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留守家庭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8-01-18 19:44刘嘉
教育界·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高职学生

刘嘉

【摘要】文章探讨了留守经历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使用自编的留守情况调查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PI)对某高职院校大一入学部分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具有留守经历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留守经历;心理健康状况

很多关于高职生的研究表明,目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居多。由于城乡教育水平、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农村学生学习成绩确实不如同龄的城市学生。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费比本科教育费用低,所以很多高职学校的生源都是来自农村的高中生。而近十年来,乡村城市化的转型非常快速,导致农村的劳动力大范围地向城市输入,30-40岁的青壮年绝大部分选择进城务工。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有限,比如孩子在城市的学费、生活费等现实经济压力较大,他们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这样被留在家乡的孩子就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罗静等人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两方或者其中一方在外务工远离家乡,且在外地持续务工时间在6个月以上,其未成年子女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父母不能亲自监护和一起共同生活的儿童[1]。这些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被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少部分是无人看管长大。在留守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其父母不在身边,给予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上照顾和管理较少。梁挺等人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影响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2]。也有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总体水平偏低,孤独感强,抑郁高,消极的人格特质突出[3]。

目前对于有留守经历的群体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未成年的儿童身上,而对于有留守经历的高职大学生的关注及研究较少。当留守儿童长大后步入高职院校,他们的留守经历到底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新生入学面临着入学适应问题,其入学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怎样的呢?本研究就以笔者就职的武汉一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對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该学校有留守经历的学生的状况,了解有留守经历与没有留守经历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

一、研究过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湖北省某高职院校大一新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5个班,每个班的全体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共420名学生,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回收率95%。被试年龄为17-19岁。其中有过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为190名,没有留守经历的学生212名。

2.研究工具

(1)自编留守问卷。主要用于筛查有留守经历的高职生的童年具体留守情况,包括父母外出工作情况,经常与谁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工作时间,多久与父母联系一次,父母回家停留时间,以前从何时开始留守等。

(2)心理健康测试量表。采用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作为测量评价心理健康的工具,该量表被广泛地运用在各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除了4道测伪题之外剩余56道题,每个项目1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得分按照标准可划分为三个层次:Ⅰ类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Ⅱ类属于一般心理问题,Ⅲ类心理健康状态良好。

3.研究方法

在新生入学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班集体做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的固定时间发放自编留守问卷,当场收回。

(二)统计方法

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作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一)留守经历情况

自编留守问卷的调查显示,该校有留守经历的学生有190人,占总体被试人数的47%。在有留守经验的学生中,51%外出打工的家人为父亲一人,54%的留守学生与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32%的留守学生是从小学开始留守经历的,51%的学生留守经历持续3年及以上的时间,54%的留守学生与打工家人的联系频率是每周一次,48%的留守学生的父母回家团聚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

(二)心理健康水平情况

Ⅰ类有较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检出率是11%,Ⅱ类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2%,心理状态良好的学生占67%。有留守经验的大一新生中有较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检出率是13%,高于无留守经验的大一新生中有较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的比例8%。同样,有留守经验的大一新生中Ⅱ类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26%,也高于无留守经验的大一新生中Ⅱ类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18% ;有留守经验的大一新生中Ⅲ类学生比例60%,低于无留守经验的大一新生中Ⅲ类学生比例73%。

UPI总分代表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数越高代表心理问题越严重。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生中有留守经验的学生的UPI总分要显著高于无留守经验的学生UPI总分,即新生中有留守经验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无留守经验的学生更严重一些。

(三)心理回访情况

每年的新生心理测评结束后,学校的心理教师都会约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以了解其在入学这段时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的感受与现状,在回访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现在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源于他们的原生家庭中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在有留守经历的学生身上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三、讨论与分析

(一)高职留守学生总体情况

研究发现,高职新生中有留守经历的学生比例为47%,这和其他研究中的高职留守新生比例接近[4],但是在本科院校中有留守经历的学生比例要远低于这个数字,一般在20%左右[5]。此外,这些留守家庭中多数为父亲一人和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由隔代抚养人将留守学生抚养长大,留守经历的持续时间也很长,与打工外出的父母联系也不紧密,这些都在后面的回访咨询中得到了印证。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将负面情绪压抑在内心,几乎从不和父母聊自己的内心想法与感受。endprint

(二)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发现,大一新生中Ⅰ类有较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检出率是11%,Ⅱ类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2%,心理状态良好的学生占67%,这与姜伏莲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比较一致[6]。

在比较有留守经验和无留守经验的学生的心理筛查结果时,有留守经验的大一新生中Ⅰ类、Ⅱ类的学生比例均高于无留守经验的大一新生中的比例,UPI得分也是有留守经验的学生显著高于无留守经验的学生。这说明留守经验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中,虽然使用的测量心理健康的工具量表与本研究不同,但同样得到可支持本结果的结论。例如: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偏低[7],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际敏感度、精神质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8],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病理症状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9]。在后面的访谈中也发现,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留守经历使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与互动,尤其是心理支持与关注,让他们感觉自己被忽略,所以他们的依恋类型多数为非安全性依恋,低自我评价,多数都有心理创伤,所以心理健康程度也较低。

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不太适应新环境,他们在学习方式、室友相处、生活方面都需要做出调整与改变,以适应新环境。这需要学校的学生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心理教师等的帮助与辅导,同时也要做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连接工作。

四、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是一个对有留守经历的新生的基础性研究,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纵向追踪研究,考察不同年级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一些心理特质上的差异,也可以引入其他变量作为中介变量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扩大样本范围与数量。

【参考文献】

[1]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05):990-995.

[2]梁挺,郑丽莉,秦凯,等.广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现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4):632-634.

[3]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等.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33-40.

[4]何文文,嚴晓燕.留守经历对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1):12-15.

[5]刘海霞,王玖,林林,等.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04):636-638,641.

[6]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02):483-486.

[7]温义媛,曾建国.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05):719-720.

[8]温义媛,曾建国.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02):146-147.

[9]杨雪岭,冯现刚,崔梓天.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03):227-2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状况高职学生
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