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工布江达强昂多杰钼(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8-01-18 00:04瞿承燚
福建地质 2017年1期
关键词:辉钼矿北西北东

瞿承燚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13)

冈底斯是一条重要的构造带,也是一条重要的成矿带。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1],发现了甲马、驱龙等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2,3 ]。强昂多杰钼(铜)多金属矿位于工布江达县强昂多杰—多青岗一带,处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该区成矿以钼为主,区域上具有较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4]。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南部边缘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的东段与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的过渡地带,南临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层区划属冈底斯—腾冲地层区,拉萨—察隅分区的北部地层小区。

区域地层主要出露有前奥陶世雷龙库组、马布库组等变质地层,及中-晚侏罗世叶巴组火山-沉积地层等。前奥陶世雷龙库组以变粒岩、石英岩为主,夹云母片岩;马布库组以石英片岩、云母片岩为主,夹石英岩、变粒岩等。中-晚侏罗世叶巴组分布广泛,可划分为3个岩性段,第一段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片理化粉砂岩,夹铁质石英粗砂岩等;第二段为一套基性-酸性双峰式火山岩,夹碎屑岩组合,具有高含钙质特征;第三段为变质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粉砂岩,夹变质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等。其中,中-晚侏罗世叶巴组的第二段为成矿层位。

区域上侵入岩主要为早、晚白垩世,次为古近纪,局部出露中新世斑岩体。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另有少量的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辉长岩、辉绿(玢)岩脉等。

区域上形成了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构造形迹组合,加里东期以强塑性挠曲、脆韧性剪切变形为特征;印支-华力西期则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以频繁的振荡活动为主要特点;印支期之后,特别是燕山期,地壳活动频繁、强烈,以地壳浅层次脆韧性变形为主[5];长期的构造变动,最终造就了该区以北西向构造为主,北东向构造次之,近东西向、南北向构造形迹零星分布的构造格局(图1),北西、北东向为脆性、脆韧性断裂带和逆冲滑脱构造,褶皱构造[6,7 ]。

图1 强昂多杰钼(铜)多金属矿区域地质矿产简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 map of Qiangangduojie cuprum-molybdenum polymetallic deposit1~3—中-晚侏罗世叶巴组;4~5—前奥陶世马布库组;6~7—前奥陶世雷龙库组;8—古新世二长花岗岩;9—晚白垩世正长花岗岩;10—晚白垩世黑云二长花岗岩;11—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12—花岗闪长斑岩;13—闪长斑岩;14—花岗伟晶岩脉;15—石英脉/基性岩脉;16—花岗岩/闪长岩;17—地质界线/岩相界线;18—断层;19—韧性剪切带;20—钼矿点;21—铜矿点;22—研究区范围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地层单一,主要为中晚侏罗世叶巴组第二段,岩性为一套基性、酸性双峰式火山岩夹碎屑岩组合,以变玄武岩、变玄武质熔结凝灰岩、变英安流纹岩、变流纹岩、变英安岩、变流纹英安岩、变英安质凝灰熔岩、变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为主,夹少量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钙质砂岩、绢云板岩、钙质板岩、石灰岩等。从岩石化学成分看,火山岩“双峰式”特征明显[ 8,9 ],SiO2含量集中在41%~50.4%和64%~69%两个区间,主要为玄武岩和英安岩两类。玄武岩中CaO、MgO含量较高,CaO 7.5%~13.17%,MgO 6.41%~10.51%。

2.2 侵入岩

矿区岩浆岩有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古新世二长花岗岩,晚期细晶岩脉、闪长玢岩脉、花岗细晶岩、基性岩脉等普遍发育,均呈北西向展布。早白垩世侵入岩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呈岩基状产出,少量呈岩瘤状,但多被后期的岩体侵入分割。岩体中发育有较多的深源闪长质包体,包体成分为深灰色细粒石英闪长岩和黑云闪长岩。早白垩世侵入岩可进一步划分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中粒花岗闪长岩和中粗粒花岗闪长岩等岩相。早白垩侵入岩岩石化学成分,SiO2含量为56.2%~73.64%,均属中酸性岩,以酸性岩占主体,少量为中性岩,以超酸富碱为特征,岩石铝饱和度分类均为铝过饱和类型,由里特曼指数来看,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10]。

