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红群 刘明皓
摘要:本文在阐述班级建设总体构想基础上,提出小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双层多元小组指标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某初级中学多年的观测数据的比较,分析了其实施的效果,旨在为促进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提供指导。
关键词:班级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025-02
近几年来,高效教学模式探讨异彩纷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上,倡导“导、学、思、究”等主要环节;在课堂组织上,采用分组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效果的评价上,采用多角度、多方式评价模式。作为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如何适时激励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总结班主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如何促进个体积极主动学习为目标,探讨双层次多元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促进教学更加高效提供指导。
一、群体智能原理与班级建设总体构想
灵感来源于鸟群飞翔优化原理。在天空中飞行的鸟群整齐划一,其中既有头雁的奋力前行,也有个体的能动调节。在運动中个体通过观察比较同伴的飞行状态,适时调整自己的速度、方向、高度等飞行姿态,确保与同伴距离适中,不致掉队和过度拥挤,从而达到整体最优。这里既有头雁的标杆导航作用,也有个体的能动追踪,使得众多的鸟儿能协调一致,从而具有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的行为[1,2]。小组、班级和学校乃至更大的教育集团都可看成飞行的鸟群。在班级管理中,将班级管理目标分散到小组,赋予小组一定的能动性,使得小组之间形成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协调发展,达到班级整体最优效果。同时希望通过小组建设,带动个人发展,使得个体发展最优,这样个人有方向、小组有目标、班级有梦想,从而像小鸟一样协同飞翔。
二、双层多元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互动的基本单元,是班级建设的基础单元。小组建设需把握以下基本原则:小组人员搭配的均衡性与竞争性原则、职位和履职的公平与效率原则、考核体系的易操作性和持续改进原则、事务处理时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这里的“双层”是指评价与考核对象建立在个人和小组两个层次上,通过对个人和小组的激励带动整个班级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多元”是指评价指标多样化,既包括日常操行、学业成绩,也包括个人履职表现等。要加强班级建设,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建设是核心,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是根本。评价目标只有依托指标体系的落实,才能使小组具备行动的灵魂,因此指标评价体系建设在小组与班级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个人指标评价体系。从个人层面看,个人指标评价体系由个人日常操行表现、学业成绩和履职表现三部分组成。在评价个人日常操行表现时,将其数据化为个人日常操行分,主要通过对积极行为给予肯定性加分和各种违纪与消极行为给予否定性扣分。个人学业成绩由考试成绩的好坏给予评价。依据历次考试成绩,个人学业成绩分退步、稳定、进步等多种情况。成绩的评价立足学生现有基础,鼓励进步,关注过程而非一次性得失。在日常工作中增加了个人履职表现的考核内容。班级建设遵循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理念,实施全覆盖原则,让人人有机会得到锻炼。个人履职表现主要考核班级各级班干部履职情况(能力、责任感、履职效果)。
2.小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小组操行表现和小组学业成绩两部分。在个人评价的基础上,以小组为统计单位,统计小组操行分,并进行排序,进行优、良、中、差评价,主要是对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给予肯定性加分,对违纪与消极行为给予否定性扣分,让学生树立“组兴我荣,组衰我耻”意识。小组学业成绩评价采用和操行分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由各组员成绩均值与班级成绩均值的差距来排序,确定优、良、中、差。
三、双层多元指标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
1.小组组建。以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某班级建设为例,遵循小组建设的原则,将班级52人分成9小组,7个6人组,2个5人组。每个小组设一名班长(组班长),另设一名学习组长(管学习)和执行组长(管纪律),其他为科代表或其他班干部。在9个组班长中选举一位作为总班长,负责班级全面工作,总班长也实行淘汰制度,但一旦稳定不再变动。班级日常管理采用组班长值周制,这样一方面减少组班长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给更多的人提供了锻炼机会。在小组人员搭配上,可根据小组的发展及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各小组组员之间的微调,最终实现小组人员搭配最优化。
