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与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8-01-18 15:28杨晶晶
绿色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杨晶晶

摘要:在系统分析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势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面临的生态困境和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相应对策,以期给长江经济带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3-0021-02

1 引言

长江流域总面积约180万km2,其起源于青藏高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拥有全国40%多的人口,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随着该流域经济、人口总量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膨胀式发展,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助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相对滞后所造成的危害开始显现并逐步升级。其结果是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因此,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是迫在眉睫。

2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优势

2.1 价值巨大的水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长江,作为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河流,在生物多样性、蓄泄洪水、渔业发展、航运旅游方面发挥着巨大经济服务价值。其中,内河货运量居世界首位、占全国一半以上的水力资源可开发量,水资源占全国总量36%及由此形成的水资源供给和洪水蓄泄能力;淡水鱼类及其生产基地占全国总数1/3,拥有高达300亿尾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鱼苗年产量,拥有147种特有鱼类也使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珍稀水生生物物种基因库和淡水渔业种质资源库。同时,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和名山大川,使长江流域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集中区域。

2.2 重要的生态区位、丰富多样的生物品种

长江流域因海拔差距和经纬度差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域板块,形成生物、植被、自然环境和资源迥异的地理资源形态。

统计数据显示:从植物、动物栖息分布上看,长江流域重要保护物种达到1400余种。其中上游的三峡库区有蕨类、裸子、被子植物6088种,又有哺乳、鸟、爬行、两栖4类脊椎动物499种。中游地区共有裸子、被子植物7037种;下游地区共有种子植物4259种。包括岷山—邛崃山等5个国家级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在内的自然保护区827个,约占到长江流域面积的1/5,远高于全国15.1%的平均水平。

优越的光热水土配比条件,使长江流域成为国内重要的粮棉及鱼类主产区。拥有耕地约4.62 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其中水田面积约占全国水田的2/3。流域内农林产品丰富,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9% 。粮、棉、淡水鱼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0%、30%和60%。同时,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和生态屏障,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就在长江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8个全国重要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内,占据了全国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区总量的半壁江山。

2.3 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

长江沿岸为国家重要的城市绵延带和内陆经济发展带。目前流域沿岸已经形成了包含制造业、汽车制造产业群、纺织类、电子电工设备制造等稳定的产业布局,有明显的产业资源分布依赖特点和重化工业沿江布局特征。包括长三角等6个城市群247个城市,分布有上海等5大钢铁基地、7大炼油厂以及3个大型石化基地。以2013年为例,长江经济带GDP为25.6万亿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在城镇化率达到53%的基础上,长江经济带GDP产值占到了全国的41.2%,土地开发强度高出全国平均值2.5%。

3 面临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困境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经济发展不均衡、环境污染差异大。这与流域资源分布极差大、地理状况和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的开发与干扰有密切联系。如长江源头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冰雪融化,上游地区尽管采取了诸如三峡库区这样的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但依旧面临着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沙漠化等生态问题没有得到彻底遏制;中游地区面临湖泊围垦和淤积萎缩,导致洪旱灾害频繁发生;下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面临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的同时,人居生活污染排放、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源,导致湖泊生态灾害如湖泊减少、水质下降、富营养化时有发生,耕地面积减少,林地植被盖度下降,粮食供给及林地生态服务下降,因此,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下降。

以上环境变化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和影响是广泛而且深远的,集中表现为“三加一大”:即灾害威胁加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退化加快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巨大。

灾害方面,长江上游地区近年来发生了3次大地震(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和四川芦山),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还有频发的长江大洪水与局部地区持续干旱等,都是长江流域灾害威胁加大的集中体现。因为长江流域地理分布特点,从雨带延伸方向上可看出上中下游地势落差明显,如上游地区持续降水将会导致中下游洪水频发,且流速上出现上急下缓的特点,因此洪水也呈现出峰高、量大、历时长等灾害特征。而灾害的频发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基础建设设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灾难。

环境污染方面,污染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累计效应明显。2013年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42%以上,SO2、NOx、烟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1/3、部分水系及整体湖泊污染较重、大气环境质量堪忧。长江经济带用水总量及工业用水分别占全国用水总量的47.3%和工业用水量的60.8%,而由工业园区特别是重化工企业污水排放,导致的所在地及下游地区的供水安全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接连发生。

生态环境退化方面,受长时期高强度开发影响,造成长江流域资源承载能力负荷加大,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山川冰河融化,源头和上游的水源减少趋势明显。对上游涵盖的自然资源储备影响较大。而近年来基于开发模式的不可持续,导致森林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逐步破坏、水土流失,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森林植被的破坏也引发了大熊猫等众多珍稀与特有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一些珍稀濒危水生物种和多种江湖洄游性鱼类消失殆尽,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同时,湖泊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湖泊的自净能力逐步弱化,导致湖泊与河流的天然联系受到干扰,富营养化、水藻型湖泊退化现象频发。endprint

4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4.1 统一思想,明确定位,将改善生态环境放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第一位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是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发3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文件对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江经济带有了明确指向说明:“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綠天蓝的生态廊道”。并且,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个难以协调的问题,2016年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明了方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3月开始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更是首次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第一战略。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依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统一认识,奠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

4.2 统筹各项战略举措,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廊道的建成

(1)规划管理国土空间开发。水电、土地、矿产资源的开发以生态为导向,进行集约管理与约束开发,尤其注重长江经济带沿岸资源的保护和经济带的空间协调布局。

(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首先要制度保障先行,才能完善发展与管理中的盲目和不协调现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损害的监管追责等制度、法案都需要建设长江流域的综合管理机制来执行和监督。

(3)完善长江流域生态的系列保障体系。长江整体和谐的生态格局,需要水陆统筹、区域协调、整体布局,让大生态系统保护的完整性和连通性成为可能。以水安全保障、自然生态保育、重大灾害防御和环境生态风险防范为重点的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保障工程体系建设分批、分部完成实施,才能让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逐步走上正轨。

4.3 构建长江流域经济与环境共赢的治理新模式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方针,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进一步拓展长江流域综合生态治理的领域与空间,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不断完善流域治理和监管法规制度,并以构建监测评估为前提,实施建设治理并重及监管控制动态管理的模式,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常态化、法制化、社会化,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关乎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和根本保障,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因此,必须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统一思想,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实施,确保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杨桂山,徐昔保,李平星.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5(11).

[2]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25/content_9092.htm.

[3]邓 玲,李 凡.何从生态文明破题长江经济带——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的实现路径和方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