区内浅灰白色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侵入中晚侏罗世叶巴组第二段的浅变质火山岩和浅灰白色变质中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中,被古新世二长花岗岩侵入,而在岩体内留下的浅变质火山岩和浅变质沉积岩捕掳体或残留顶盖,以及在其内外接触带或其附近发育角岩(化)、矽卡岩化、黄铁矿化,并有铜、钼矿化等矿化蚀变现象。花岗闪长岩中采用锆石U-Pb SHRIMP法获得同位素年龄141 Ma,并在该样品的包体中获得同位素年龄(263±2)Ma,说明该岩体在形成过程中有更早期的物质融熔加入。

2.3 构造

测区以北西向构造为主,北东向构造次之,近东西向、南北向构造形迹零星分布。其中北东向发育较晚,明显切割北西向构造(图2)。

北西向主要为压扭性剪切韧性断层,其次为压性逆断层,是强昂多杰钼铜矿的控矿、导矿及容矿构造之一。剪切韧性断层长约28 km,宽约10 m,倾向北东,倾角约80°。断层切割比较深,上下盘均具强烈的硅化、绿泥石化,其中,有揉皱状石英细脉分布。断层带内有碎裂岩、碎粉岩、糜棱岩、断层角砾岩、构造片岩等。岩石遭受韧性剪切力作用,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重结晶在岩石中重新组成形成黑白相间分布的条带,后期见有脉体贯入,脉体有碎裂现象,具有多期活动性质;压性逆断层是由多条断裂组成,长约6.0 km,宽为15~100 m,倾向南西,倾角65°~85°,断层内可见绿泥石化、硅化等现象,并有石英脉和辉绿玢岩脉沿断裂贯入。

北东向主要为一系列脆性断层,个别断层纵贯整个测区,长度为52.5 km,宽10~30 m,产状较陡倾,多倾向北西,局部倾向南东,倾角70°~80°。断层局部断面光滑,见有擦痕,带内的岩石强烈破碎,多已糜棱岩化,有断层角砾、石英透镜体及硅化现象,两侧发育“S”型小揉皱,偶见细粒花岗岩沿断裂贯入。该系列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为先压后张左旋走滑断层,并切割早期的北西向断裂。

图2 强昂多杰钼(铜)多金属矿矿区地质图Fig.2 Geologic map of Qiangangduojie cuprum-molybdenum polymetallic deposit1—中-晚侏罗世叶巴组第二段;2—古新世二长花岗岩;3—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4—基性岩脉;5—石英脉/闪长岩;6—玄武岩;7—英安质流纹岩;8—流纹岩;9—砂岩;10—石英杂砂岩;11—花岗闪长岩;12—二长花岗岩;13—硅化/角岩化;14—黄铁矿化/铜蓝;15—褐铁矿化/辉钼矿化;16—绿帘石化/绿泥石化;17—地质界线/岩相界线;18—片理;19—正断层/性质不明断层;20—逆断层/平移断层;21—韧性剪切带;22—节理产状/层理产状;23—铜矿化体;24—钼矿体及编号;25—探槽及编号;26—矿床地质剖面;27—物探测线

近东西向、南北断层,受后期的构造破坏改造,保存不完整而零星出露,总体规模比较小,由主要的构造断裂(北西、北东向断裂)所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或裂隙,也是矿区的控矿、容矿构造。

受以北西、北东向构造的影响,叶巴组二段火山岩构造现象较丰富[11 ],具有较强的韧性、脆性变形特征,整体变形方向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韧性剪切作用主要呈北西向,部分裂隙中充填的石英脉呈无根褶皱、肠状褶皱状。岩石表现出强烈的透入性劈理化,在火山角砾岩及含火山角砾凝灰岩中,火山角砾定向拉长排列并显示剪切变形。脆性变形主要呈北东向,节理、裂隙发育,偶见节理中充填有石英脉,石英脉强脆性变形,矿化现象明显。片理化发育在断层或断裂附近,片理化强带和弱带相间出现。

2.4 围岩蚀变特征

矿区围岩蚀变发育。在花岗闪长岩岩体与叶巴组中高钙层位的内、外接触带上或其附近具有较强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化蚀变现象。从岩体边部向外,矿化蚀变逐渐减弱,分带现象明显。

在内接触带花岗闪长岩体中的矿体由北西向多条含矿石英脉组成,石英脉多具有分枝复合和尖灭现象,岩体具强烈的硅化、绢石岩化,岩石坚硬,普遍发育石英脉,石英脉大多数具辉钼矿化。

