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本书的整体装帧设计和谐统一,能散发出书的美好韵味,让人感觉到很舒心,想把这本书买回家慢慢品读,这种美味的“精神食粮”是需要懂些装帧艺术的编辑和有着丰富装帧设计经验的设计者来共同完成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装帧素质;审定装帧方案;艺术性;功能性
“没有装帧,就没有书籍;没有装帧,书稿将永远是放在编辑桌面上的稿纸,稿纸永远变不成书”,这是一位老装帧家说过的话,准确地表达了书籍要做装帧的意义,说明了书籍装帧艺术在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快速发展,国内外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封面是一本书的“脸”,装帧的艺术性、实用性、商品性、时代感和保存价值的综合审美功能都要在这张“脸”上表达出来,使其在众多图书封面中脱颖而出,所以说图书的装帧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的销售。编辑作为整个图书编辑、出版、发行过程的中心环节,要对出版图书的主题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编辑是能最准确地把封面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传达给装帧设计者的。编辑与装帧设计是两个不同的工作环节,如果编辑一点装帧的素质都不具备,就很难与装帧设计者沟通。编辑只有懂一些装帧艺术才会与装帧设计者产生共同语言,进行设计上的探讨,才能合理的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想法。
一、编辑要具备一些装帧艺术的素质
(一)书籍装帧的基本知识
编辑要知道什么是封面、书脊、勒口、腰封、开本、装帧材料、印制工艺等知识。要知道什么是精装,什么是平装,还要顾全书的整体和谐统一,这就要考虑到扉页、插图的安排,书名目录、序言、后记的处理,还有书籍装帧艺术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识。
(二)有一定的美术修养,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编辑要具备一定的对于书籍装帧艺术的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对选题所涉及的装帧形态提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对不同的装帧设计方案进行判断与选择。美术修养和审美判断能力不是每个人先天所具备的,编辑需要不断培养对于装帧艺术的鉴赏能力,需要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体验、不断积累来提高审美感,提高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了解当代装帧艺术的风格取向
编辑如果不了解当代装帧艺术的风格取向,就无法根据不同书籍内容选择风格不同的装帧设计和装帧设计者。古今中外书籍装帧形态与风格的变化,都集中反映了各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审美趣味的变化;审美趣味的不同,形成了各个时期的不同装帧风格取向;不同风格取向的形成,均有各自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背景。编辑只有对书籍装帧艺术的风格取向有所了解,才能抓住审美时尚,把握读者对书籍装帧的审美心理。
(四)树立正确的书籍装帧观
书籍装帧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因素、多动态的系统工程,不单单停留在封面装帧设计上。在重视封面设计的同时,也要重视内文版式设计,它们共同构成书籍装帧的整体内容,相互陪衬,可以提高装帧设计的整体水平。
装帧艺术家陈新先生说:书的开本设计、版面的编排设计和函套、封面以及装帧材料的设计选择,同样也可以像建筑艺术那样创造种种造型美、节律美和空间美,并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渲染一种情调、一种气氛、一种意境,以表现不同书籍的不同“性格”。这也说明了,没有装帧艺术家给一本书创造造型美、节律美、空间美,岂不浪费了文化资源!
