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瑞彬��
摘要:科技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工具。但手机给人们乃至中学生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手机和刀一样,无吉凶利弊对错,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关键是被什么人所用!一味禁止学生用手机,实际上是在表面上掩盖问题,而没有解决实际问题。面对手机进入校园的新问题,学校、老师和家长不应“惊慌”甚至禁止,而应该冷静思考,找对策定政策!让手机成为学生生活的好帮手,学习的好助手!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问题;对策
在一个科技领导世界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手机已经不再是身份的象征,不再是有钱人的私有财产,已经成为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工具。“昔日王谢堂前燕”的手机,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也飞入广大学生手中,中学生携带手机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当然,手机给人们乃至中学生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诸如:
1. 学生上网聊天、网恋,影响休息;手机对人体的辐射,影响健康;以至耽误学业;
2. 浏览不良的信息玷污心灵;
3. 互相攀比,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同时又会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4. 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关机电话响铃或信息提示音等影响学生学习,干扰老师上课。有的学生甚至利用手机考试时作弊
……
为此,很多学校一纸禁令,命令学生不能带手机……。有的学校领导甚至带头砸学生的手机,并放在学生每天经过的地方“示众”!因为玩手机而处分学生,以至于学生敢怒不敢言,既怕学校又怕家长,于是玩手机从“地上”转到“地下”从白天转到晚上,变本加厉,彻夜不眠的上网……跟老師、家长玩起了“捉迷藏”。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比如铁器的出现,铁刀、钢刀的出现比起石刀、石斧的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生产效率的大大提高是不用怀疑的。但是,在恶人手中,变成屠刀,变成凶器!手机和刀一样,本身没有吉凶,没有什么利弊对错,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关键是被什么人所用!是由使用手机的人的自律意识、规则意识、道德素养等决定的!所以,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如果一味禁止学生用手机,实际上是在表面上掩盖问题,而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就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想法和做法。
1. 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趋利避害,应该“导”而不是“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或者开发手机的“有利”功能,诸如:通讯、时钟、日历、天气资讯、掌上银行、支付宝、交费、购物、购票、计算、手电筒、拍摄、导航、查找资料、办公等有利于生活的实用功能。
2. 教师从教育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挖掘手机的教育功能,开发手机网络资源,教会学生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在手机上查找、收集学习资料,包括文献、图片、数据、音频、视频等等。利用手机强大的储存功能,储存大量的学习资料,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反复地、自主地利用平台上的资源进行学习,直至满意为止!
3. 教师应开发手机的平台功能。查找搜集一些优秀教师、教育专家学者的公众平台号(微信、微博、映客直播、头条号)等,也可以申请注册自己的课程公众平台号,让学生关注公众平台后,会立即收到操作提示,然后根据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通过输入“数字代号”或“关键词”在公众平台上准确地获取相应文献、数据、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图片材料等教育资源。资源绑定完成后,教师通过课程公众平台的“群发功能”,以消息推送的形式给学生发布学习任务。根据学习内容配置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前预习,或有意布置一些有答案的能力自测题,与课堂有关的上网内容,帮助学生找到上网的点!调动学生上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正面引导学生上网。
4. 挖掘手机的通讯功能和社交功能。让学生利用微信群、微博、QQ好友等功能,通过电话、文字聊天、留言、语音、视频等方式与老师、同学及时讨论交流,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点,促进知识理解,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后,通过“能力自测”题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分析学习绩效,判断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成就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若对学习绩效不满意,学生可利用平台上的资源重新学习,直至满意为止。
教师还可利用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行迹的追踪监控,给个别学生单独指导与帮助,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内化。
5. 指导制定一些得力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上课时间、开会、集会等时间段,公众场合,要关掉手机,至少要调至静音,不高声大嗓地接打电话。并指导学生自觉自律,让这些规定同“不随地吐痰”、“公众场合不能吸烟”一样成为学生、公民的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
6.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高尚的情操,主动和黄、赌、毒作斗争。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做到上网有时间,有正事干,保障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时间,做到把手机当老师、当朋友、当工具用。
总之,拥有作为现代化、高科技的智能手机,是社会的必然。手机正在兼容成为集通讯、社交、移动微电脑为一体,集网络、银行支负、购物、购票、导航出行、查寻、储存等诸多领域功能为一身的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移动学习开始流行于全球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作为教育第一阵地的学校,如果我们不能正面引导学生利用手机,而是一味地“禁”、“堵”、“砸”,就如在现在的高铁时代,我们出行还要坚持以“11号”一样,是不科学的,是螳臂当车,是禁不住的!因此面对手机进入校园的新问题,学校、老师和家长也不应“惊慌”,甚至因噎废食,一纸禁令!而应该冷静地思考,想出对策,定好政策!让手机成为学生生活的好帮手,学习的好助手!
作者简介:
龚瑞彬,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渭源县第四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