在接触带内形成矽卡岩类变质岩,岩石类型有透辉石榴矽卡岩、石榴绿帘矽卡岩、石榴透辉矽卡岩等,主要变质矿物有透辉石、石榴石、硅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等,矿化有辉钼矿化、磁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铜蓝化等。

在外接触带的地层中蚀变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角岩化、黄铁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大理岩化等,矿化类型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次生铜蓝化、孔雀石化等。

3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1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图3),区内圈定3个综合异常浓集中心,从北向南编号为ZMHS-1、ZMHS-2、ZMHS-3,综合异常面积约4.3 km2。

ZMHS-1异常:位于北部强昂多杰一带,呈北西向条带状展布,异常由Cu、Pb、Zn、Ag、As、Sn、Mo、W等元素组成,各元素套叠较好,强度较高。综合异常长2.7 km,宽0.8 km,面积2.1 km2。异常与强昂多杰3条北西向钼(铜)多金属矿矿体及北西向构造带的空间分布一致,为矿致异常。通过地表调查发现,在花岗闪长岩中可见密集、稀疏相间的北西向宽1~10 cm的石英脉,部分石英脉辉钼矿化明显,并具有强烈的褐铁矿化现象;在叶巴组与花岗闪长岩接触带中发现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等。异常具有向北西方向伸展趋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ZMHS-2异常:位于矿区西南部,呈椭圆状展布,异常由Cu、Pb、Zn、Sb、Hg、Mn等元素组成。异常长1.1 km,宽0.9 km,面积0.6 km2,其中Mn具有北西向展布趋势,其他元素具有北东向展布趋势。异常位于北东和北西西向主构造(断层)的交会部位附近,地表出露中晚侏罗世叶巴组第二段,有少量的角岩化、硅化现象,但未发现明显的矿化体,推测异常可能由隐伏岩体或构造活动引起。

图3 强昂多杰钼(铜)多金属矿水系沉积物异常图(范围和图2一致)Fig.3 Stream sediment anomaly map of Qiangangduojie cuprum-molybdenum polymetallic deposit1—铜异常;2— 铅异常;3— 锌异常;4—砷异常;5— 锑异常;6—汞异常;7— 银异常;8—钨异常;9—锡异常;10—钼元素;11—锰异常;12—综合异常编号

ZMHS-3异常:位于矿区南部,呈近椭圆形展布,有北西、北东2个方向,以北东向为主。由Cu、Ag、As、W、Sn、Mn等元素组成,异常长1.9 km,宽1.9 km,面积约1.6 km2。异常与司马朗曲铜矿化点较吻合。通过野外地表工作发现北东、北西西向2组断裂,一条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在剪切带附近有明显的辉钼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角岩化、硅化等矿化蚀变,在北东、北西西向2组断裂交会部位发育宽200 m,长500 m的花岗闪长岩,岩体中偶见有北西向含矿石英脉。

3.2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显示,沿剖面极化效应较强,视极化率背景值6%~8%,极值达12%。在高极化背景场上叠加有4个较强的异常区(图4,5),编号分别为DHJ-1、DHJ-2、DHJ-3、DHJ-4,其中DHJ-1异常具有强极化、高电阻异常特征,DHJ-2、DHJ-3、DHJ-4异常具有高极化、高电阻特征。

图4 强昂多杰钼(铜)多金属矿体激电中梯测量剖面-平面图Fig.4 Diagram showing the geological comprehensive profile-plane in ηs、ρs exploration lines

DHJ-1激电异常:位于剖面的西南部,220和225剖面线穿过该异常,两剖面异常形态一致,异常区曲线波动,非单一极化体特征明显。两剖面异常强度近于相等,220线ηsmax=12.5%,225线ηsmax=12.2%,异常中心位于225点附近,两侧曲线较为平坦,背景值约7%,异常半极值宽度80 m。总体看,曲线西陡东缓。视电阻率(ρs)呈高阻和激电异常对应,宽度略大于激电异常,ρsmax=2 900 Ω·m。该异常表现出的多极化体特征,和地表Ⅰ钼矿体完全对应,高极化、高阻特征和物性测定的含矿石英脉一致,推断该异常是由含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等多金属矿化的石英脉引起。

图5 225线(剖面pm926)物探地质综合剖面图Fig.5 Diagram showing the geological comprehensive profile-plane in the No.pm926(225line),ηs、ρs exploration lines

