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章兵
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篇章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了解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并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欣赏(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上得到提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怎么读”,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模式有很多,这里我主要围绕“读”“画” “讲” 三条主线谈一下高效阅读的诸多方法。
读,分略读、跳读、细读、推读、概读。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
跳读: 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
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表达法或语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
概读:引导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进行概读,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画,就是在阅读中画出关键信息,画出人物关系、句群关系及故事场景。
第一,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画出关键词、主旨句、生词、难句。
第二,教师在黑板上画个简单醒目的图,将文章传递的关键信息体现在图上,并尽量勾勒出文中涉及的各种关系。
第三,教师勾出框架,让学生理解之后填充有用信息。
讲,不是传统的灌输,而是要讲有价值的、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有帮助的东西,要讲出新意。
第一,讲词汇。教师要讲语音、英汉释义、用法、例句,还要讲记忆法、构词法、适用语境、在文中的逻辑关系等。
第二,讲主题。从题目到段落,再到主旨句,小到每一句话,都有其主题。每一句话,教师要讲主干、中心词及与别句的逻辑关系。每一段教师要讲主旨、议题及内在的写作逻辑。
第三,讲结构。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贯穿始终的主线,通过精读、理解全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线,找出结构。文章遵循何种结构,因不同的文体而不同,如议论文通常是“总-分-总”,记叙文则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
第四,讲语言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语言特色。作者之所以选择某词某句某结构,一定有他的道理。学生阅读的同时要保持对语言的高度敏感,细细解读这些语言,揣摩作者意图,深刻理解文章主题。至于如何发现这些特别的语言,如何解读,我在前面《提高语言敏感度,教学有趣而高效》一文中有较多论述,并在《奇速英语快速阅读高手26招》一书中举了具体案例,在此不作详论。
阅读教学,教师要眼、口、手、脑并用,并带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动手动口,要时刻保持对语言教学的研究热情,平时多思考,多揣摩,定有所收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