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吉
【摘要】医学化学实验是高等医科院校护理、影像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独立学院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绿色化学理念,实验成绩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独立医科院校 医学化学实验 教学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231-01
医学化学是高等医科院校护理、影像、眼视光学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而医学化学实验则是该门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为其将来更好的从事专业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2,3]。基于此,笔者结合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次参与医学化学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在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研究与积极探索。
1.结合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实际,合理选择实验内容
我校属于独立本科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云南省内三本录取控制线,多数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相对重点高校偏弱。同时,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文理兼收,其中文科生约占90%的比例,学生的化学基础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据教师调查,部分学生面对化学学习时有严重的畏难情绪,面对实验课,这种心理越是明显。由于实验室条件和学时的双重限制,实验室不可能为护理专业单独开设完全能体现其专业特征的实验,最终精选了三个实验:“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含量”、“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与薄层层析分离鉴定磺胺类药物”、“几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建议今后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适当调整部分陈旧、脱离实际生活的实验内容,编写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医学化学实验教材,以改变学生“照方抓药”[4]、敷衍了事的实验态度。其次,建议试行开放实验室。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所提供条件,查阅资料后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第三,建议学校相关部门考虑组织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同学的团队精神。
2.实施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实验授课过程中,我们教师有意识的向学生不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在保证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按照“微型实验”的用量完成相应实验。例如在“几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实验中,规定所有试剂均为从胶头滴管中滴出1~2滴使用即可,这样既确保化学反应快速进行,又尽可能的减少了试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如“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与薄层层析分离鉴定磺胺类药物”实验所用丙酮、氯仿、甲醇不得倒入水池,必须倒入“废液回收瓶”中,尽可能做到“三废”的零排放,以加强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及绿色环保意识。
3.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各环节,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1重视实验预习
尽管每位教师实验开始前都会详细全面地讲解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但由于授课对象绝大部分为文科生,中学阶段几乎未做过化学实验,实验动手能力偏低;其次,学生需在3学时内完成实验,还得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时间较紧张。因此,实验预习是保证完成实验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课前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理解实验步骤及结果处理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并认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课前供教师检查。
例如“几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实验,教师可提前一周安排思考题:在糖类化合物的鉴别中,第一步能否使用谢利瓦洛夫试剂?为什么?由于理论课滞后,学生必然得提前学习糖类化合物的分类及主要化学性质,如此一来,既保证学生真正意义上进行预习,也保证教师实验课前能一针见血、有目的性的讲解实验。
3.2进一步规范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培养科学规范化意识
医学化学实验所用玻璃仪器较多。如在“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与薄层层析分离鉴定磺胺类药物”实验中,需用移液管准确移取相应溶剂。教师除强调需专管专用外,还需强调移液体积是否准确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必须同步或分步向学生示教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又如在“几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实验中,教师需示教胶头滴管如何使用才能保证不会造成试剂的污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认真巡视整个实验室,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甚至是错误操作。实验结束后,首先要求学生整理试剂与药品,并按要求放回指定地点;其次要求学生认真清点实验柜子,在教师的协助下补齐所缺玻璃仪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3如实填写实验原始记录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原始记录是实验所得第一手资料。因此,要求学生做实验的同时,如实把原始记录记在报告中“实验原始记录”的空白处,不允许其誊写实验数据,更不允许其任意篡改原始记录。如“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与薄层层析分离鉴定磺胺类药物”实验中,学生需详细记录实验的全过程,包括记录实验所用展开剂体系、显色结果、比移值的计算等数据。根据经验,每年都有学生层析时样品未能順利展开,导致实验没有结果。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要求其仔细查找原始记录,认真回忆各操作步骤,找出异常的原因,并将其写于报告中“结果分析”的空白处,这比简单重复一遍实验更有意义。
4.完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前我校医学化学期末总评成绩由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5%)和实验成绩(15%)组成。可能是由于实验成绩所占比例不大,导致部分学生非常不重视实验课,甚至少数学生经常无故缺席实验。因此,需建立一套科学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目前我们将医学化学期末总评成绩做了相应调整:即在平时成绩(5%)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实验成绩至(30%)。这种改变必将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平时“不做实验”和“混实验”的学生,他们将更清楚的意识到只有按要求认真完成每次实验,才能获得较理想的实验成绩。
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中,更细致、更明确的规定了实验成绩评定的相关办法,其中包括了以往反复强调的各细节,还特别补充了对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通过完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既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又真正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5.结语
面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更进一步提高本门课程实验教学效果和水平,尤其是寻找出适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倪沛州.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庄京,彭卿,王训.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观念[J].大学化学,2010,25(1):13
[3]王津,林友文.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 2014,16(6):453-454
[4]张雪娇,高龙.改进有机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7,15(5):873-875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