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8-01-18 10:04许永坤宋菲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物流产业发展策略金融服务

许永坤 宋菲

内容摘要:本文从我国金融服务物流产业现状出发,从政策体系不完备、风险管理难度大、中小企业融资难、服务效率低等方面,深入分析金融服务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融服务物流产业发展相关策略,以期为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拓展金融物流服务模式和途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服务 物流产业 发展策略

我国金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物流总额逐步扩张,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52.8万亿元,同比增长6.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2.1万亿元,占GDP 的比重为14.6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同时,物流总费用占物流总额的比例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物流行业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2012-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2012-2017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和物流总额比重情况如表2所示。

(二)金融与物流结合日益紧密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金融服务物流形式也越来越多。在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通过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等方式,逐渐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推动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整合,实现物流产业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促进物流业务顺利开展。

(三)金融服务物流产业领域不断拓宽

按照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产业的业务内容,我国物流金融模式可分为代客结算模式、融通仓模式以及物流保理模式等。其中,代客结算模式目前主要有代收货款、垫付货款、承兑汇票等业务形式。融通仓模式主要有仓单质押、保税仓以及动产质押控制等业务形式。目前物流金融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在大型物流企业带动下,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服务业务也逐渐兴起,通过各种金融产品的开发与运用,服务模式和服务领域不断延伸,逐步由物流监管、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等向物流业务全流程拓展,实现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共赢。

金融服务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体系不完备

由于在物流金融运作过程中存在难以回避的市场风险,因而目前我国物流金融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货款结算、承兑汇票、仓单质押、动产质押等业务。同时我国物流行业规模庞大,占GDP比重高,物流金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我国相关的金融服务物流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相关的监管法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准入机制等并不完备,导致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很缓慢。而且各主体参与状况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在物流企业方面,大型物流企业较早参与物流金融,而中小型物流企业参与度低;在金融机构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布局较早、金融产品较多,而国有银行才刚刚起步。

(二)金融服务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信用评级风险、实体质押风险、仓单风险、银行结算风险等。这些风险需要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客户联动控制,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风险。而目前我国金融物流业务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动态信用沟通反馈体系,而且违反信用的成本较低,因而风险管理难度非常大。比如物流企业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最大风险就是存货价值的不确定性,而且企业自身不能对质押物价值进行有效识别,如果客户违约可能给物流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度大

由于物流企业的特殊性,一般存货占用大量资金,容易导致流动资金不足,这也是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近30万家,中小企业数量占到90%以上,税收占40%左右,就业人数占物流企业总就业人数的70%以上。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情况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小企业被银行拒贷的比例高达56.1%,融资成本最低接近10%。特别是大量微小企业因资金需求急、财务资料不全、信誉度不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支持。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一直是困扰物流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难题。

(四)物流金融业务效率较低

我国物流企业的保管方式和监管方式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技术手段没有广泛应用,导致物流金融业务服务效率较低。比如在监管方式方面,由于信息化程度和业务水平较低,我国还不能完全掌控物流金融业务全过程。在物流企业应收账款业务管理上,银行也还未形成针对物流企业应收账款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信息体系。物流企业存货的储存和管理仍然停留在公共仓储状态,动态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标准化系统还在不断探索,服务效率亟待提升。

金融服务物流产业发展策略

(一)积极构建完善的金融物流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金融与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还不健全。要切实发挥政府在政策法规、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和优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将金融服务物流产业发展纳入本地区物流整体规划,推动金融物流融合发展。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相关行业准入、信用管理、资质审批、信用但保、经营规范、财税政策等配套制度,构建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利用相关政策调控和金融工具,加强对物流金融的扶持和引导,有效约束物流金融市场,降低金融风险、信用风险和环境风险,推动金融物流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发挥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作用,完善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平台功能,强化物流金融业务的行业管理效能。

(二)积极推动落实资金扶持政策

政府应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相关税率。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上市挂牌以及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拓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等设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适应物流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支持物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探索适合物流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对符合条件企业的授信额度,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三)积极搭建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长期合作平台

推进银企对接常态化、全面化、信息化,建立银企交流合作平台,使物流企业了解经济金融政策,银行了解企业融资需求。物流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自身信用等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使金融机构准确掌握企业融资需求,从而提供及时的金融服务。比如通过稳定的合作关系,物流企业可以获得统一授信额度,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或者最终结算,银行不参与项目直接操作,既减少了繁琐环节,又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也利于银行加强全过程监控,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针对物流企业不同资金需求,研发具有风投性质、支持新物流企业发展的融资产品等。

(四)积极拓展金融服务模式

目前金融物流业务大多数仍然集中在动产监管业务。要顺应社会对物流产业的更高层次需求,面向物流业务全过程、上下游企业、物流供应链,积极创新金融物流业务模式,向动态质押监管业务拓展,向上游生产型企业拓展,向物流全供应链业务拓展。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搭建电子商务资金结算、清算和托管及信贷资金监管等综合金融服務平台,将借记、信用、结算及行业应用等功能进行整合,针对一些信用较好的市场主体进行产品创新,开发业务新模式,服务物流产业。依托大数据分析体系,利用线下商圈交易和库存数据,帮助金融机构完成货值评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和质押监管等工作。

(五)积极构建完善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要积极构建物流金融业务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发挥银行信贷评价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作用,充分了解企业和市场,对企业营业额、利润水平、存货量、订单数量等状况实施全过程了解和监控,同时利用这些数据通过评估模型自动计算企业所能质押商品的价值,从而能够准确无误地了解贷款人所有的物流、商流、资金流。通过对客户资料收集和大数据分析整理,对客户进行全方位信用管理,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实施客户信用分级管理,最大限度防范金融风险。

猜你喜欢
物流产业发展策略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