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幸田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主义、宗教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问题关系到个人价值追求、民族价值取向及国家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坚定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关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然而在新形势下,一些企业党员干部陷入精神荒芜,偏离为国为民的大目标而产生“利己”思想和行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因此,如何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亟待我们寻求解决之道。
坚定企业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义
企业党员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精神追求。但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党员干部比例逐年下降,令人担忧。主体认知的缺失、客观环境困扰、宣传教育失效,影响党的纯洁性,削弱党的战斗力。因此,強化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认知和情感认同,坚定企业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志力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践行不忘初心誓言。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的执政目标是为无产阶级谋利益,实现共产主义,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为生民立命”的儒家思想不谋而合。69年来,无数共产党人矢志为国家利益、为人民利益而浴血奋斗。年代不同,事业不同,不变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但现阶段有个别党员干部的工作中心和重心有所偏离,因此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保证每个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心系群众,深刻理解自身工作的价值,进而强化我党“不忘初心”的执政目标。
维护党的统一领导。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永远姓党。在新时代下企业党员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就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体现,就是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体现,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体现,就是在企业全面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企业振兴发展的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好表达。
坚持科学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唯物辩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等品格,符合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则,不仅永不过时,而今正当其时。开放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要求我们将其基本原则与企业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不犯教条主义错误,为马克思主义不断增添新的生命力。当前,国有企业在正在开创稳中向好的新局面,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学习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思想利器,遵循其揭示的客观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深化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施政纲领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念,需要企业党员在外部环境深刻变革,内部要素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始终心系职工群众,保证并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同时要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化为能够给予职工群众人文关怀的内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重建工作,才能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拥有社会责任感。
企业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现状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当前企业大多数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致使部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精神信仰迷茫。一部分党员干部虽然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但是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中存在的阴暗面和负面影响,精神懈怠问题日益突出。他们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革命意志衰退、不思进取,甚至精神空虚,愤世嫉俗、看破红尘、逃避现实,在遇到困惑时,将这种精神关怀寄托于宗教;部分党员干部对生老病死等正常现象产生恐惧,相信宿命论、唯心论的观点;有的党员干部没有把自己掌握的权力地位用在努力工作,为企业职工服务上,而是热衷于祈祷神灵保佑升官发财,烧香拜佛、算命看相,出现了“不信马列信大师”“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怪象。
党性修养削弱。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要么蜻蜓点水,要么走马观花,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为包装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有的无视组织纪律、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利用现行政策和制度的漏洞搞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有的忘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作风,讲排场、比阔气、滥发福利,奢侈浪费,给企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公仆意识淡化。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时,部分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利益的天平向自己倾斜;有的官僚思想膨胀,责任意识淡漠,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有的“功利心”膨胀,重自身政绩、乱立项目、作表面文章,搞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缺乏“为民请命”的精神,轻视群众、回避群众,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生活情趣低俗。目前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着与高尚品行相违背的言行。有的平日不注重理论学习,反受腐朽思想文化的诱惑侵蚀,张口黄段子,闭口荤笑话;有的受国内外低俗影视娱乐节目的影响,热衷各种小道消息、花边新闻;有的贪图虚荣,看重排场、派头,频繁出入各种高档娱乐会所,参与各种形式的赌博,把追求个人享乐作为生活的目标。
道德防线退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使部分党员干部产生强烈的“利己”思想和行为,将金钱、地位作为人生追求的成功标志,将党员身份和手中权力当成一种谋权获利的工具,为了“上位”“敛财”“提格”而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收受贿赂、生活腐化,以等价交换原则处理亲情关系;有的认为人生的目的应优先满足感官享受,鄙视守法辛劳,放弃党性原则,忽略党纪,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更是破坏了职工群众对党的感情。
企业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
党建存在问题。 当前,企业党组织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弱化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上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不够强。单一教条式的理论宣讲和学习方式使得部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死记硬背,缺乏科学伦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不够,致使一些理论培训课程没有实效性。在党员干部管理方式上,有些党组织不重视党建工作,放纵各类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侵害、腐蚀党员干部。一些党组织忽视对党员精神上的帮助和关怀,使他们对党组织的感情日渐冷漠,在邪教和迷信中寄托自己的精神痛楚。由于忽视理论学习,使一些党员干部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理想来规范行为,找不到正确的人生目标,产生思想上的迷茫和行动上的迟疑。