所以说,一本图书的装帧设计是否成功,不仅要依赖一个有才华的设计者,还要依赖一个有装帧艺术修养的编辑。编辑要善于与装帧设计者交流,共同探讨装帧的创意。
二、编辑通过编辑素养和装帧艺术素养来审定装帧设计方案
编辑在审读、加工文稿的同时,要考虑到图书整体形态设计,内文版式、附件和封面的装帧设计,根据书的书性和装帧设计者去沟通。当设计方案拿出来后,编辑要认真审看、整体把握,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修改意见。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编辑在审看设计方案时,对设计方案的色彩、字体、图片等枝节问题过于关注,比如:这个部位的颜色是否都要加深,书名字体是否要移动一下,图案是否要换个位置,放大或缩小一下图片比例……作为设计者是有一定的审美和构图把控能力的,编辑可能认为动了一点枝节部位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设计者来说可能破坏了整体设计方案。所以编辑要认真审读设计方案,综合考虑设计元素,和设计者共同在封面装帧上向读者表达出: “这就是这本书”。编辑对装帧设计方案的审定和整体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装帧设计的形态与书籍内容一致
审读封面的时候,要看设计的整体韵味与书籍内容所表达的信息感觉上是否相一致。
按照国家图书分类法,图书大致分为22类,根据每个社所涉及的初版范围不同,封面设計方向呈现的主题也就不同。各类书籍要根据不同的个性设计不同的封面。一般说来,政治读物的装帧设计要庄重、严肃、大方;现代小说的装帧设计要色彩强烈,具有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现代意识;古典小说的装帧设计要典雅和谐,温文尔雅;散文、诗歌的装帧设计要浪漫、抒情;传记文学的装帧设计要沉稳厚重,充满历史感;文史类图书的装帧设计要内涵深邃,能体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现代科技图书的装帧设计要新颖,具有科技感和超前的意识。如,范一辛先生设计的《辞海》,庄重,大方,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经典之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成功地把握住了工具书的特征,而且使这种把握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所以,文字编辑在审阅装帧设计方案的时候,首先要看装帧设计方案是否把握住了书籍的类型,把握得是否高明。
总之,编辑要从整体上审看设计方案,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枝节问题上。首先要看设计得像不像这类书,只要整体把握住了装帧设计的形式与书籍内容的一致性,设计方案基本上就是得体的。
(二)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统一
设计艺术性是书籍装帧的灵魂,缺了它就会显得十分乏味。编辑必须关注设计方案的艺术性,没有艺术感染力的设计、平庸的设计、乏味的设计一定要否定它。要知道,艺术性强的设计方案,对读者具有难以估量的感染力,会增添书籍本身的价值,会促进图书的发行销量。
编辑在审看设计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让装帧的艺术性服务于装帧的功能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有的设计者把图书装帧的艺术性放在了首位,导致图书封面失去了图书实用功能性的表现。如果忽略装帧设计的功能性,设计的艺术性超出了书籍装帧的基本规律,跃出了设计的圈,一味地追求图书的艺术表现,忽略了图书的实用性,就会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编辑和设计者一定要坚持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统一的设计原则,为读者负责,为读者服务。
(三)设计创意要出新、超前
编辑在和设计者沟通设计方案时,有时候会拿某本书的封面设计风格和设计者去举例, “就像这个封面的就挺不错的”。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设计者最不想的就是和别人的设计方案重复,这样就等于给设计者画了一个圈。
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创新的、超前的设计方案,有时不被看好,因为编辑所接触的当前封面设计风格过去没有见过,所以有一定的排斥和质疑。我认为编辑在审看设计方案时,眼光一定要独特,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装帧的作品才能征服人心。因为设计创意的超前,表现形式的超前,装帧材料的超前,印制装订工艺的超前……这些装帧理念的超前,才能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使读者享受到审美的愉悦。这样的作品在艺术性和功能性相统一的情况下才最具魅力,编辑应该给予这样的设计创意肯定和鼓励。
(四)装帧设计与印制工艺水平相一致
编辑要了解市面上当前的印制工藝水平,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印制工艺来创造书籍装帧的美。同时,要了解当前印制工艺的局限,对于目前在印制或装订工艺上达不到的要求,要向设计者指出来,请他调整设计方案,做到装帧设计在印制工艺上根据现有水平能完美实现的统一原则。
(五)装帧设计的材料、工艺设计要与经济水平、消费水平相适应
编辑对图书读者群体,市场定位要准确,要给一本书装帧的档次定位,既要把书籍做得漂亮,又不能只追求豪华。所用材料和选择的印制工艺,一定要与书籍的市场定位一致,不符合消费水平的高档次装帧,必定会增加出书成本,影响读者购买。对当下市场装帧有经验的编辑会为自己的书籍找一个合适的装帧定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材料,调动先进的印制工艺,做出艺术性和功能性相统一的有“颜值”的书。
(六)艺术性与市场需求相统一
编辑要多做市场调研,多关注和研究图书市场上读者的购买心理。读者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因为装帧艺术风格的变化和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发展。优秀的装帧作品不但是“时尚”的,而且应该是引领装帧潮流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编辑掌握着装帧设计方案的大部分决定权。审订书籍装帧方案时对方案的把握,决定着一本书的装帧命运。编辑对装帧不但应该有一个好的策划方案,而且应该有“独特的眼光”。优秀的设计方案期待着编辑的肯定和支持,设计中存在着的不足,需要编辑提修改意见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一本书装帧设计的成功,不仅要依赖一个有才华的设计者,还要依赖一个有好眼力的编辑。这就需要编辑要懂些书籍的装帧艺术知识,才能和设计者共同促成书籍装帧设计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杨牧之.论编辑的素养[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