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对伍尔芙文学创作的影响

2018-01-18 21:42段艳丽
世界文化 2018年1期
关键词:日常用品伍尔印象主义

段艳丽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941)现在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现代小说大师”,然而,她的文学主张与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广泛鉴赏、学习了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表达,经过自己逐步探索与实践形成的。其中,以法国画家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画派对她的文学创新具有很大影响。当然,她对后印象主义的接受也有一个过程。1910年她第一次参观罗杰·弗莱主办的“莫奈与后印象主义”画展的时候,还不理解它所激起的公众的怒火,只是轻松地下结论说:“我觉得它们没有书好。”(1910年11月27日日记)1912年10月的“第二届后印象主义画展”激起了她更强烈的反应:“整个冬天,这些人对于画布上的绿色和蓝色所表现出的狂热令人厌恶。”但是10年后她创作了一个短篇小说,直接取名《蓝和绿》。评论家乔纳森·奎克(Jonathan R. Quick)说:此举“可以看做是对塞尚式风景画的简短致敬与讲和”。

普通物体与日常生活

保罗·塞尚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之美。在他的眼里,几个苹果、两头洋葱、一个瓦罐等这些再寻常不过的厨房里的日常食品和用品就能构成一幅图画。他的《静物苹果篮子》只是绘出了厨房一角:倾斜的篮子、褶皱的台布、静静的酒瓶、随意散落的苹果、再普通不过的餐桌等。在他的画笔下,人们才发现以前不以为然、漫不经心的物品竟如此之美。伍尔芙的好友罗杰·弗莱是塞尚画作引进英国的积极推动者,受此影响,伍尔芙也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关注日常用品,认为日常物体才是在流动不居的生活中最坚实的所在,正如她在评论笛福时所说:“重点就被搁在了那些最能向我们保证现实生活稳定性的事实上,放在了金钱、家具、食物上,一直到我们似乎楔入到坚实的宇宙里坚实的物体当中。”(译文参见《伍尔芙随笔集》(IV)有改动)在伍尔芙后来创作的 《到灯塔去》中的第二章“时光流逝”中,当黑暗笼罩一切,能经得起岁月侵蚀的就是普通的家庭用品:从岁月之潭中救出的脸盆、碗柜、茶具、火炉等,它们连接起以前的生活并使生活得以延续。这些物品源于普通生活,是支撑起日常生活、人类绵延的坚实基础。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曾经说过,即使是最为普遍、不起眼的生活形态,也是对更为普遍的社会和文化秩序的表达。日用品是构成人们生活的基石,对日常用品的关注、爱惜、欣赏,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态度。

现实生活中,伍尔芙也非常享受这些日常生活物品,它们也带给她极大的幸福感。在1925年的一则日记中,伍尔芙写道:“我们的生活是隐藏的珍宝,又普通得伸手可触。也就是说,乘坐一段去里士满的公交车、坐在草地上抽抽烟、从邮箱里取出信件、让土拨鼠出来透透气、给格里兹梳梳毛、做做冰块、晚饭后出来走走,肩并肩,……哦,这种幸福?每天都一定要有。”(Woolf,1982: 210)在日常用品中,伍尔芙对玻璃情有独钟。因为“玻璃是最好的饰品,能吸光,并改变它”。(Woolf,1977:170)她在日记中曾记载过收到一个喜欢已久的绿色玻璃罐的喜悦心情。在《蓝和绿》中,伍尔芙尝试着用文字来描述一盏玻璃吊灯的光影变幻。小说字数不多,加上标题一共才266个单词。第一部分以“绿”贯穿全篇:傍晚时分,夕阳未落,余晖照在大厅的吊灯玻璃上,在大理石地面投下了绿色阴影。然后夜晚来临,绿色与黑色混合,变为蓝色,绿色让位于蓝色,所以第二部分以蓝色贯穿全篇。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极其寻常的一小段时光。小说里没有故事,甚至没有人物。那么,叙述者是谁?是男还是女?是老人还是少年?是房屋主人还是游客?是谁的视角?这普通生活中的普通一景,也许如过眼云烟,不着一丝痕迹;也许,某个时刻,电闪雷鸣,惊人乍现,引起一系列的联想与回忆,或温馨,或失落,或者会是“存在时刻”也未可知。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小段一小段地构成我们或丰富或贫瘠、或平淡如水或激昂壮烈的人生。这样的描述在伍尔芙后来的长篇创作中比比皆是。《达洛维夫人》中,餐桌上的玻璃杯和银餐具、小垫子、小碟子、蒸锅、壁炉以及葡萄酒和咖啡等这些日常用品支撑起的普通时刻同首相到来的时刻同样重要。《现代主义与日常生活》(Modernism and the Ordinary)的作者、芝加哥大学的奥尔森教授(Liesl M. Olson)说:批评家们经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生重要的“存在时刻”上,却大都忽略了日常普通小事。然而,无论是乔伊斯的“顿悟”(epiphany)、庞德的“神奇时刻”(magic moment)还是艾略特的“转折世界的寂静点”(still point of the turning world)无一不是由日常生活小事引发,最典型的莫过于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流年》中由一块小玛德琳蛋糕引起的煌煌三卷本的回忆。

塞尚的一些画作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场景,将目光转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不夸张,不神话,老老实实。他的《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中,系着围裙的妻子也许刚干完家务活,坐在椅子上稍稍休息片刻,一会儿还要接着收拾屋子,恰恰这平凡普通的一景被画家捕捉到,于是不动声色地描摹了下来。《画家的父亲》中,头戴小帽的父亲在认真地翻看报纸,也许这是他每日的必修课,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有没有有价值的信息报道,或者接着读读故事连载……高大的手扶椅上,父亲双腿交叉,以最舒适的姿势坐着,安详知足。而《玩牌的人》中,两个男人坐在嘈杂的小酒馆里,认真地打牌,这是他们辛苦工作一天后唯一的消遣。画家用了大块的色团,抓住人物神韵,把它们呈现在画布上,成为绝世佳品。同样,伍尔芙后来也倡导文学要能反映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达洛维夫人》是一个贵族妇女一天的生活;《到灯塔去》中是由一家人三个主要的时间片段组成。短篇小说更不用说,大多是生活中的一个横切面。1921年霍加斯出版社出版的《星期一或星期二》中,作品基本上都取自日常生活片段:一场谈话(《晚会》)、一次小小的误解(《同情》)、一只不起眼的蝸牛(《墙上的斑点》)、花坛散步的人们(《邱园记事》)、一座空置已久的房屋(《闹鬼的房子》)、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星期一或星期二》)等。正是有了这些方面的练笔,伍尔芙才突破了创作上的窠臼,从长篇小说《雅各之室》开始,走上了属于自己的文学道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常用品伍尔印象主义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口语步步高:说一说日常用品
如何把日常用品描写具体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当艺术家干起家务活
谜语猜猜猜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空间构建视野下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