DHJ-2激电异常:位于剖面的中西部260~274点,沿剖面宽约140 m,异常沿剖面呈现多峰,非单一极化体引起,视极化率极大值为11.5%,位于268/225点,背景值约为8%。与之对应的视电阻率(ρs)呈高阻态,曲线与其同步变化,ρsmax为2 450 Ω·m,位于272/225点。该特征与地表Ⅱ钼矿体对应,即为矿致异常。

DHJ-3激电异常:位于剖面的中东部310~320点,宽约200 m。背景值约8.5%,ηsmax=11.6%,位于316/225点;异常两翼曲线波动向上。异常区与矿区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对应,物性测定中的含矿石英岩具有高阻、高极化特征,推断该异常对应的破碎带中有可能存在含矿地质体。

DHJ-4激电异常:位于剖面的东部364~374点,宽约100 m,视极化率(ηs)曲线西缓东陡,视极化率极大值为10.3%位于370/225点;与之对应的视电阻率(ρs)曲线同步变化,呈高阻态,视电阻率极大值为2 580 Ω·m位于370/225点。该异常和地表Ⅲ钼(铜)矿体对应,推断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4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特征

强昂多杰钼(铜)多金属矿矿体主要贮存于中-晚侏罗世叶巴组第二段(含火山岩段)变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石灰岩)组合与早白垩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及各种脉体内外接触带上或附近的构造裂隙中。地表已发现钼矿体3条,主要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控制,辉钼矿与北西向石英脉密切相关,多分布在石英脉与围岩的接触面上和裂隙中,少量呈团块状、鸡窝状、鳞片状集合体分布,脉体中见有较好的辉钼矿化、黄铁矿化等,局部见少量的铜蓝、孔雀石矿化,矿体分布与激电异常、水系沉积物异常吻合较好。

Ⅰ钼矿体:是矿区内最主要的钼矿体之一,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与中-晚侏罗世叶巴组内接触带附近,由TC001、TC301、TC601控制。矿体由多条含辉钼矿石英脉组成,石英脉多具有分枝复合和尖灭现象。石英脉最宽10 cm,最窄的只有1 cm,总体近北西向平行延伸,倾向北东,倾角较陡。矿体控制长度大于500 m,厚度变化大,单工程控制矿体真厚度为4.81~15.46 m,钼品位为0.087%~0.762%,平均品位0.548%。

Ⅱ钼矿体:与Ⅰ钼矿体相似,同样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与中-晚侏罗世叶巴组之内接触带附近,由TC001、TC301、TC601控制。矿体由多条含辉钼矿石英脉组成,石英脉多具有分枝复合和尖灭现象。总体近北西向平行延伸,倾向北东,倾角在85°以上。矿体控制长度约500 m,矿体真厚度为1.06~4.38 m,钼品位为0.032%~0.369%,平均品位0.299%。

Ⅲ钼(铜)矿体: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与中-晚侏罗世叶巴组之内、外接触带上,由TC001、TC301、TC601控制。矿体同样也是由多条含辉钼矿石英脉组成,石英脉多具有分枝复合和尖灭现象。总体近北西向平行延伸,倾向北东,倾角与Ⅱ钼矿体相似。矿体总体较小,宽度变化较大,真厚度0.96~5.57 m,钼品位为0.037%~0.242%,平均品位0.207%,伴生铜。

4.2 矿石特征

区内以原生矿石为主,少见氧化矿,属硫化物矿石。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及斑铜矿等,次生矿物为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次要矿物有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石榴子石、透辉石、方解石、角闪石等。

辉钼矿结晶形态变化较大,总体趋于自形-半自形片状、鳞片状,呈细脉浸染状散布于矿石中,呈片状、鳞片状、丝条状、星点状、团斑状集合体。灰色强金属光泽,部分辉钼矿可见挠曲、弯折现象。辉钼矿与石英的关系密切,大部分包裹于石英(脉)中。

矿石构造相对较简单,辉钼矿以微细粒、细粒浸染状构造为主,次为脉状构造。脉状构造以微脉、细脉构造最为发育,黄铁矿、辉钼矿集合体沿岩石裂隙充填形成带状构造。

5 讨论

5.1 矿床成因

(1)晚侏罗世叶巴组第二段岩性为一套基性、酸性双峰式火山岩夹碎屑岩组合,是高含钙层位,经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类矿物,矿体主要贮存于岩体与该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或其附近。

