中嘉早17理论产量最高,为7 072.5 kg/hm2,早籼401、嘉早311理论产量均低于5 250.0 kg/hm2,早籼401最低,为4 555.5 kg/hm2(表3)。

2.2.8实收产量。各参试品种实收产量在3 867.8~6 189.0 kg/hm2,其中中嘉早17、浙辐203、嘉早15-143、中组143实测产量大于5 700.0 kg/hm2,中组143实测产量最高,为6 189.0 kg/hm2,Z13-027、Z13-145、嘉早311实测产量均低于4 350.0 kg/hm2,Z13-027最低,为3 867.8 kg/hm2(表3)。

2.3茎蘖动态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各品种的每穴基本苗数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2](除嘉早15-128偏高)。各品种的最高苗时期均出现在5月29日,最高值最大的是早籼401,达到796.5万穗/hm2,最小的是Z13-145,仅为544.5万穗/hm2;成熟期茎蘖数趋于稳定[4],早籼401、早籼406有效穗较高,在465.0万穗/hm2左右,其他品种有效穗在370.0万~417.0万穗/hm2。

表4 不同机插早籼稻品种(系)茎蘖消长动态比较

2.4抗纹枯病性表现分析成熟期对各品种的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表5),中组143、中嘉早17的病株率均大于70%,其中中嘉早17病株率达到97.69%,病情指数为72.16;Z13-112、嘉早311、早籼406、嘉早15-143病情指数均小于25,其中Z13-112抗病性最好,病情指数仅为11.29。

3 结论与讨论

双季早籼稻毯状机插栽培技术一直是沿江地区机插栽培技术主要研究方向[5],因其遭遇的诸多技术难题,也一直阻碍着其推广和发展。因其适期秧龄短、秧龄弹性小、缓苗期长、受气候影响大、早晚稻岔口衔接紧张等难点,造成机插早籼稻产量低、风险大、无法应用生育期稍长的高产品种、年际间变化大等现状,推广面积一直难以突破。面对毯状机插早籼稻各种窘境,选择适宜的高产机插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遴选适宜该地区的机插早籼稻品种,不光要

表5不同机插早籼稻品种(系)纹枯病病株率与病情指数比较

Table5Comparisonofdiseaserateanddiseaseindexofbandedsclerotialblightindifferentmachineinsertedearlyindicaricevarieties(lines)

序号No.品种Variety病株率Diseaserate∥%病情指数Diseaseindex1嘉早15-14349.1124.412嘉早15-12855.8632.793Z14-0163.4431.604Z13-11221.9311.295Z13-14552.9532.996Z13-02754.9538.107中早3348.7739.878中嘉早1797.6972.169中组14370.5647.3610浙辐20344.7128.6711早籼40135.7527.4512早籼40238.0427.6413早籼40628.6621.1414嘉早31131.0720.40

考量常规双季早籼稻对品种在生育期、产量等方面的要求,更要兼顾考虑品种间机插秧苗素质、抗病性等方面的需求。

通过在毯状机插常规高产栽培条件下,对14个新品种(系)的生育期、实收产量、理论产量和抗纹枯病性等综合考量,发现中早33、早籼402、嘉早15-128、浙辐203、嘉早15-143、中组143适宜在庐江县区域及相近生态区作机插早籼稻种植,然而,不同品种在不同产量指标上具有较大差异性[6],说明针对不同品种,还需要再细化具体的机插株行距和水肥管理措施,营造适宜各品种机插高产群体。

[1] 吴晨阳,吴小文,吕和平,等.庐江县双季早籼稻适宜机插新品种(系)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132-135.

[2] 向泽民,何延明.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4):30,40.

[3] 吴文革,陈刚,许有尊,等.双季稻北缘区早稻机插适宜行距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4):59-62,68.

[4] 徐旱增,杜佳,申志义.七寸插秧机在双季早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J].吉林农业,2012(12):105.

[5] 唐国荣.机插秧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6] 杨大庆.桐城市单季粳稻品种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2):42-44.

猜你喜欢
早籼稻庐江县穗长
小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适度增加早籼稻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早籼稻价格弱中趋稳种植效益下行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大穗材料高麦1号/ 密小穗F2群体穗长性状的QTL初步定位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金牛山上“春笋”绿:记庐江县金牛小学关工委副主任吴文生
『孩子的事无小事』:记庐江县泥河社区关工委主任邢晓红
一个和雷锋握过手的老兵:记庐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