2.日常表现的考核。每天小结、每周总结;班长考核小组,小组长考核个人。班级一本评价手册,每组一本评价手册。班长主要考核9个小组的日常表现。黑板上右下角绘出了小组位置对应的九宫格图,科任老师上课期间对各小组的表现作出评判并在相应位置上给出小组加、扣分。班长每节课后将该科任老师的评价结果登记在班级评价手册上。班长每天利用习会课公示加、扣分的原因。公示保证加、扣分的公平性,记载保证加、扣分可查询和可追究。班长的所有评价只须落实到小组。执行组长对本组组员的表现进行考核,同时将班长对小组的加、扣分落实到组员。
3.学业成绩的考核。成绩最终反映了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效,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时,不能放松对小组、个人学习成绩的数据管理。在考核时,个人与小组的学业成绩以前几次的平均成绩作为基数,确定个人、小组的学业是进步、退步还是稳定等。小组在每次考试之后要共同讨论下次考试的竞争目标,确定的竞争目标(对手)必须是本次考试比本组好的小组,如果下次考试赶超了该小组,就计达标奖。当然不要以学生的一次考试定输赢,需要有完备的成绩记录。
4.个人履职表现的考核。班长团队(9人)的履职表现主要看班级在年级评比中的情况,若在年级评比中班级的各项评比为优,则班长团队的履职表现为优。班级其他班干部的履职表现由组班长团队商议,征求小组组员意见来确定,并给出理由。充分体现“我的班级我做主”的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endprint
5.奖惩规则。奖惩指标体系分为个人奖惩和小组奖惩两部分组成。每周奖励优秀小组,奖励分为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半期与期末奖励包括个人奖与小组奖。个人奖涵盖了个人的方方面面,小组奖涵盖了小组的方方面面。小组当天评价位于最后的组员及每周落后的小组都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小组和个人操行分扣满一定分数取消一切评优评先资格。
四、双层多元指标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
1.从统计数据看班级管理实施效果。通过小组评比,将竞争机制引入小组,既促进了小组建设,也带动了个人均衡发展。在竞争的基础上,小组组员间的互助也成为了班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班级成绩的比较要在年级同类型的班级之间进行才有意义,通过两年多不懈的努力,我所带的班级,在年级同类型7个班级的评比排名,从入校时期的学业成绩第7名,稳步上升到第1名。
2.从各种活动的获奖情况看班级管理实施效果。通过一定时期的坚持,不仅学业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整个班级风貌也焕然一新。初11班在年级及学校举行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奖励包括军训表演、朗诵比赛、元旦表演、英语剧表演、校运动会、武术操表演、黑板报评比等各项比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3.从家长态度的变化看班级管理实施效果。刚入学时几乎每位家长都对班级持怀疑态度,甚至还有几位家长将孩子转到了其他班。第一次家长会后,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家长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第二次家长会后,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家长们基本认同所选择的班级和学校。孩子们的变化与进步、家长态度的变化离不开双层多元指标评价体系下的班级管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明显增强,最突出的表现是从初一到初三没有流失一位学生,而且学生人数还增加了,从进校时的49人增加到现在的52人。
本文借助群体智能思想,构建了班级管理的双层多元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对某初级中学所带班级多年的观测数据的比较,从多目标的考核指标统计数据、班级建设获奖及学生和家长的态度转变等方面论述了该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总之,小组建设既要有建设的形式,也要赋予小组建设的灵魂,这里灵魂是指小组必须具有阶段性的清晰的目标。目标的落实主要基于指标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定期目标考核。既有组织架构,又有组织灵魂,加上个体能动的适时的调整,给班级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波,杨路明,雷刚跃,等.融合粒子群与蚁群算法优化XML群体智能搜索[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8):1371-1377.
[2]余建平,周新民,陳明.群体智能典型算法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25):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