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互联网+”策略研究

2018-01-18 10:04周洁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策略

周洁

内容摘要:本文从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拓宽获客渠道、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有效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论述了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快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必要性,并系统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互联网+”战略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 “互联网+” 策略

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必要性

(一)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农村客户地域分散,缺乏有效的征信信息,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在互联网模式下,农村金融机构无需考虑开设实体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金融产品能够直接在网上发行、展示和交易,资金供求双方在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定价和匹配,极大缩短了业务环节,降低了管理与作业成本。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化大数据技术抓取客户信息资源,运用高精密云计算技术进行处理,分析准确客户信息,免去了线下实地调查,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调查成本和处理成本。

(二)能够有效解决高风险难题

农业是高风险行业,再加上农村特有的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发展环境较差,突出表现在贷款偿还率低、坏账率高等。农村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优势,通过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物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多种模式,可以全方位、宽领域的挖掘和捕捉客户信息资料,减弱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客户信用行为的透明度,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三)能够有效拓宽获客渠道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01亿,占比全国网民27.4%,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3.1%,比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低36%,在网购、支付、旅游预订类应用上的使用率,城乡差异达到20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网民在互联网金融应用领域潜力巨大。农村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普及,能够提高农村客户存、取、汇以及支付场景的电子化程度,帮助农村客户培养理财、保险理念和习惯,逐步减少现金和存折的使用,不断加快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渗透和普及力度,有效拓宽获客渠道。

(四)能够有效覆盖金融盲区

中央《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提出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2020年前实现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金融机构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巩固并提高助农取款服务村级覆盖网络,推动行政村一级实现更多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但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密度低,金融业务量不集中,受运营成本限制,无法设置揽储放贷等金融服务网点和ATM机。

(五)能够有效实现精准扶贫

鉴于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等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依托互联网,探索基于贫困地区特点的互联网扶贫模式,可以根据农村实际需求设计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贷款的周期灵活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村金融“短、频、急”的周期性特点。在确定扶贫对象,制定扶贫方案时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并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互联网+”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规模和科技投入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营范围上具有较强地域属性,大多数机构资产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存在科技投入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网上银行和移动金融业务基础系统建设薄弱、客户体验差,内部缺少数据处理、挖掘和分析能力。上述特点也进一步制约了其科技水平的改善、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风险的化解。

(二)创新机制和人才储备不够

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结构老化,决策效率低、执行能力弱,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且人才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工作环境与薪酬缺乏吸引力,工作压力大。从学识层次、年龄结构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看,农村金融机构当前的人才队伍还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要求存在差距。

农村金融机构“互联网+”发展策略

(一)以满足“三农”客户需求为中心再造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

为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农村金融机构应重塑服务理念,以“三农”客户需求为中心再造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努力提升客户体验,增加优质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动力。一是推进组织架构的扁平化变革,以“总部-前台”扁平式的组织管理架构改造总支行管理体系,消除组织管理的内耗弊端,缩短客户需求响应时间,提高决策效率。二是再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流程。从农村客户需求的识别、响应、评价、反馈等方面出发制定完整的产品创新流程,使产品研发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且与客户体验无缝对接。三是依托互联网金融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处理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精简业务流程,加快业务审批速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以互联网精神为核心开发立足战略制高点的农村金融产品

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重点围绕农户经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合作化的发展趋势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一是要根据农村金融特点设计贷款产品,尝试新型融资方式。以农户贷款为例,可依据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点,开发具有时令特点的综合型循环贷款产品,农忙时授信,农闲时还本付息,使贷款产品更貼近农业生产实际。二是依托互联网金融开发金融投资产品,拓宽农村客户理财渠道。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金融网点偏少,缺乏通过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的客观条件,加之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相对匮乏,对种类繁复的理财产品往往望而却步。农村金融机构应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开发较为灵活的投资理财产品,给予农户直观的、清晰的收益,吸引广大农民闲散资金存入农村金融机构。三是建立电商平台,通过交易积累原始数据,并将电商平台交易数据与金融系统数据相融合,集中处理客户交易信息和账户信息,为积累客户违约率、实现动态科学授信打下良好基础。

(三)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为契机拓宽金融服务通道

农村金融机构应通过长远的谋篇布局,循序渐进,不断建设各种应用场景,与农村客户的衣食住行、农业生产销售、婚丧嫁娶等生活需求相结合,提供全方位、立体化金融服务,成为农村客户身边的银行。首先,改变农村居民现金、存折的使用习惯,通过宣传和培训,帮助农村居民折换卡。其次,通过加大在乡村布放POS机、ATM机等各种电子化机具,为农村提供小额、便捷、便民的支付和转账服务,逐步使农村支付以现金为主向多元化发展,提升支付效率。

(四)以大平台大数据思维强化互联网系统建设

未来我国金融机构应该建设成为一个拥有高度发达大脑及神经系统的有机生命体,依靠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和洞察力,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管理,包括客户的資金流和信息流,这也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农村金融机构要逐步构建业务处理大平台,实现物理网点、线上渠道、移动互联网渠道等业务处理一体化,重视客户体验,弥补农村传统服务渠道布局单一、服务不足的缺陷,真正满足广大农村客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金融需求。同时,构建业务运营大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和整合实现金融服务与企业经营流程的无缝对接,建立覆盖内外部业务领域、各种风险类别的全面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在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为农村客户、农村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含采购、销售、融资等全覆盖的专业化金融服务,真正成为农村居民和企业的财务管家。建立利用大数据的先进理念,树立“数据优先”理念,将业务信息、农业产业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数据挖掘能力,逐步让数据分析替代业务人员传统经验,增强大数据对业务营销和内控管理的支撑力度,打造有“智慧”的农村金融机构。

(五)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为根本加快经营模式转型

要让农村互联网金融与机构改革创新齐头并进,不能仅仅在完善传统农村金融方面小修小补。首先,要认真学习优秀互联网企业的创新理念和先进经验,把农村实际与新兴互联网金融态势融会贯通,发挥“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加快金融产品和渠道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产品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其次,积极完善手机银行、微信银行,通过移动金融新生代以及有外出务工经验的农村客户提供交易提醒、无卡取款、转账支付、存款贷款、信息查询、理财等金融服务。最后,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与学习。通过与电商企业合作,结合当地“三农”特色,逐步创建自己的“网络融资+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平台创新”综合系统,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金融,打造集农产品销售、托管、融资等一系列服务为一体的金融生态系统圈,提高农村金融核心竞争力。通过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结合,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全面建设具有特色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支付工具、电商金融、消费金融、大数据风控、农村信用系统,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转型,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实现绿色金融、惠普金融。

参考文献:

1.董玉峰等.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现实需求、困境与建议.新金融,2016(11)

2.吴玉宇等.“互联网+产业链”:农村金融内生化的新路径.西部论坛,2015(5)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