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引领政法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18-01-18 08:51张艳娣
活力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张艳娣

[摘要]“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梦想的基石,而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导和基石。新形势下,政法类院校应结合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积极探索“中国梦”融入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让大学生对“中国梦”认知、认同和接受,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起,从而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中国梦;政法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所谓“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共同为之奋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和领悟与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领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课题。

就政法院校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应以“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为核心,以政法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基础,结合自身学生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创新。

一、政法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一)政法院校学生政治立场坚定,但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由于学校性质,政法院校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过硬的政治素养,因此学生政治立场比较坚定。但是政法院校的学生一人校就树立的政治敏感意识,也会在使学生在国家政治活动中处于比较保守的状态。特别是在一些政治敏感问题上,害怕发言、害怕发错言;害怕提问题、害怕提错问题,长期下去,其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極性将逐渐消退。另外,有部分政法院校采取军事化封闭管理模式,减少了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保护学生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热情,提高其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二)政法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拥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利己主义、个人本位主义有所抬头

政法院校以培养政治合格、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合格毕业生为目标,管理方面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在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政法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报刊、网络、电台揭露社会黑暗面的信息大量涌现,一方面对广大学生形成了正面的警示,另一方面由于只揭露、不引导,只呈现、不剖析,使部分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定型的学生片面地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一些缺乏监督的舆论媒体、电台宣扬的一种非主流、社会阴暗的东西,会使部分学生过分追求金钱、权力、地位,甚至出现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个人本位主义严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流意识,全面理性地看待问题,只有通过利他、利民、利国才能真正达到利己。

(三)政法院校学生普遍拥有较高的道德自律性,但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

政法院校学生大多拥有较高的道德自律性,在和违法事件的斗争以及抗震救灾、救助他人等事件中都能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平。但是在涉及学生违纪、违法事件中,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在政法院校中,一旦学生违纪、违法,部分学生总是会第一时间用自己所学与校方或者法律抗衡。而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相关政策、制度的了解不够深入,片面地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总认为法不外乎人情,或者总想钻法律的空子来逃避对自己的惩罚和处理,与学校或者相关部门发生冲突和矛盾。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明明从道德判断上知道是错误的、违反学校校规、校纪的事情,仍然有不少学生状告学校或者跟学校耍泼耍赖,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政法院校学生能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其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认同度不高

政法院校学生处于一个半成人的阶段,从法律上来讲,基本上都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自我监护能力;然而从心智上来讲,无论从知识储备、获得还是思想上,都只能算是一个半成人。这样的半成人处于不成熟或者半成熟的状态,虽然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颇有微词,从而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不高,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枯燥,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也许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的结果,但是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信念、行为模式带来了新挑战

新媒体时代,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其方便、快捷、实用性等特征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表达思想、实现交往的一种重要途径,覆盖着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新时代,信息传输方式的变化,师生视野的开阔,价值观的多元,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的增强,都对高校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大量没有经过过滤和筛选的信息涌入学生的世界,如何去理性地批判、全面地认识,正确地树立自己的观念,是学生尤其是政法院校的学生时刻面临的而且是必须回答的问题。此外,由智能技术引发的市场需求和高校自身专业结构的调整也时刻影响着政法院校学生思想上的稳定。

二、“中国梦”与政法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融合

(一)更新政法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有效、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能够通过引导、激励的手段使受教育者理性思考,从而主动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狭隘的、强制性的、灌输式的方法常常适得其反。事实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恰恰在于过度保守、封闭和对辩证法的背离。思想政治教育更新观念的核心内容即是形成开放的心态和理性的态度。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宜为大学生设定过于详尽的“思想准则”或标准的思维模式,但可以通过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及教育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及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强化民族精神教育,并以时代精神指引大学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

(二)改进政法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适当的内容安排和形式设计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如果内容和形式陈腐保守,则极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从内容上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传播固然是重点,但要注意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符合高校学生思想的实际需要,使“中国梦”概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课堂上,区别于以往刻板的灌输式教育,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促使学生把被动接受的输入型“中国梦”思想转化自身主动理解的、主动实现的输出型的“中国梦”思想。理论与实践已无数次证明,经过亲自思考得出的答案远比被动接受的答案能够得到更坚定、更持久的认可,因为在反思过程中学生们完成了外部思想内在化的进程。

就课程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应局限于传统的“一言堂”形式,尝试新的形式常常会有额外的收获。例如,思想政治課堂可适当引入论辩式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师设计合适的讨论题目,学生们则分为正反两方,以不同的立场和视角阐释各自观点,待另一节课时,双方置换位置,以相同的主体不同的命题,展开新的讨论。通过亲身参与和立场的转换,学生将会更主动、更全面地思考社会思潮问题。由此,教师不再直接地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教授学生们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创新政法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只有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才能站得住脚跟。一方面,应该在大学生中大力推广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并扎实开展起来,从而使大学生对“中国梦”有切身的体验感。要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城镇、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开展“三下乡”“带薪实习”“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三进三同”等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和国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激发其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大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中国梦”教育,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让他们从家庭中接受传统,在学校生活感受发展,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践行“中国梦”。

(四)扩展政法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青年学生的一些偏激观念往往是由于获取的信息比较局限,当获得的信息不充分时,判断很容易失之偏颇。同时,老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和引导一般也需要以对其言行等相关信息的掌握为基础,信息匮乏或偏差都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或出现误导。在信息时代,发达的网络媒体为信息搜集和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网站、QQ、论坛、社区、微博等新型网络媒介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传播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学生在这些媒介上的言论也成为观测其思想动态的有效线索,这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网络“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建设宣传“中国梦”思想的网络主渠道,占领网络阵地的制高点,这是当前形势下的第一要务。此外,还要注意在一些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校园网站、论坛、社区中,组建具有相应特长的网络辅导队伍,宣传积极信息,弘扬社会正能量。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政法类院校应该把握规律和方法,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人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入学生学习之中,融入学生实践之中,引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最终成为一名“中国梦”的真正践行者。

猜你喜欢
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