(2)燕山期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成矿提供成矿热液,是成矿的物质来源及动力来源[12],在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发育较为密集的含矿石英脉。测区北西向主断裂构造及次一级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及裂隙,为热液活动和成矿物质迁移、沉淀提供良好的通道和定位空间,是测区主要控矿、导矿及容矿构造。辉钼矿与北西向石英脉密切相关,多分布在石英脉与围岩的接触面上和裂隙中。

(3)矿区围岩蚀变具有较强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化蚀变现象,从岩体边部向外,矿化蚀变逐渐减弱,分带现象明显。笔者认为该测区矿床成因类型应属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5.2 找矿前景分析

测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叶巴组第二段中酸、酸性火山岩喷发-沉积建造与碳酸盐岩建造是区内有利的成矿地层;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分布广泛,与成矿关系密切; 广泛分布的北西向主断裂构造及次一级断裂及裂隙、侵入岩与地层接触带等控制着矿(化)体的产出;地表矿化蚀变明显,岩体及围岩中的石英脉具辉钼矿化现象,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蚀变带与矿化关系密切,叶巴组中高含钙层位中具显著的含金属硫化物硅化层位;区内具有较好的主成矿元素Mo、Cu及半生元素异常,并有较好的激电异常。因此,认为工布江达县强昂多杰—多青岗一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5.3 找矿标志

(1)中-晚侏罗世叶巴组第二段中酸、酸性火山岩喷发-沉积建造与碳酸盐岩建造是寻找钼铜多金属矿的主要标志。

(2)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也是测区寻找钼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

(3)测区北西向主断裂构造及次一级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及裂隙、侵入岩与地层接触带是控矿、容矿构造,也是区内主要找矿标志。

(4)地表矿化为最直观找矿标志,辉钼矿与石英脉关系密切,含辉钼矿石英脉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蚀变带与矿化关系密切,近矿围岩蚀变特别是叶巴组中高含钙层位中含金属硫化物的硅化层位为显著的找矿标志。

(5)该区主成矿元素Mo、Cu及伴生元素异常,呈北西向的激电异常,视电阻率小于或等于2 900 Ω·m,视极化率大于10%,是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6 结论

(1)强昂多杰钼(铜)多金属矿矿体,主要贮存于中-晚侏罗世叶巴组中高含钙层位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内外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的构造裂隙中,其矿体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交代型。

(2)强昂多杰钼(铜)多金属矿区内已发现和控制了3条钼(铜)矿体,该区成矿条件优越,具有极大找矿前景。

本文根据“西藏工布江达地区地质矿产调查”资料总结归纳编写而成,系集体劳动成果,在撰文过程中得到刘昭平高级工程师的指导和帮助,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陈润生高级工程师、林志明高级工程师等提出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1 唐菊兴,王立强,郑文宝,等.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地质学报,2014,88(12).

2 唐菊兴,多吉,刘鸿飞,等.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地球学报,2012,33(4).

3 唐菊兴,郑文宝,陈毓川,等.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43(4).

4 王保弟,许继峰,陈建林,等.冈底斯东段汤不拉斑岩Mo-Cu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与成因研究.岩石学报,2010.26(6).

5 钟康惠,李磊,周慧文,等.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特征.地球学报,2012,33(4).

6 钟康惠,姚丹,多吉,等.西藏甲玛-驱龙地区叶巴组构造学特征.地球学报,2013,34(1).

7 杨德明,李才,王天武.西藏冈底斯东段南北向构造特征与成因.中国区域地质,2001,20(4).

8 耿全如,潘桂棠,金振民,等.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0(6).

9 耿全如,潘桂棠,王立全,等.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火山岩同位素地质年代.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26(1).

10 朱弟成,莫宣学,赵志丹,等.西藏南部二叠纪和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与特提斯演化:新观点.地学前缘,2009,16(2).

11 曾忠诚,刘德民,泽仁扎西.西藏冈底斯东段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构造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3).

12 崔玉斌,赵元艺,屈文俊,等.西藏当雄地区拉屋矿床磁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年和成矿物质来源示踪.地质通报,2011,30(8).

猜你喜欢
辉钼矿北西北东
新型高效辉钼矿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研究①
辉钼矿纳米片在湿法冶金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热处理辉钼矿光催化原位还原银离子的研究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区北东向断裂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
论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构造带的确立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