党员自身原因。部分党员干部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中的贡献,但没有紧跟时代,研究最新理论体系,对理论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断章取义,没有领会其精神要义;缺乏实践锻炼,使之党性不强,宗旨意识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色就是实践性,缺乏了实践,必然导致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政治观念淡薄,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透,贯彻不力,工作得过且过,不能为职工群众谋利益。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造成思想困惑,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洞察对待社会转型中暴露的问题,以致有些精神不振、作风浮夸;经不住权力金钱的诱惑,动摇了信仰和理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都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教育方式欠妥。企业思想政治学习教育中填鸭式的灌输,引起了党员干部的反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教育,这样只能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起不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同时导致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很多事情违反了哲学原理,导致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僵化,这样很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教育,而且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素质低下,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没有科学的认识,容易伤害党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求知欲望。
负面效应浸染。市场经济的分散性、开放性和自发性特征导致一些党员干部集体观念丧失,个人主义膨胀,为自我而奋斗,产生了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损公肥私、贪图享受的思想,出现了道德失范、贪污腐败等现象。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导致外来思想入侵,使信仰的单一性受到冲击,各种包装精致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搞得意识形态领域沸沸扬扬。市场经济的多元性致使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多样化,促使他们改变单一的信仰取向,使传统的利益观、价值观发生了矛盾与冲突,不知自己需要什么,追求什么,最终误入邪教和迷信的歧途,迷失自我,不能自拔。
网络信息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将信息与科技的优势转化为各种形式与社会主义抢占思想阵地,通过个人利益的价值标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盘剥利己的商业理念、强势的外交政策和超前卫的社会文化,渗透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致使一些党员干部感觉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只有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强国。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思想教育、舆论宣传的传统方式。一些理论工作者不批判资本主义,反而批判社会主义;不宣传马克思主义,反而宣传个人主义;使部分党员干部感到思想价值混乱、困惑,于是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极腐败作为理想信念。
重塑企业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路径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和执政之基,是个人信仰转为国家信仰的核心要素,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不断传播和发展之下才保证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得以稳定地前行。面对当前复杂世情、国情、党情,坚持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严以修身”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共产党员“正本清源”的必然要求。因此,重塑企业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阶段重要任务之一。
完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企业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战场。它的任务就是向党员干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培养党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创新学习方法,加强社会实践,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着力解答党员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正视而不是回避这些问题,要带着这些问题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努力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营造好氛围。建立党员干部的归属机制有助于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组织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党组织以此为基础对党员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归属机制可因时因地制宜,如:庆祝党员的生日,向党员赠送入党纪念贺卡(上印党旗、党员姓名、入党时间、党的宗旨和党委的祝贺等等),提醒党员回顾入党情景,牢记入党时间及入党时面对党旗所作的庄严承诺,进一步坚定信念,规范行为,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设置党员干部活动室。一方面让他们在活动室和组织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党组织可以此为阵地,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抓住新机遇。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整合信息资源,丰富党组织和宣传的内涵,拓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的覆盖面。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同时,要多方联动,防止网络上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消极思想影响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樹立。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要贴近党员干部实际,要在准确把握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情感动态的基础上,通过增设活泼的主题、丰富网页内容,适当导入互动机制、创建品牌栏目等措施,提高网页的亲和力,增强网站人气,让党员干部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信仰。
注重新方式。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固化教义,这与宗教信仰不同。宣传教育如果泛泛而谈不适合企业党员干部,因此,企业宣扬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具有针对性,可以通过举例、实践等方式加深理解;运用网络平台、微信、微博、QQ等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使学习不拘泥于书本、课堂。同时还可注重培养信仰仪式感。因为仪式感可激发党员干部的潜在情感,转化为价值认同与行为约束。可通过宣誓、纪念及庆典仪式等增强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结 语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需要正确对待企业党员干部信仰危机,重塑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遵循信仰形成规律,以认知改变为基础,重建企业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以情感提升党员干部带头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自觉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前进,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外化于行。唯有如此,企业党员干部队伍才能更加纯洁坚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旗帜才能永远飘扬在中华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