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守亚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在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中,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解除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状态。但是在TKA围手术期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出血[1]。而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对血管的损害是其显著的特点。本次就高血压对TKA围手术期的出血情况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围手术期血压值分为高血压组和常规组,各50例。男26例,女74例。排除标准:①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返修;②在术前服用了抗凝药物;③在24 h补液超过的2000 mL。
两组患者的手术都由同一组医师来完成,采用全身麻醉,以患者在术前站立全长X线片来确定截骨量,安装假体后将引流管留置,并连接到自体引流血回输器。关闭切口以后,弹力绷带施加压力进行包扎,包扎后放松止血带。
患者完成手术后,将患肢抬升,在术后2 h开启引流管夹闭,在术后6 h内回输自体引流血,其余全部丢弃。在术后8 h服用利伐沙班,防止形成静脉血栓。在患者麻醉回复后,进行踝关节屈伸锻炼和股四头肌锻炼,在术后24h将引流管拔除,48 h后在CPM的辅助下引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的锻炼。高压组在手术后继续服用降压药物。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围手术期的血压、术前和术后2h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后输血量等变量。
①患者血容量计算,公式为k1×身高+k2×体重+k3。其中男性:k1=0.3669,k2=0.03219,k3=0.6041;女k1=0.3561,k2=0.03308,k3=0.183.3。
②红细胞丢失量=患者血容量×(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3 d红细胞压积)。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由表1中能够看出,高血压组围手术期隐性出血量和总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比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正常组和高血压组出血量对比(±s)
表1 正常组和高血压组出血量对比(±s)
组别显性出血量(mL)隐性出血量(mL)总出血量(mL)HB下降(g/L)常规组601.93±276.66917.72±510.121435.42±567.123.11±1.31高血压组539.71±276.111315.59±761.851867.85±698.123.56±1.11
从表2能够看出,常规组中男性的隐性出血量、总出血量明显高于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组,男女性出血量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围手术期出血量性别对比
由于TKA需要截骨等,因此在术中和术后患者出血量会比较大,并且术后进行抗凝治疗在很大程度也提升了患者的出血。而由于TKA的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因此会伴随高血压等其他病症[3]。
而当前临床研究发现,与TKA围手术期相关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止血带时间等,而TKA有大约50%左右的出血量为隐性出血量,而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能够看出,高血压组在隐性出血量和常规出血量中明显高于常规组,主要原因可能一下几方面:①高血压患者自身的血管结构发生了改变,凝血功能降低;②围手术期患者的血压较高,造成血浆成分慢性渗出;③术后康复功能进行锻炼时由于产生疼痛,致使炎症因子释放较多,造成围手术期软组织的出血过多。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损伤有加重作用[4]。
本次研究中,虽然显示高血压能够明显增加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高血压患不能够强调降低血压或者出血量。首先高血压的患者血管条件比较差,这很容易形成粥样斑块,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另外,是由于患者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血液降低过多,会造成患者脑梗塞。
[1] 王 欣.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
[2] 贾俊青,岳建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僵直膝关节一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96-1396.
[3] 王培丞,曹 力,杨德盛,等.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9):1335-1339.
[4] 张威强,徐贯杰,杨立新,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膝关节置换中硬膜外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的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35):5615-5619.