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于姝燕+王建华
【摘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将传统讲授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从而实现讲授法和讨论法两大教学模式的整合,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研究热情,培养了研究能力,是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对分课堂;研究生教育;立体化学
一、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出现信息的传递与接收相关性失衡的现象。教学方式单一,大部分研究生课程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严谨、封闭,主要以确定性知识和预设性内容的授受为核心目的,是引导研究生系统获得专业领域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讲授式教学中,缺乏自主性、研究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导致研究生参与性不强,教学效果较差,从而使得科研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
讨论式教学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具有探究、研讨、合作的性质。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间融洽地交流,相互配合,能够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热情。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于师生讨论,系统讲授过少,讨论的重点、难点及深度、广度等难以掌控,问题导向过于随意化,不利于全面深入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如果没有教师的事先讲授,要进行互动是不可想象的。
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教学内容再先进,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提升研究生的课堂质量,实现研究生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的整合,就必须改革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对分课堂的概念及优势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由普林斯顿心理学博士及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提出来的,通过将传统讲授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相结合,有效避免了讲授法的一些缺陷,增大了讨论式教学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比重。该模式在形式上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 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从而实现了讲授法和討论法两大教学模式的整合。
对分课堂是一种有效解决研究生课堂教学难题,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研究生已具有独立思考和明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在授课环节,教师通过单向讲授,介绍教学内容的框架、重点和难点,不覆盖细节;研究生会在下一课前认真准备和理解相关的材料,把握学科前沿,开展讨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对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立体化学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一)立体化学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立体化学是医药类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包括构型和构象)及其对化合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近年来,立体化学在合成有机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药学研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研究生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研究生理论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中学生接受较为困难,缺乏学习积极性,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对解决立体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优化立体化学教学策略
对分课堂主要针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教师不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仅是改变教学流程,无须经费、设备投入,具有很强的经济适用性。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在时间上隔开,让学生在课后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需求,在适合自己的时间,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学生准备充分后再进入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收获和困惑,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对于研究生立体化学课程而言,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从中介入了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两项教学任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内化吸收学科知识的同时,将教学重点、难点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向以及学术前沿问题结合起来。
三、对分课堂在立体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历史几乎同样久远,而且关系密切,是医药类研究生的基础课程。课程本身具备系统性与完整性,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同,导致学生对该课程有特定的学习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研究方向进行个性化教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正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结构要求,为学生更深入地结合自身研究课题提供空间,同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解决了立体化学在研究生阶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对分课堂在立体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细节
实施步骤:立体化学课程理论课时为20学时。每周4学时,每学时45分钟。按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根据研究生人数设立4个学习小组,每组3~4人,每周前2学时由教师讲授课程知识概念、框架以及重点和难点,讲授完成后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中心议题并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供学生课后查阅,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吸收、内化,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学习文献资料,为下次课堂分组讨论做充分准备。每周后2学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讨论,每组由一名学生进行讲解,组内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可在发言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每一组的发言给出启发性的指导。
实施过程。首次上课时,教师将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发给研究生,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安排。根据立体化学课程学时安排,上课时间为五周,所以把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立体化学基础,第二部分为构型和构型联系,第三部分为外消旋体及其解析,第四部分为构象和构象分析,第五部分为不对称合成。每周前2学时,教师讲授每一部分的知识概念、框架以及重点和难点,由教师选择中心议题,各组学生结合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确定议题,课后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做好读书笔记以备交流讨论。每周后2学时,学生围绕重要概念,重点、难点解析,相关的研究进展,文献资料中得到的启发等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见解。每组讨论时间为10~15分钟,剩余时间其他小组可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提出讨论内容中存在的科学技术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准备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endprint
(二)研究生立体化学课程对分课堂教学评价
从研究生的角度出发,在对分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增强,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自主安排学习,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自己课上不懂的或符合自己研究方向的相关书籍与资料,再带着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与教师、同学交流并共同化解存在的问题。在对分课堂的理念下,学生从被动、单一、枯燥的课堂走向开放、主动、自由的课堂,多维度地探究与剖析相关的学术问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强化了学习欲望,培养了探究能力与科研精神。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强度有所降低,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时、全面地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会被推着前进和提升,角色也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在减少不必要的体力劳作、消解课堂单调性的同时,增强了教学的层次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合理解决了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理论讲授与科研训练相脱节的问题。
对于研究生课堂教学,对分课堂建立了一种新的课堂文化。过去的课堂展现的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彩,如今更多的是让学生展示精彩,教师和学生是合作者,学生有了自己的权利,课堂变得更加民主和平等;对分课堂带给了师生真正的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尊重、合作、共赢、集体等不再是抽象而空洞的概念,而是鲜活、深刻、清晰的体验。对分课堂的出现,重新定义了课堂,也重新定义了师生关系,将知识学习转向能力培养,是教育观念上的重大转变,是研究生教育实现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希望为研究生教育揭开崭新的一页。
四、结语
在研究生立体化学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的优势,对课堂时间做出合理的分配,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利分享和责任共担,促使研究生反思学习的过程与体验,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科研热情,培養了科研能力,也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师生、生生的合作共赢,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浩彬.对分课堂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老区建设,2017(02):75-77.
[2]鄢平牡.浅析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理论,2013(30):216-217.
[3]陆大雷,陆卫平.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141,143.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5):5-10.
[5]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03):116-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